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涵
(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研究
徐 涵
(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针对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的特点,提出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的改革思路。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考核中增加平时学习成绩的比重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食品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食品分析与检测是在食品科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和前沿性的一门科学。[1]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培养分析检验工作者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项目的特殊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运用正确手段,得到可靠的结论。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食品分析的实验原理、基本技能,以及有关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食品分析与检测在基础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光、电、磁等化学、物理性质对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和测量的分析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仪器分析方法发展日新月异、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在教学中往往出现的问题是教材和讲授内容越来越多,教学效果不佳。所以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食品分析与检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学习并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并学以致用,合理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是完全必要的。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乏味。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际上是以食品为原料、方法上应用诸多课程知识的一门课程,除了样品的特殊性与其他分析对象不同以外,并没有课程自身特别的方法原理,由于该门课程主要涉及到某一物质分析的操作原理及操作步骤,因此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枯燥乏味。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的知识建立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食品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知识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前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必定严重影响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效果。经过调查和考察考试效果分析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主要表现为一些基础概念不清晰、混淆,死记硬背多,理解、灵活掌握少。
3.学生对本门课程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效果主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除了受基础的知识影响外,还主要受到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的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差,动手之前没有或很少动脑筋想为什么这么做,学生整体设计、调整试验能力差。[2]
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开设常规的营养成分分析,如: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还原糖等,而忽视了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化学性污染物等安全指标的检测,因此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增加相关的实验项目尤为重要,也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检验、检疫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新的大纲中增加了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包装材料等安全指标的实验。此外,针对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门课程可以设置教学实习,实习过程中的内容包括食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食品掺假检验几大方面,要求学生自己采样、自己配置试剂,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对样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价,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实验、实践内容稳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适应了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3]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要重视前期基础课程学习的引导。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加强专业基础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专业基础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堂教学中,要强调的重点是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常识性的问题,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课堂上不能回答的问题可结合教师布置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
根据食品分析与检测的特点,采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很难将所有知识讲解的清晰透彻,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播放各种仪器的操作过程,限于学校的条件,对于没有的分析仪器,教师可以下载更多的仪器构件图、操作及保养等资料,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很大程度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记忆、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的教学中应广泛采用。
2.开展网络教学。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使得学生具备本课程完成后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讨论,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可将学生组建5-6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并且在以后其他相关课程或课程设计的教学中,这个小组一直作为学习的团队存在并发挥作用。在写论文、讨论、实验等环节有些任务交给小组完成,以培养提高学生组织、协调、以团队为单位参与竞争的能力。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课的实验项目繁多,需要的试剂较多,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完全由实验教师配置试剂、调试仪器、购买样品,甚至有的样品预处理也由教师事先做好,在实验课上,学生完全按照实验步骤机械操作,没有选择余地。一节课下来,学生仅仅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操作,而对实验的原理理解不透,对实验的影响因素缺乏思考,此外对样品的采集及保存、试剂的配置、仪器的调试了解甚少,而这些恰恰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能让学生配置的试剂都让学生自己计算、配置,样品的预处理全部由学生完成,实验中涉及的仪器经教师讲解让学生亲自动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实验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在实习课上,主要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教师给学生出相关题目,要求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独自完成设计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课、实习课的学习,学生真正的理解了食品分析检测的原理与流程,熟练掌握了试剂的配置、仪器的操作,也懂得了实际分析工作中实验方法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写预习实验报告,了解相关的实验原理和理论知识。[4]
我校理工类课程成绩考核的模式一般为平时成绩考核(30%)、实验考核成绩(30%)和期末考核成绩(40%)。可以增加考核内容的项目,平时成绩除课堂纪律、出勤率、作业成绩外,还需考核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期末考核成绩也分为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通过完善课程考核模式,体现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理设置、注重方法,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目前食品行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食品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只有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的毕业生,才是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对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都必须不断地变化和提高。但一门课程的改革,并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谢笔均,何慧.食品分析(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7.
[2]田给林,孟剑霞.《食品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0,(3):114-115.
[3]汪开拓.探讨提高《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1):180-183.
[4]王丽,桑宏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与检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J].饮料工业,2011,(11):48-50.
责任编辑:胡德明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Food Analysis and Detection,reform throughcurriculumteachingmethodandformsofevaluationisputforward.Thispapermakesan explorationonteachingmethodstocultivatestudents'practicalability,andtheassessmentmethods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everyday performance and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to arouse students'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food analysis;teaching method;teaching pattern
On the Teaching of Food Analysis and Testing
Xu Ha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G642.0
A
1672-447X(2012)03-0131-003
2012-02-24
徐涵(1980-),山东潍坊人,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配合物与仪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