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农民政治素质的关系*

2012-08-15 00:49王玉萍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农村基层民主

王玉萍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0)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形式是村民自治,即在农村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民主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观条件就是农民政治素质的提高,包括政治知识、民主意识、法律观念、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在内的农民政治素质的提高,既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也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反过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仅对农民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使农民的政治素质乃至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1 提高农民政治素质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广大农民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他们应该是“政治权利、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和运用者,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政治行为、政治规范的发动者和制定者,政治制度、政治设施的创建者和铺设者”[1]250。他们的民主意识、法律观念、政治知识、参政能力等政治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从而决定农村能否形成安定和谐的良好秩序。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劳动阶级,他们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毋庸讳言,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许多的弱点和缺陷。由于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民主法制意识不强,政治参与能力欠缺,对自身的权利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不能按照制度化的程序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这些缺陷和不足,会使他们在自身权利遭受侵犯时,或者听之任之而无动于衷、无所适从,或者头脑发热、感情用事,做出过火的行为。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层加剧,农村不安定的政治因素也在增长。如: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的农民不满情绪不断上升,部分干部不规范执法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导致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宗族势力或恶势力对村民自治选举的渗透有强化趋势,盗窃、抢劫等刑事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邪教及迷信活动屡禁不止,相邻间财产纠纷酿成的事端不断增多,等等。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会严重地影响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

2 提高农民政治素质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提高社会主体的政治素质是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体的政治素质又是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农民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民主意识、参政能力、法律水准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因此,加强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就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化,农村经济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民主意识得到不断洗礼,农民人口流动和阶层分化在加速,农村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宗法思想、血亲观念等正在被现代民主思想所取代,特别是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进,农民的政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地开始进行政治参与了。那么,在此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进行政治法律常识和政治参与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增强他们的制度化观念,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监督能力,使他们成为在政治上成熟的公民,就成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既要培养他们的民主思想、法制观念和程序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得到强化,又要丰富他们的政治知识、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参政能力,使他们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敢于表达和保护,并能够在制度化的轨道上采取行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使整个农村社会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保持和谐有序,从而推动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与和谐社会构建。

3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对农民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主政治对于农村社会来说,就是能够提供秩序和安全,使农村社会得以和谐发展。在社会转型期,随着人口的流动、社区边界的调整、聚敛财富方式的变化、家族观念和权威的淡化以及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村社会秩序和安全的内涵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重建乡村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已不能仅仅依靠农民默认的传统权威或自上而下行政任命的政治权威以及政治素质低下的“臣民”。提供秩序和安全,一方面,需要通过一种新的权威认同方式即民主选举制度,将拥有新的知识经验和新的专业背景的政治人物选举出来担任政治职务;另一方面,又需要具有基本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因为制度最终是由作为社会公民的人来实施的。乡村民主制度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必需。但是,实行民主制度,提供秩序和安全,从政治上保障和谐农村的构建,对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农民是实施这一制度的主体。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构建和谐农村,就要求广大农民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适应社会环境,他们必须把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与对政治的积极参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这里至少要求:首先,农民没有任何宗教的或传统的、与现代民主直接对立的价值观念阻碍民主制度的推行,具备基本的民主、自由、公平和法制观念;其次,农民要知道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在哪里,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和法律常识;最后,农民对政治生活的主动参与,具备基本的政治参与技巧,懂得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权益。没有农民政治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村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法治。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只能是低层次的自治,更谈不上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4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会极大地推动农民政治素质的提高

在我国,作为最基层的广大农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封建统治的最底层,一直都被排斥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因而他们的政治素质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他们向来都是胆小怕事、逆来顺受、唯命是从,缺乏维护自身权利的基本能力,在政治意识上主要表现为“臣民”意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广大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他们开始充分享有社会政治权利。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被彻底废除,这就出现了农村的公共事务由谁管理、怎样管理这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农村就开始商量订立具有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即由各家各户出力,通过广大群众自己组织起来的组织来负责管理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后来,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组织形式,就是后来被写进宪法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2]。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在落后、闭塞的农村,一群最不具民主精神、最没有民主传统的农民,却率先接触了直接选举,初步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村民自治制度,推动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农村基层民主的推进,又使农民勇敢地打破了传统的地缘、人情关系,走到了乡村政治生活的前台,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臣民”心态,成为独立自主支配与抉择自身命运的、富于政治热情的现代公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诉求和理性,依据理性和克制而非暴力和冲动去维护村民的整体权利而非一己之私利,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现代法律观念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和地方政治事务并自觉维护和行使自身的政治权利,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对中国政治运行方式的把握逐渐走向成熟。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尤为关键。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和政权稳定,就没有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农民作为基层民主的践行者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其政治意识、政治参与能力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且也影响着整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农民政治素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必须把提高农民政治素质纳入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之中,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1] 虞崇胜.政治文明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宋燕.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农村基层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