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中语义认知的作用浅探

2012-08-15 00:44王莎莎王德志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流行语范畴隐喻

王莎莎,王德志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2.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网络流行语中语义认知的作用浅探

王莎莎1,王德志2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2.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网络流行语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是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的,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概念内容和基于概念内容的语言结构。本文从范畴化、象似性、隐喻、转喻等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阐释,认为语义认知对网络流行语的理解有很好的解读作用。

网络流行语语义认知作用阐释

Lakoff和Johnson(1999:497)认为,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1];Talmy认为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概念内容和基于概念内容的语言结构[2];王寅对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类:体验观、概念观、互动观、百科观、原型观、意象图式观、隐喻观、寓比观与概念融合观、象似观、认知模型观、联想观、激活观和整合观[3]。简言之,认知语义学将语言学放回到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与感知、记忆、动作、心智再现等认知能力挂钩,是语言使用者赋予了语言的意义。

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是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的。网络流行语(Internet catchwords),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具体指互联网上尤其是聊天室、BBS、Blog中出现的结构怪异、语义新颖、方便时尚、生动幽默、个性化色彩强的词汇和表达法。网络流行语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然,是草根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同时它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网民们赋予了语言的特殊意义。如:“楼脆脆(反映出日益严重的“豆腐渣”工程问题)”、“被就业(反映了弄虚作假的社会问题)”、“躲猫猫(反映了诸如司法机关等政府部门的职责问题)”、“不差钱(讽刺房价太高买不起)”、空巢老人、啃老族,被慈善、被相亲、蚁族、蜗居、笼民,亲情饥渴,情流感,扒粪报道、钓鱼执法、潜力股等。网络流行语特征有:(1)结构怪异性,如杯具,菌男,恐龙妹,被小康;(2)语义新奇性,如打酱油,hold住,放电,可爱,给力,你懂的;(3)时效短暂性,如周老虎,范跑跑,躲猫猫。笔者受张维友教授讲座的启发,下面就网络流行语中范畴化、象似性、隐喻、转喻等语义认知实例进行阐释,以揭示语义认知在流行语中的作用。

一、范畴化(Categorization)

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心理等级,它依赖于人的心理经验,即完全感知、意象、动觉等[4]。范畴化是一种基于体验、以主客体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赋予世界以一定结构,并使其从无序转向有序的理性活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3]。对比和概括是范畴化过程的两个主要手段,从家族相似性这个方面看,范畴化就是要使同一个范畴的诸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达到最大,不同范畴诸成员的相似性达到最小化程度;范畴化认知过程又涉及原型的概念和理论,原型即范畴中的典型,其他成员与原型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所有事物认知范畴是以概念上凸显的原型定位的,原型对范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如:“做人不能太 CNN”(美国 CNN在报道“打、砸、抢”事件当中严重歪曲事实,误导新闻受众,抹黑中国形象。不要太信口雌黄,不顾事实的意思)。“CNN”语义转换:CNN(媒体名称)→CNN(模型prototype,歪曲事实的媒体)→(1)CNN(任何歪曲事实的媒体)、(2)CNN(任何歪曲事实的人或行为)。

再例如:晒→晒梦想、晒政绩、晒提案、晒幸福、晒工资、晒玉照、晒分数、晒才华、晒甜蜜;被→被自杀、被自愿、被捐款、被离婚、被精神病、被小康、被和谐、被繁荣;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哥爱的不是你,是寂寞”、“哥种的不是菜,是寂寞”、哥上的不是班,是寂寞”、“哥读的不是书,是寂寞”。

二、象似性(Iconicity)

“象似性”研究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自然的联系,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它指象似符与其所指之间的可论证的相似关系,它与“可解释性”、“理据性”同指[5]。象似性“不但成为语言学和认知论的中心概念,而且成为交际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中心概念”[6]。

(一)形似 网络流行语中的形似分为符号相似和汉字相似。意义与符号是非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咪着眼睛笑;“<@-@ >”表示醉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

汉语的雏体是象形文字,或表音,或表义,因而汉语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理据性。如:“囧”本义为“光明”,网络流行语中代表因惊诧而使表情变形,囧中囗=脸型,八=两个下垂的眼睛,口(眼睛下面的)=嘴巴;“槑”有两个“呆”字的组合而成,单看它的解释跟“呆”可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的,不过网络上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很傻,很天真,傻到家了;“烎”在网络中是一种精神,遇强则强,斗志昂扬,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希望在竞争或对抗中一比高下,不论语言学家怎么评判,网民则是流行“古为今用”,使一些已淘汰的古体字重见天日,而且意思大为变样。有人在论坛里大呼“中国人从此烎起来了!”。

(二)音似 在网络语言中常用的拟声词有汉字拟声和数字拟声,如斑竹——版主BBS,油墨——幽默,杯具——悲剧,稀饭——喜欢,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246(饿死了),530(我想你),584(我发誓)。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语音上的隐喻,以相似性为联结点,从源域向目标域进行投射,用模拟的声响来代替所表达的意思。与自然声音的模拟比较,网络语言是一种看似毫无规律可循的语言,但其出现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动因的。

三、隐喻(Metaphor)

所谓隐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7]。也就是说,人们根据两个概念域的某种相似性,以熟悉的经历去体验或理解不熟悉的经历,以两种事物的相似性进行相互映射,达到以一事物来表达另一事物的目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称之为“认知隐喻”),它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也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隐喻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有很大影响,在网络新词语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Lakoff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隐喻分为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8]

(一)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就是将抽象的、模糊的、无形的概念用具体的、清晰的、物质的概念表达出来,以进行交流。如网络流行语中有人用恐龙、青蛙、螃蟹分别隐喻职场停滞期的3种形态:“职场恐龙”——工作能力停滞不前/提不起工作的兴趣/大家对你的能力评价越来越低;“职场青蛙”——周围同事都停滞不前,得过且过,你也怡然自得,好象温水里煮的那只青蛙,最后慢慢煮熟了还不自觉。又如:狼族——用动物狼独来独往、行踪不定、善于狩猎的习性描述那些经常独自出没于论坛,虽然爱美色但不死缠硬磨MM(美眉)的网民;恐龙——用史前庞大的怪兽的难看外表描述长得不太好看的女生;青蛙——用难看的外表描述长得不太好看男生。“踢”,在现代汉语中意为“抬起腿用脚撞击”,在网上却用来形容“一个人由于语言粗俗或偏激被管理员清理出去”;“雷”本表示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网络中“雷”指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看到某种令人惊讶的事物,或某种不喜欢的东西,感觉好像“被雷击中”一样受到惊吓、不舒服,这时的人的情绪感情就相对具体、清晰和明白了。[8]类似的隐喻还有“汗”,“寒”等。

(二)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为原型来建构一类新的概念。如在网络流行语中,把网络世界隐喻为一个海洋的世界或把网络比作建筑:(1)海洋 vs网络:水——信息,水池——论坛,潜水——只看不发表意见,冒泡——偶尔参与,下沉——帖子越来越少;(2)建筑vs网络:盖楼——回同一主题帖,楼主——发主题贴的人,拍砖——发表不同意见,扫楼、刷墙——回复都是一个ID,沙发——抢到第一个回帖的位置。

(三)方位隐喻 许多抽象概念的认知需借助于空间概念中的方位概念。方位隐喻是人们借用自己对位置关系的生命体验(如上下、内外、前后、开关、深浅、中心——边缘等表达方位的概念),进而描述一些情感、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这些抽象概念因此获得了“高”或“低”、“上”或“下”的方位。如网络流行语中方位隐喻有:楼上——更早回帖者,楼下——稍后回帖者,顶楼——帖子发起者,一楼——首先跟帖者,二楼——第二个跟帖者,隔壁——相邻论坛等。

四、转喻(Metonymy)

转喻与隐喻相同,也是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其实质是概念性的,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转喻所涉及的是一种“接近”和“凸显”的关系。一个物体、一件事情、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地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凸显属性[7]。也就是说,转喻是人们用凸现、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和熟知的某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的认知过程。转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对人们认识事物、事物概念结构的形成、语言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例如:美眉(美女),写手(作者),谈人生(谈恋爱),杨不管(学生在上课时打架至一人死亡老师不管,喻不负责任漠视生命),范跑跑(地震来袭只顾自己往外跑不管学生,喻自私),姚抄抄(抄袭名作,喻造假)。

类似的概念性转喻还有:“你攒够四块五,我也攒够四块五,我们就可以去民政局结婚了。”——用部分(四块五)指称整体(婚姻登记的法定条件——身份证、户口本、工本费等);“不要爱上妹,妹会让你憔悴;不要挂念妹,妹是两行泪。”——用外部特征(憔悴、两行泪)指称整个事物(压力大、疲惫的生活、不幸的遭遇);“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挨打的小怪兽。”——用部分(奥特曼、小怪兽)指称整体(名人、甘于奉献的普通人);“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灰太狼指称对老婆关爱备至的模范丈夫,懒羊羊指代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能从容应对、过着悠闲舒适生活的聪明人;“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两者都具有“储物箱”的功能,茶几储存着洗具(喜剧)、杯具(悲剧)、餐具(惨剧)等日用品,人生储存着顺境、逆境等不同经历。

语言的发展变化透射出社会文化的变迁,同时与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语中丰富而鲜活的范畴化、象似性、隐喻、转喻、类推等语义认知实例进行分析认为,不管网络流行语如何变异,它作为语言变体的本质仍然不变,其表达方式的奇特与反叛是有理据的,可以得到认知语义学的理论阐释,语义认知在网络流行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Lakoff,G.& 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2]Talmy,L.Toward A CognitiveSemantics[M].Cambridge&London:The MIT Press,2000.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白解红.多义聚合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5]文旭.论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J].外语学刊,2000,(2).

[6]于飞,张绍杰.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辨证[J].东北师大学报,2008,(5).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李敏.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3).

H13

A

1003-8078(2012)02-0151-03

2012-03-01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2.50

王莎莎(1988-),女,湖北黄冈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王德志(1963-),男,湖北浠水人,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jyte072;黄冈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CA158;黄冈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0CI05。

责任编辑 周觅

猜你喜欢
流行语范畴隐喻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