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77) 李明军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200例,为我院2008~2010年入院待产孕妇,年龄21~38岁。既往健康,并经妊娠早期体检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病。对照组:200例,为我院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年龄20~39岁。两组在年龄、既往病史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检查方法 观察组应用北京美高仪软件公司生产的心电工作站12导同步描记心电图机,描记1次心电图,纸速25mm/s,增益10mm/mV,要求各导联基线平稳,图形清晰,以12导为标准,由专人进行测量。短PR间期者于分娩后6个月复查1次心电图。对照组于体检时采用相同的心电图记录仪、以相同的条件和人员描记心电图1次。
3 判定标准 短PR间期判定标准为: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min,PR间期<120ms,QRS时间正常,起始部无预激波,不伴继发ST-T改变,除外房室交界性心律、经典型预激综合征和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性心律可见逆行P波;经典型预激综合征可见预激波;窦性心动过速P-P间距<600ms)。
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测量数据及患者相关资料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0.0软件包完成数据统计及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妊娠组和对照组符合短PR间期综合征心电图诊断标准者28例。其中妊娠组26例,占13%;对照组2例,占1%。妊娠期短PR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期的同龄妇女(P<0.05)。短PR间期妇女于分娩后6个月复查心电图,25例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未恢复。
窦性心律时PR间期缩短,QRS波正常。传统认为是一种变异型预激综合征,激动仅较正常更快地通过James,使心室提前除极。因提前激动通常经希氏束下传心室,故此QRS波形态正常,此型又称Lown-Ganong-Levine综合征,简称LGL综合征[1]。随着心内电生理技术的开展与深入,目前认为PR间期缩短是房室结加速传导或小房室结所致,前者与交感神经张力高使房室传导时间缩短、不应期缩短,存在房室结旁路及房室间加速传导等机制有关,后者则指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短小,传导所需时间短:先天性小房室结[2]。本组研究检出的26例短PR间期者,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率(13% )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1% )。其可能原因:①妊娠晚期血容量增多,心肌负荷增大,出现代偿性心率增快。PR间期一般介于0.12~0.20s,心率增快时,PR间期可相应地略为缩短。②妊娠期妇女处于特殊的内分泌环境中,交感神经张力较正常人群增高,易导致房室结传导发生功能性改变,使PR间期缩短。③随着妊娠月龄的增高,机体需氧量相应增加,且对缺氧较为敏感,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或)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加快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同时使高能磷酸键产生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张力平衡调节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影响心电生理不稳定,使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加快,导致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一过性改变,从而出现PR间期缩短[2]。④ 中、晚期妊娠者,因心脏及呼吸肌工作量的增加和新陈代谢的需要,静息时的耗氧量随着妊娠的进展而持续增加,达到最高值,较非孕时高20%。心肌缺血缺氧时常出现短暂的不恒定的房室结功能性的改变,使传导速度加快,易于发生短PR间期现象[3]。心电图上仅表现为短PR间期,但QRS波群正常,无心动过速,故不能诊断为James型预激综合征。分娩后6个月复查心电图,仍有1例心电图为短PR间期,与健康非妊娠妇女无显著差异。对于短PR间期孕妇于分娩6个月恢复正常者,推测短PR间期由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一过性改变所致由于妊娠时的短PR间期于分娩后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其为良性心电图改变[4],无病理意义。每位医生都应当认识和熟悉短PR间期综合征,对于孕妇短PR间期者可随访心电图而无需特殊处理,给孕妇合理科学的解释,减少孕妇没必要的恐慌。1例于分娩6个月后心电图仍未恢复正常者,不排除LGL型预激综合征可能性,可能与房室结的结构异常,先天性小房室结有关,或传导途径异常有关。
[1] 黄 宛.临床心电图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19.
[2] 许 原,李庆林,郭继鸿.心电图短P-R综合征认识的变迁[J].心电学杂志,2002,21(2):115-118.
[3] Naber CK,Baumgart D,Heusch G,et al.Role of the eNOS Glu 298Asp variant on the GNB3825Tallele dependent determination of alpha-adrenergic coronary constrict ion[J].Pharm acogenetics,2003,13(5):279-284.
[4] 郭继鸿,许 原.新概念心电图图解[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