尚国营 张清荣
(1.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1;2.河南理工大学高职学院,河南焦作454001)
豫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压力源分析
尚国营1张清荣2
(1.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1;2.河南理工大学高职学院,河南焦作454001)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高职院校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改善措施。
高职;扩招;压力源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1]。心理学研究表明,无压力意味着精神空虚,缺乏追求;适当的压力可激发人的潜能,增加工作成效;过重的压力则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人身心的不适或不良影响,降低工作的成效。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与良好行为的形成,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状态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本课题组对高职院校教师在扩招背景下的压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随机抽取豫北地区焦作师专、焦作大学、濮阳职院、新乡职院、济源工专和河南理工高职学院5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969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性526人,女性443人;初级职称者41人,中级职称者473人,高级职称者455名。
课题组根据相关文献自行编制“高校教师压力源问卷表”。问卷分4个部分:第1部分11个问题,询问人口学方面的基本特征信息;第2部分41个问题,主要测查压力情况;第3部分34个问题,主要询问压力来源;第4部分询问教师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工作满意度情况,由 11个问题组成。本次调查实际分发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057份,剔除无效问卷8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69份,有效回收率为80.75%。
利用ACCESS进行数据录入及整理,然后对数据进行平均数统计以及百分数、相关系数计算和 t检验[2]等。
调查显示,与职业发展有关的问题是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的压力来源。其中,首要压力源是岗位聘任、职称(因子均分为2.12),其次是各种评估与考核(因子均分为2.01),接着依次为物价和工作条件(因子均分为1.82)、进修学习(因子均分为1.77)、学生教育管理(因子均分为1.67),来源于个性压力(因子均分为1.55)最低。压力来源选项中前3位依次为岗位竞争压力大(65.2%)、评职称不断准备条件(64.8%)及发表论文难(51.4%)。充分说明,由于近年来各个地方高校的快速扩招,豫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见表1。
表1 豫北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压力源分布
由表2可见,压力总分以31-40岁年龄段、已婚高校教师为最高;本科学历成为教师压力大小的一道界限(新进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以往本科学历教师压力最大,且普遍有进修提高的愿望)。
河南省地方高校均以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工作。其结果将职称分为多级管理(正高4级、副高3级、讲师3级),对广大高校教师造成很大压力,打破评上职称一劳永逸的心理。尤其是讲师和副高,对提高科研等级发表文章,都感到了较大的压力。反映在职称结构分布上,科研压力因子可用“对称的抛物线”来概括,即“中间突出,两边趋缓”,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教师的科研压力显著高于初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的教师。这主要归因于向高级职称发展时需要的科研成果要求高出许多。这与朱旗、林健的研究分析吻合[3]。
男、女教师在压力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带有明显的性别特点,但都普遍采用一些诸如默默忍受、逃避等消极的方法来应对。这应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因为长久的消极应对方式对于教师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此外,担心物价过高、购买房子、人际关系复杂、教学负担过重等均为常见压力源。中级和副教授职称者对于岗位聘任压力更为突出(t=4.72,P<0.01);压力源中,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岗位晋升和职称评审而带来的科研压力成为首要因素。
表2 豫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压力分值比较
高校扩招必然给教师带来高竞争性和高挑战性。笔者认为,地方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健康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教师缓解压力。一是建立教师心理保健制度。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已步入正轨,但对教师的心理关怀似乎不够。本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中心要协助人事部门,建立教师心理保健制度,以31-40岁的青年教师为心理保健的主要群体,兼顾两头(30岁以下的新教师和41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以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减压机制。二是把青年教师进修、培训放在主要位置。在学历上、职业技能上尽可能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实现青年教师成就感和对学校的归宿感。三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组织参观考察、开展学术沙龙、校园歌手比赛以及其他文体活动等,搭建平台,创造交流、交往的机会,使青年教师走出“压力圈”,更好地适应社会。
[1] 张大均,江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1.
[2] 郑日昌,等.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3.
[3] 朱旗,林健.福建省新建高校教师压力来源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58-159.
(责任编辑 娄扎根)
book=32,ebook=32
G645
A
1008-7257(2012)02-0091-02
2011-12-16
尚国营(1967-),男,河南温县人,焦作师专教育心理学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和心理教育;张清荣(1966-),女,河南武陟人,河南理工大学高职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