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2012-08-15 00:50张欣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利益

□文/张欣瑞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会计核算资料的失真。主要是指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者是借梁换柱,无中生有,将不合法收支列入合法项目之中。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存在大量伪造账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

(二)成本费用核算失真。企业出于利益机制驱动,往往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为保证利润计算的准确性,我国财务与会计制度对成本和费用的列支范围和标准都作了严格规定。但在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少上交利税的目的,就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法,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在难以完成本期规定的利润指标时,为粉饰“政绩”,他们又会在“缩小”成本费用上动脑筋,对本应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或少提,该摊的不摊或少摊,造成成本数据失真。

(三)资产管理混乱造成计价失真。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账目价值已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其表现有:一些地方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混乱,大量资产流失或被吞噬,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企业拒不接受国家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失控,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计价的伸缩性,使资产计价因人为的偏差而严重背离客观实际。

(四)往来款项失真。这是指企业人欠和欠人之间相互拖欠,长期不清。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长期挂账,悬而不决;或因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交接手续不健全,各种应收账款长期无人问津。

(五)经营成果失真。在收入和收益上做手脚,编造假会计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不按制度规定办事,该冲减的收入不冲减。比如,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销货退回应冲减销售收入,但企业不冲减,仍作本期收入处理,结果必然导致利润虚增;二是明目张胆虚作收入。故意编造实际上并未发生的收入,借以达到虚增利润、粉饰领导“业绩”的目的。如某企业为实现“扭亏增盈”,虚作销售产品的发票,虚列产品销售收入;三是一些盈利企业为私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收益,设两本账,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

(六)会计基础和会计程序紊乱而形成会计失真。突出表现为:会计人员不足或根本不设会计人员;不建账或账目混乱;账外设账,违章经营;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财务收支失控;少数会计人员知法犯法,走上经济犯罪道路。归结起来这样的企业有三个“缺乏”,即缺乏能够正确进行会计信息“总结”的合适的会计人员;缺乏会计信息所能形成的正常的、必需的会计工作程序;缺乏有效的形成正确的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道德素质等因素,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外在原因。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一)内在原因

1、会计信息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这里所说的“利益”,既包括企业利益,也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因此获得薪金、奖励等利益。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也有些是间接利益,如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好处。虽然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极为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2、会计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有许多是在折旧的计算、费用的摊销、各项准备金的计提等方面,通过核算方法舞弊造成的。这样形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往往非常隐蔽。

3、会计管理体制弊端也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往往屈从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这也是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二)外在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内在原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决定因素,但有了内在原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还有赖于一定的外在原因。

1、法律环境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得以产生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要想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虚假会计信息的非法性。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首先,是受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制约。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规律。会计法规的制定应符合会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尤其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必须符合会计科学的一般规律。如果会计法规缺乏科学性,就会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会给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留有余地;其次,是受人们的法律意识制约。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如果人们能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下降;最后,是受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情况制约。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的执行情况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虽然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规,但是如果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力,或疏于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检查,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日益泛滥。

2、政治经济环境中的问题也是促使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重要条件。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如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工作职能,甚至袒护和纵容各种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就会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做后盾。例如:由于某些领导功利思想严重,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明确要求所属企业必须上报工作业绩,迫使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也有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会计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职能,会计信息失真自然不可避免;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3、社会中介监督弱化客观上放纵了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企业会计造假能否成功还有赖于社会中介机构的鉴定。但是,在目前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很难发挥。尽管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经股东大会批准,在内部人为控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掌握在管理层手中。每份审计报告,都是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讨价还价的结果,失去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被迫在获取收益与承担风险的夹缝中生存。从ST郑百文到银广夏,一个个会计造假案的暴露,受到谴责,倒下的是一个个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是他们放弃操守,没有履行审计责任,对查出的重大问题不适当披露,才会使那些市场上的“垃圾”随风飞扬,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的秩序。

4、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道德素质有密切关系。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根据其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看,其治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消除会计信息失真赖以产生的内在原因;二是改变有助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外在原因。消除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内在原因,就是割断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产生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来看,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有的国家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当有关管理部门需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时,尽量不直接采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而是由管理部门按一定的要求对企业的账簿记录进行调整。这种做法相当于管理部门成为会计信息的部分生产者,并以此割断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改变有助于会计信息产生的外在原因,主要是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等。虽然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但可以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起到抑制作用,降低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损失。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采取过硬的具体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这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在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本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获取利益。《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单位领导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并促使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

2、加大执法力度。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检查不够,处罚不力,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既未能充分暴露,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不仅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如果造假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造假者会更加肆无忌惮;如果严守职业道德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又如何能确保其道德操守永不动摇?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上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3、提高和明确会计人员的地位。在当前情况下,会计人员身受两重约束,既是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者,也是单位会计工作的操作者。严格执行法律制度,若与单位领导意见不符,工作将无法开展;如果按领导意图办,就有可能承担违法事实。建立新型的会计人员管理系统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的核心,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集中核算制也不失之为良策,将会计人员从现行的所属机构人员编制及隶属关系中分离出来,由企业所有变为国家所有,成为独立的第三者,站在中介立场实施监督,客观公正地实施会计工作,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应当在当地成立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中心,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训、注册、推荐和管理。所有的企业使用会计人员都一律到会计中心选聘,会计服务中心根据会计的职责收取费用,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使企业与用人单位不再有人身依附关系,切实保证会计人员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会计服务中心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又能向企业经营者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会计信息,并提出决策建议,同时做好会计的合法性监督和效应性监督。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无论做任何事情,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包括所有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体现的方式都与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和业务水准密切相关。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对广大会计人员的要求方面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在广大会计人员中建立起一种普遍的职业道德观念,一种为广大投资者负责任的观念,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在记录反映经济业务时,不受单位领导人意志的约束任意改变应有的规则,敢于坚持原则,做到依法办事,按照朱镕基对广大会计人员提出的“不做假账”的要求行事,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约束,真正成为国家财经法律的忠实维护者;第二,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对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的实务操作水平。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广大会计人员面临着“企业改制和会计改革”的双重任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会计人员应自我加强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会计理论水平,以确保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能做到准确、熟练。

还有其他一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如加速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建设等。这些方法因本文篇幅有限,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四、总结

会计信息失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要有效治理必须社会上下、齐抓共管,各种配套工程不能相互掣肘。总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已迫在眉睫,会计信息只有真实、公正才能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情况,只有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国家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秩序,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1]李沛臻.治理“会计造假”要标本兼治.财务与会计,2003.7.

[2]江苏省财政厅.会计证培训统编教材(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3]冯艳.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学术交流,2000.1.

[4]黄华麒.坚持依法治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上海会计,2001.2.

[5]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1.7.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