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洛阳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可行性分析
张萌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宗教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SWOT分析法对洛阳白马寺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后,可看到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对白马寺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应基于全新的开发策略,提供新的构想。
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
宗教文化旅游在概念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宗教信仰者基于宗教目的的旅游活动,包括朝觐、朝拜、云游、传法等;二是指以各种宗教旅游资源为载体,以游览、欣赏、体验、求知、游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1]。也就是说,宗教文化旅游是围绕着宗教文化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是旅游与宗教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形式,其主体既包括宗教信仰者,也包括非信仰者。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拥有丰富佛教文化资源的白马寺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1)白马寺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首传中国后由官方创建的第一座寺院,被佛教界和佛教史界公认为中国第一古刹。自宋代开始敬称“祖源”,元代又有“释源”、“祖庭”等称呼。白马寺从创建之初就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译经场所。尽管后来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2]。
(2)白马寺建成后,佛教的逐步发展呈现出了中国化的特点,对中国文化影响重大。佛教与佛教文化不但给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了影响,还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世界佛教源于印度,我国佛教传于洛阳[2]。白马寺成为了海内外佛教交流的桥梁,很多海内外政治、宗教团体前来参观、朝拜。
(3)白马寺内的文物十分珍贵。有1941年历史的齐云塔是中国第一舍利塔,下面的佛祖舍利为稀世珍宝;大雄宝殿内23尊佛像为文革时期故宫大佛堂迁运洛阳的2900件文物中,价值最高的;大雄宝殿中间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下的“三世佛像”、二天将和十八罗汉皆为元代造像,个个制作精细传神,线条流畅自然。
近年来,洛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再加上白马寺在中国佛教界无可比拟的地位,其宗教文化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佛教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1.2.1 白马寺的宗教文化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2010年洛阳牡丹花会期间,白马寺接待游客 33.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 81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35%、17.73%。白马寺的发展较大程度地促进了洛阳市旅游经济指标的增长,其自身旅游品牌也远传海内外,每年都有很多海外游客前来朝觐、观光。客源市场也由原来的旅游季节性香客型逐步向现在的经常性旅游型转变。
1.2.2 白马寺的佛教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近年来,洛阳市加强了对各大宗教场所负责人、代表人士的培训、教育,提高了教职人员的宗教学识和文化艺术素养。现今的白马寺,佛教文化研究气氛浓厚,佛教文化传播日益广泛,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寺院成立了佛教文化研究会,编纂了《洛阳佛教》月刊,面向全国免费赠阅,成为全国佛教界较有影响的杂志。
开发白马寺,树立“中国佛教第一寺”的品牌,能提高其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朝圣和学术交流。这些不仅有利于宗教文化的发展、传播,同时对其宗教遗产的保护,以及洛阳市旅游收入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白马寺的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势在必行。在此,借助哈佛商学院K.J.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首次提出的 SWOT分析法,即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方面来进行战略管理分析。
白马寺独特的宗教地位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奠定了其宗教文化开发的优势地位。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资源优势
洛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我国将旅游资源分为6类74种,洛阳市旅游资源有6类71种。在全国旅游地域结构中,洛阳属于“华夏文明访古旅游带”,在全国旅游布局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3]。白马寺是洛阳近十年来主要推介的旅游项目之一,独特的佛教资源和历史背景决定了其在国内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于 2010年5月29日落成的印度风格佛殿,2011年4月开放的泰国佛殿以及即将落户的斯里兰卡、尼泊尔、日本、韩国、缅甸等国家风格的佛殿,必将丰富白马寺的佛教文化资源。
2.1.2 区位优势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铁路交通便利,陇海、焦枝两大电气化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民航交通快捷,洛阳机场已通航北京、上海、厦门、广州、深圳等11城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西南环高速、郑少洛高速、南(京)洛高速与连霍高速、二广高速构成洛阳高速公路枢纽体系,其中二广高速白马寺站出口距白马寺景区只有 5km。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洛阳旅游强市、开发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2.1.3 客源优势
从2000年开始,洛阳市接待人数持续超过 1000万。数据显示,2010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 6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 45.79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 60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302亿元[4]。不断增加的旅游者也为白马寺提供了良好的客源基础。
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白马寺宗教文化资源开发也存在着一些劣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 景区总体规模小
由于白马寺景区的游览面积为3.9万平方米,总体规模较小。旅游旺季时,景区内游人如织。大部分游客集中在中轴线上,游客不能很好地领略佛门圣地的清闲,也不能很好地听取讲解员的讲解。很多游客只是随着人流涌动。这势必会影响游客的观光效果和游览心情。
2.2.2 游览项目单一
白马寺目前只是简单地开放景点供游客上香朝拜、参观游览。由于其旅游项目单一,游客的参与性不强,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很多游客已经厌倦了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2.2.3 旅游商品质量不高
游客在白马寺旅游,主要的消费是购买香火,购买旅游纪念品所占的份额却很少。白马寺景区周边旅游纪念品店为游客提供的旅游用品、纪念品种类较为丰富,但却无法体现白马寺的宗教文化特色,不具品牌特征。一些带有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停留在浅层次的粗制滥造,处于大批量生产状态,缺乏深度加工。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为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一直都位居河南省前列,并成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为保持洛阳市旅游持续、稳健、加快发展的势头,当地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作为洛阳市重要旅游景点的白马寺,更是得到了政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2010年,洛阳市本着“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抓住重点,突出亮点;挖掘文化,提升品位;培育人才,传承文化,尽快把洛阳市的宗教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优势”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发利用宗教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2.3.2 “宗教热”带来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与日俱增,旅游日益显现出大众化的趋势。旅游者对于旅游的要求从过去传统单一的旅游形式逐渐向文化旅游过渡,而宗教旅游从属于文化旅游。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情感空虚,这些因素也刺激了人们对宗教文化旅游的向往。旅游者对宗教旅游的需求为白马寺的宗教文化旅游带来了发展契机。
机遇与威胁往往是并存的。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正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威胁。
2.4.1 竞争威胁
在白马寺周边,历史久远并富有佛教文化色彩的名胜古迹众多,如佛教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中国禅宗祖庭少林寺、开封相国寺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们也在运用多种方式挖掘自身的文化价值,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极大地提高了相关景区的知名度。这对一向囿于传统经营的白马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4.2 旅游线路的可选择空间较大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内旅游线路及各种形式的旅游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市场。游客在旅游线路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以游山玩水、观赏风景古迹为主的观光旅游依然占据旅游线路的主体地位。
开发白马寺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缜密地分析与宗教文化旅游相关的经济、社会及宗教条件,从洛阳市乃至整个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趋向出发,合理提出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才会使景区具有生命力[6]。针对白马寺的宗教文化特征,配合多种辅助手段进行开发,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
(1)兴建白马驮经的主题公园,配合一部纪录片,在一定时间公映,可以让游客在游览之余,通过影音欣赏体味白马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开设佛教音乐冥想厅,让游客体验佛教的庄严与神圣。举行佛教音乐盛典,不仅可以弘扬佛教文化,还可以使佛教音乐深入人心[7]。
(3)开展“出家”体验旅游,让旅游者同正式出家人一样,在寺内进餐、劳动、诵经等。我国目前已有九华山开辟了这一旅游项目,很有市场。这种旅游在泰国等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有之[8]。
(4)开发多种佛教特色商品。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文物,开展具有白马寺特色文物复、仿制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作为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
宗教旅游属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对宗教旅游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鼓励和吸引一批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来就职,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着重加强对讲解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和服务意识,开展评比优秀讲解员活动,调动讲解员的工作热情,培育中高级导游人才。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增长及其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促进旅游健康发展[9]。加强区域合作对于白马寺的旅游发展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在保证原有郑、汴、洛黄金旅游线路客源的基础上,加强与焦作云台山等省内旅游景点以及山西旅游区的联合,扩大其知名度,以此来吸引我国西北、南方以及海外游客,稳定并扩大宗教旅游客源。
到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亿,跃居世界第一,其中20岁至49岁之间的网民占总数的60%以上。统计发现,游客年龄集中在25岁至44岁之间,网民年龄特征与旅游者年龄结构正好高度契合。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因此,白马寺应该加强对高科技、新技能的运用,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扩大宣传规模。
对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能随意、盲目,否则就会毁坏原有的文化遗产。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设计合理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安全保护措施,避免人为因素对文物古迹的污染和破坏。另外,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景区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白马寺宗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陈宇.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11,20.
[2] 释印乐.白马寺和佛教在我国的弘扬与传播[A].台湾: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C].2009:361-366.
[3] 朱选功.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洛阳旅游强市的战略意义[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65-67.
[4] 戚帅华.2010年洛阳旅游收入突破 30亿[EB/OL].http://news.ly.ha.cn/0379001/20110126/362_195066.shtml.
[5] 杨非.白马寺欲再造中国佛教第一寺[EB/OL].http:// www.sina.com.cn.2010-12-16.
[6] 薛海霞.大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29):257-258.
[7] 王金安.佛教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探讨——以南岳衡山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42.
[8] 高晓亮.吉林省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34.
[9] 吴军.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旅游学刊,2007,(8):35-41.
(责任编辑 娄扎根)
The Development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Religion Cultural Tourism ofWhite Horse Temple in Luoyang
ZHANG Meng
(Luoyang Normal College,Luoyang 471022,China)
Religious and cult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Through SWOT analysis of Luoyang White Horse Temple of various factor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we see the religious cultural tourism ofWhite Horse Temple has the good development potential.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with theWhite Horse Temple,we put forward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hope to provide new ideas to develop the White Horse Temple.
Luoyang;White Horse Temple;religious and cultural tourism;feasibility analysis
book=58,ebook=58
F590
A
1008-7257(2012)02-0056-03
2012-03-15
张萌(1979-),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品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