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2012-08-15 00:47:13雎文静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教务教学管理管理制度

雎文静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非常迅速,不少高职院校的规模已超过万人,但是相应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却不足。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工作是重心,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保障。教学工作组织管理得好,不仅有助于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1]。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不规范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历来习惯了“管”而不是“理”,他们缺乏管理的主动意识,习惯于“家长式的管理作风”。这种“家长式的管理作风”常常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性,造成教师机械地接受领导的行政命令,忙于应付各项事情,在教学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2]。其次,教学部门管理范围较广,很容易与其他部门冲突,也容易造成部门内部职权不清。这可能会导致工作上互相推诿,效率难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不规范,各部门工作各行其道,教学运行调度的手续十分繁琐,这不仅使教学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不断处理重复的工作,而且还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便。

2.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欠缺人性化

教学管理制度对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具有指导、规范、保证和教育作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为制度老化,与高职教育的性质不相适应。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大都是沿袭中专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实,中专、高职是两种类型完全不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能盲目照搬。高职教学管理有其特殊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是高职院校采用两级或三级管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及教务处管到系、部,系部设立教务办公室和教务秘书。然后通过系、部教务办公室管理教研室。规模小的系部,则由教务办公室直接管到教师。许多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规范校院与系部、系部与教研室之间关系的。二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除事务性、规范化的内容外,很多是学术性的事务,如专业设置、课程方案、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等,需要有相关理论的指导,强调学术性、系统性、整体性和相对明确的自律性。如果对许多学术性的教务管理事务熟视无睹,就有可能违背科学性,必然损害了事业的发展[3]。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欠缺人性化,阻碍了教学改革的进行。例如高校规定教师教学工作量,并将此作为津贴发放的标准。其实,教师在从事教学改革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隐性的工作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只将课时量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

3.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教务管理是一门需要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专业,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改革创新。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来自非教育专业,基本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专业的基本训练,甚至还有部分人员来自企业、部队等非教育机构。他们对高教管理不甚了解,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也非常模糊,缺少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整体专业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管理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1.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高职院校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明确创新的重要性,养成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的能力。只有教学管理创新,才能有教育工作创新,学校的发展才有基础。创新是教学管理出质量、出效果、出成绩的有效手段,是教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为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教学管理理念创新。

2.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保障,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反映出高职特色和教学规律。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明确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管理重点。学校层面由教务处统筹管理,重点是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学院层次要充分发挥系部和教研室的作用,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二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务管理机制。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需要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来实施。要建立一种民主机制,让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能通过各种民主形式充分发表意见,主动参与到教学制度的完善创新中来。三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把必备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同时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教学新形势,相应地改变不合理的旧制度,建立与时俱进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新制度并保证制度的落实[4]。

其次,完善与创新教务思想观念。教学管理中要以师生为本,把他们当做主体,树立其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有服务师生的意识,要创造好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做主,并及时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要用制度来引导他们去发现、探索、创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科学发展。

3.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了解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而且要对教学工作有实际体验,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过程,了解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把握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务管理队伍。一是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可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采取集中短期培训方式,或者相关部门适当组织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到校外参观、学习,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扩视野。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现有的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整体上提高文化素质。二是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教学管理实际开展研究,并抓好教学管理研究成果的评奖工作,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三是引进高水平管理人才。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引进一批既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又掌握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的人才,进一步充实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全局的服务性工作。从修订、执行教学计划到教室分配、课表编排,从新生入学到学籍管理、教材供应、学生实习、考试安排等等均是围绕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服务性工作。因此,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要把学生置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采用更加有效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必须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而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为高校的发展壮大提供管理动力和源泉。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98-311.

[2] 洪成群.关于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问题的实践与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

[3] 闵建杰,孔新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研究[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4] 余翔.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1).

猜你喜欢
教务教学管理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4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6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24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4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播力研究(2019年8期)2019-03-20 10:58:14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10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