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强,田安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湖北黄冈438002)
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王英强,田安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湖北黄冈438002)
高职教育不能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更不能强调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订单式教育”。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片面化、功利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所谓“有所为、才有所位”,高职教育应是帮助学生从“社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康庄大道。
高职教育;培养;职业人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强调“技术技能”,弱化“高素质”是偏离高职教育最终培养目标的。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作为一种目标,是对高职教育一种本质的、独特的认识,是对专业与职业相关性的高度概括,是对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的高度概括。
如果说“职业”就是指社会赋予每个人的使命和责任,那么“职业人”就是指愿意并能够完成使命并承担责任的人。职业人具体是指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并能够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获得其合理报酬,在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从事职业活动的人。
可以肯定地说,有职业的人并不都是职业人。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家,因为做人做事不够职业,致使企业运营效率低下,个人职业发展面临诸多的困扰。“职业人”的全方位发展必须具备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1]“职业人”的素质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一)职业支撑要素。支撑要素即适应岗位工作所具备的专业性知识及实践能力,知识和能力能使从业者较快或者立即上手工作,对从事职业发展具有根本性支撑作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也称学生的“硬能力”,重视“硬能力”、培养“硬能力”,才是发展高职教育的“硬道理”。
(二)职业保障要素。保障要素是指职业人必备的、对岗位工作起基础保障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子要素。它是以职业基本认知为基础、职业情感为动力、职业道德为规范、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多维度思想形态。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准备阶段,职业保障要素的确立是他们当前学业和毕业后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的思想基础。[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职业保障要素是高职教育者们所万万不能忽视的。
(三)职业拓展要素。拓展要素是指关注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为职业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我潜力和充分的应变能力服务。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品质修养等方面。德国教育与研究部委托德国联邦职教所对企业员工职业能力的要素实施调查,职业教育学生跨专业能力的培养,即所谓“软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高职教育要做到“硬能力要强,软能力不弱”。
职业素质三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涵盖职业素质内涵的各个方面,重点突出。
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谋个性之发展”。当代文学家邹韬奋先生说过“培养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情感,能应用于职业而自谋其生活,同时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之幸福,方为完全有效之人”。这里暗示了职业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生存与发展及整体精神的构建,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人的“职业性”与“发展性”。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尧学在接受采访时说,“高职教育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就是职业道德第一,职业技能第二。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要与外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比拼质量的话,必须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道德很重要。把职业道德放在高职教育的第一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学生成才、成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和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人”。
(一)从教育本身来说,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单位用人的标准,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方针,培养“职业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职业人”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二)从市场需求来说,现代企业选才的依据也是看是否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决不仅是学生的一纸文凭或技能证书。看求职者是否有忠于职守、严谨负责、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是否能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发挥创新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进而赢得在企业发展的机会。企业用人单位反复强调“不想对所录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支付很高的适应期成本”。
(三)从培养目标来说,高职教育应依据社会职业岗位的功能与高技能职业人才规格制定,以具有职业岗位、职业性特征的操作要素作为起点,设计教学过程及课程体系,把走进校门的大学生,全时空塑造、全方位转化培养。培养成具有职业意识、职业形象、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体能、职业证书等方面适应社会发展优秀的高技能职业人。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文明对教育的呼唤与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各高职院校会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但基本的培养思路应该是一致的。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的对象是人,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个人需要得到了满足;在自身发展实现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服务和贡献于社会。教育的功能主要通过其培养的人去实现。因此,合理的培养目标,应当既满足社会又满足个性化的需要。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把尊重学生和培养学生相互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以及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只有全面认识高职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价值,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功能、作用和意义,才能正确把握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形成“能力核心”的文化自觉。核心能力是组织或个人自身素质的客观表现,是其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与无形资产,具有主导、决定自身价值等特征。职业核心能力是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能力核心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四个属性:一是普遍适用性,普遍性是指这种能力是职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它在任何职业或行业都是适用的,起到核心作用的;二是可迁移性,可迁移性是指这种能力会促生另一种能力,即便组织或职业发生变化,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依然起作用,并且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技能;三是稳定性,稳定性是指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时间、退化也需要时间;四是独特性,独特性是指这种能力难以模仿,不同的人培养核心能力的途径和过程不尽相同。这种核心能力培养必须建立在高职院校文化自觉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能力本位”、“能力核心”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自觉的形成,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重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办学目的,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发展,启示我们这种模式的建立关键是教育的自觉探索。能力结构的确立、教材体系的创新、评价标准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自觉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
(三)建立“工学结合”的通识教育。本世纪初,美国将“职业技术教育”更名为“生涯与技术教育”,此次变动不仅仅是单纯的名称改动,更是体现职业培养模式的转变,着重加强通识课程与技术教育的统一,强调生涯与通识教育的学术要求应和其他各类教育对等。生涯与技术教育更加强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工作是学习的手段;工作是学习的内容;工作是学习的目的。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在实践中的拓展,例如德国企业与职业院校及跨企业职业教育中心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创新性发展策略,共同确定职业行动能力和开发方法,共同设计工业企业的学习与工作方案,共同开发职业提高学习模块;共同制定实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等等。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校企联合体式的职教集团,将生产资源和教育资源加以系统整合,探索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船舶行业产业链高技能人才需求,构建了服务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与国家新型工业化(三海一工)的船舶类专业体系,形成了“与船同行、融学于做”的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我们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提升。
[1]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38 ~41.
[2]许晟,王知源.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的“六式”方法[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0).
[3]谢湘,李剑平.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畅谈中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变革[N].中国青年报,2009-06-23:12.
The Mis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ed“Professionals”
WANG Ying-qiang,TIAN An-guo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 Hube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equivalent to a job education,technical education and pre-service education.It should not emphasis the purpo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order of educ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employment”.When People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y tend to be one-sided and utilitarian tendency,neglect the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gn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for students and overlook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help students become a professional from a social pers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ivation;Professional
G710
A
1672-1047(2012)02-0035-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2.02.10
2012-03-02
王英强,男,山东临沂人,助教。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柴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