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慧兰,谢雅琳,曹艳平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体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对自身的个性、兴趣、潜力、知识、技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具体的方案。那么,对学生适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很多学生常在所学东西是否有用、大学的基础课学习与技能培养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困惑不已。而一些学生虽然在学业上没有出现问题,但在面临就业找工作时,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中缺乏职业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对他们择业和长远发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带领学生对长株潭区域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方设计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0份,回收3963份,其中有效问卷3876份。参与者匿名作答,对于每个问题必须选择一个答案。调查对象为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大一学生2063人、大二学生1813人,调查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自我分析”是指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的全面分析。人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性格特点适应不同的职业。了解自己,是成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图1),57%的学生表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36.5%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6.5%的学生表示“没怎么考虑过”。总体来说,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是比较了解自己的,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图1 您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吗?(%)
图2 您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是?(%)
大学期间学生专业学习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学好本专业知识,对于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甚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就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次调查中,56%的学生所就读的专业是“自己选的”,所以对现在所学专业学生“喜欢”的占到42.5%,但是,在选择专业时,72%的学生主要考虑的是“专业有发展前景”,考虑到“符合自己性格和特长”的只有14.5%(图2),因而多数学生对专业本身了解并不多。例如,学生在回答“你对所学专业是否了解时”,仅有3.5%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
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带有盲目性,并不是在对自己进行深入分析后才做出的选择,所以,学生在回答“假如让您重新选择专业,您还会选择现在所学的专业吗?”时,只有38.5%的学生“会”。
大学期间正是职业选择的探索阶段,进行职业目标分析、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积极进行尝试至关重要。
(1)根据调查数据,49%的同学表示比较清楚学习和生活的目标,23%的同学表示清楚自己三到五年的学习和工作计划,21%的同学表示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28%的同学表示清楚大学毕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32.5%的同学表示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上数据显示,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了解太少,没有明确和制定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这也说明现在高职学生缺乏主动意识,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也缺乏一种对自己、对人生负责的意识。
(2)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在回答“你对自己实现就业的前景预测是一种什么感觉时”,63%的同学感到“迷茫”,27%的同学感到“压力”,只有10%的同学拥有“自信”。
(3)择业心态趋于理性。在回答“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您最看重的因素是”时,“发展机会多”、“能发挥个人才能”分别排在第一、二位,“薪金收入高”、“职业声望高”已不构成主要标准。我们看到现在高职学生在就业择业时趋于理性,而不是一味地向钱看齐。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向性调查,用于了解和分析高职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整体认识。本次调查数据显示:
(1)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很强的渴望,但同时对它也感到陌生。在“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校学生重要吗?”和“您认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吗?”问题中,76.5%的同学表示“重要”,96.5%的同学表示“有帮助”(图3);但在回答“您知道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非常了解”的仅有3.5%;“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吗”时,“了解”的只有1%。(图4)
图3 您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吗?
图4 您知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吗?
(2)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来源途径有限。在问及“您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讲座”时,20.5%的同学回答“参加过”,79.5%的同学都没有参加过;在问及“职业知识指导的来源”时,回答“从网络”和“同学及朋友”获得的各占30%,“从家长”获得的占11%,通过“职业生涯课程”获得的只有29%。
(3)学生渴望深层次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在问及“在学习指导中,您最期望学到的是什么”时,49.5%的同学都期望有“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26%的同学期望有“职场中为人处世的原则”指导。
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出,大部分同学都认同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重要,但是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却非常有限,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理论和方法。这说明日常培养教育中职业规则内容的缺失,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概念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图5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满意度(%)
从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参与调查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各项满意度普遍较低。其中对“您对您所在的学校在开展学生生涯辅导方面满意吗?”,2%“非常满意”,14.5%“满意”;对“您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或服务的总体评价是”,3.5%“非常满意”,7%“比较满意”;对“您对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1%“非常满意”,10.5%“比较满意”,33%是“无此服务”;对“您对学校提供的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相关的培训”,2%“非常满意”,7.5%“比较满意”;对“你对学校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关老师的水平”,3%“非常满意”,15%“比较满意”;对“您对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2%“非常满意”,6.5%“比较满意”。
数据充分表明,在校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对学校职业指导的满意度及就业指导老师的服务水平表示了不太满意的倾向。各高职院校应重视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导入及普及,进一步改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受社会大环境和就业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较复杂,呈多元化趋势。因此,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国情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等,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在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中出现的功利主义倾向,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逐步把个人需要和社会现实协调起来,既要满足个人需要又要正视社会现实,不能盲目追求不现实的东西。
帮助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帮助高职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和就业观,让他们正确定位,帮助他们树立基层意识,引导学生看到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这种责任。
高职学生在进行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时需要有个性化的咨询辅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为必然。由于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只有笼统的感性认识,对个人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足之处,只有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除了进行个别咨询外,更要开展普遍、共性的团体性活动,包括职业生涯专项训练、校简历设计大赛、模拟就业招聘等。高校应强化生涯教育意识,加强生涯辅导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合理建构生涯教育和辅导机构,着力培养一批从事生涯辅导的专门人才。建议成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邀请校内外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的设立,同时也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促进辅导员自身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传统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及讲座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形式,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活动主题,让学生真正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网络建设,使互联网成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渠道。把握90后学生的特点,把网络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相信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网络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可快速提供同步或异步的在线咨询与辅导服务,可使需要咨询的学生不必亲自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见面即能接受服务,满足学生的需求。
[1]李慧静,于纪航,崔璐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1,(9).
[2]薛继红,程伟.构建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