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2)
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彭燕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2)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和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直接相关的听说能力要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学生语用意识匮乏的情况,论述了在教学中结合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在英语听和说的方面加强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其语用能力,从而达到用英语有效交流的目的。
语用能力;语用意识;英语听说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逐步融人世界经济,全国掀起了英语学习的又一次高潮,各行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并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被排在了首位,由于这种应用能力可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基本目的。然而中国的传统英语教学基本是应试性教学,学生常常忙着背单词,做语法练习,做阅读理解,一旦遇到实际英语交际场景,则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英语听说教学方面论述从语用角度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其语言的交际应用能力。
有许多学生在大学修完两年的公共英语后,在有说英语的场合经常只能进行简单的交谈,却时常觉得词不达意;有时语句没有句法错误,语境又不切合;也有对英语交际常识的缺乏导致的表达不得体;还有一些是具有英语交流的强烈意愿、语言能力较好但跨文化交际能力差,语用失误频繁,致使实际交流的效果糟糕阻碍了更深层的交流。这些现象导致许多学生提起英语便有一种挫败感,学了多年还是口不能言、耳不能听、手不能写的哑巴英语,以至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降低。这些现象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现实期望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交际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外语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要进行得体交际,掌握说话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正是语用学所涉及的,所以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必须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它的理想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语用能力。语言(Language)不仅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而且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语言的封闭性是指构成语言的规律性、稳定性的各个要素,如语法,词、词素、句子等,可以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分析。语言的开放性是指根据语境的不同语言具有的可变性。语言能力与语言的封闭性相关联的,而交际能力与语言的开放性相关联的。长期以来传统英语教学比较注重语言的封闭性相关的语言知识传授比如:语法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等,而忽略了与语言的开放性相关的话语语境、交际者之间的关系、语言涉及的文化习俗等知识。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是在具备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造句,根据语境的不同实现得体交际的能力。后者是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社会习俗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导致许多人提起外语学习就认为是背单词,读课文,结果是外语交际能力低下。因此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光靠提高语言能力还远远不够,还要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为此,语言学习者要在熟悉语言文化背景以及掌握该语言体系的基础上把语言形式及其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功能意义相对应,使两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关键在于让学习者在语境中领悟语言的功能意义。“使学习者具有言有所为、言蕴所含、含则能解、文化相知、言必达效等语用能力”(何自然)。随着语用学的快速发展各种相关理论的涌现如:J.L Austinde言语行为论,Grice的会话学说,Leech的礼貌原则等。这些与语言的开放性相关的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因此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格赖斯认为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不是一系列毫无关联的组合,说话人是互相合作的。他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包含四条准则。
1.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所说之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所说之话不应包含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2.质准则 (Maxim of Quality)
(1)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
(2)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
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要有关联,既要切题
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要明白清楚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对人们的会话交流潜在的原则作出了总结提炼,这对缺乏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训练的学习者来讲,英语的听说学习不再是模糊的无章可循的机械模仿,而是具有理论的指导。在听说教学中要结合听说材料让学生掌握合作原则的要领,遇到人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时可以听懂或猜测出话语之中的弦外之音,比如男方邀请女方吃饭时的一段对话:“How about the French restaurant?”而女方的回答是“I know there is a new chinese restaurant opened last week.”从这一对话中女方的回答可以发现,她的话语和男方的问题没有关联,不切题明显是违背了关系准则,但她所要表达的意思却非常明了,她没有直接拒绝男方的提议却让对方明白自己想要去的是中餐馆。另外一个例子,“Is this your favourite movie?”“Yes,this is my favourite movie.”这类回答我们在练习句型时常常用到,但是从语用角度来看,这个回答违反了量准则,给予了过多的信息,让问话者觉得自己的问题很愚蠢,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明知故问,回答中暗含了讽刺之意。
合作原则在指导学生的英语表达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许多外教反映无法和大部分中国学生进行深层的交流。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基本的会话语用技巧。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学生A初次与外教B之间的一段对话。
1.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New York”
2.A:Wuhan is smaller than New York.
B:yeah,but I like the life in the small city.
3.A:What do you major in? B:Computer science.
4.A:How do you think about you job here?
B:well,it is not bad.
此例中四轮的话题之间互相没有太多关联,每个话题都没有进一步的延伸,所以谈话的结果是双方都觉得没有达到太多实质性的交流。在第二轮外教谈到了small city life学生A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在第三轮将话题转到了major,又在第四轮跳到了job方面,各个话题之间没有过渡,违反了合作原则,使B觉得学生A无意深谈。从学生A方面来讲,他为了使谈话继续通常采取提问的方式,但缺乏基本的话语技巧,那就是根据对方的回答,遵循合作原则推动话轮而不是采取不同的提问连连跳转话题。如果提问太频繁会让B觉得自己的回答使A不感兴趣,并且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这就违反了我们想要营造那种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的初衷。
在交谈方面中国有句俗话,“话不投机半句多”,所谓“投机”是指谈话的内容是否引起谈话参与者的兴趣,使之产生参与谈话的愿望或者具有谈话的主动性。如果不投机,不能吸引人的兴趣,半句也是多余的。可见谈话双方的话题选择的合适与否是影响交谈成功的关键因素。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使谈话继续通常采取提问的方式,提几个问题,在问与答之间找出双方谈话的契合点展开谈论。所以在学生的口语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合作原则来指导情景教学,使学生对这个原则融会贯通。
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解释了人们表达自己意图时说话的间接性,包含有6个准则。
得体准则: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
宽容准则:减少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增大有损于自己的观点。
表扬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于自己的贬降。
谦虚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增大对于自己的贬降。
同意准则:增大与他人观点上的一致性。
同情准则。
把这些准则结合到实际口语情境语境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比如当遇到不太熟悉的人打招呼时,即使身体状况不佳,为了礼貌可以不讲真情。例:
A:How are you?
B:Fine,thank you.
B虽然不舒服,但一般不说“Not very well,I am afraid.”另外,许多学生听到这样的话语有些不解,“We can get together this week.”误认为是真实的邀请从而产生误解。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礼貌的托词,就像中文里随口一句的“有空上我家玩儿”的意思是一样的。真实的邀请应该有具体的时间地点。
这些准则的运用要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社交语用能力。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在英语交际中表扬准则和谦虚准则最能折射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比如:
A: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B:1.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得体)
2.Do you think so?(得体)
3.Thank you,I am glad you think so.(得体)
虽然此例中的B英语有可能不太流利,但是A出于礼貌给予了表扬,而B出于汉文化中“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给出了1的回答,显然在英语中是不得体的,A会认为这种回答是暗示自己说了假话。所以B的得体回答应该是2或3。这种现象还反映在下列例句中:
A:Your new sweater is very nice.
B:1.It is just an old one.(不得体)
2.Thank you.(得体)
B在1中的不得体回答会使A认为是在暗示他分不清衣服的好坏。正确的回答应该是2。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造成B回答1的语用失误在于B潜意识的把母语的语用习惯和交际模式用于第二语言交际中引起了语用迁移而干扰了交际的正常进行。所以在口语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注重中英文语用的对比特点,分析东西方思维的异同,掌握日常交际中的潜规则。在听说教学中加强情景、真实语境中的训练,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多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模拟对白,分析人物的心境以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用学中的其他理论对英语听说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如J.L.Austind的言语行为言论提出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这个言论考虑到了语言的字面意义,谈话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言语的情境。由于在交谈中语言所包含的无论是言内还是言外信息都会根据不同的语境发生变化,这就赋予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交谈中谈话者要达到相互心领神会的境界必须是双方都遵守同一潜在谈话规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听说教学中要融入语用学理论来指导教学,特别是应用格赖斯的会话含义以及里奇的礼貌原则这些基本的语用学知识来训练学生的语言判断力和推导力从而培养其语用意识、提高其语用能力。只有在听说教学中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英语实际交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严辰松,高航.语用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与研究出版社,1994.
[6]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