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生成与利用

2012-08-15 00:45石功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别山革命红色

石功鹏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试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生成与利用

石功鹏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切入口,纵观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探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生成过程,即“奠基——发展——形成”三个阶段;结合大别山老区的现实状况,透过资源内在潜藏的价值内涵,着眼于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发展教育——开发旅游——加工文化”三项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尤其是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生成;研究利用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建设工程,为大别山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相关部门应该统一认识,抢抓机遇,将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要以建设大别山旅游经济带为抓手,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当前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利用很有必要。

一、问题缘起: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价值

(一)历史考究价值——以“红”知历史。这里的历史考究价值主要是从人文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大别山地区在红色革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人物及其事迹的追溯和考查的价值。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人民解放战争,大别山地区这个革命的摇篮诞生了许多为革命胜利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仁人志士和为人民解放及新中国建设做出不凡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个人性格及其光辉业绩,从历史学的角度值得我们深入考查和探究。大别山地区走出了共和国的1位元帅、2位国家主席和300多位开国将军。湖北省红安县孕育了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王诚汉、周世忠、谢富治等223位将军,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将军县”。大别山地区如此丰富的人文文化资源所迸发出来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去研发。

(二)现实利用价值——以“红”促发展。在本世纪初,国家为促进红色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出台了开发红色革命老区特有资源的一系列有利政策。大别山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红色革命老区,应该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产业,拉动经济的发展。在可开发资源上,大别山地区具有很多著名的红色革命遗址、故居资源。仅以黄冈市为例,革命遗址有七里坪革命旧址、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共存社成立旧址、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陈潭秋故居等;纪念建筑有红安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等。大别山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物华天宝,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别山的山地被断层分割成许多菱形断块,东南侧黄梅到桐城一带,山麓线挺直,山坡陡到50°以上,是明显的断层崖。山地南北侧修建了许多水库,有梅山、佛子岭、白莲河等水库。现存森林以马尾松、杉、栎为主。我们应充分利用大别山地区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红色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价值——以“红”振民心。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收录了这个地区感人的英雄事迹,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震撼我们的内心世界。大别山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在革命战争的红色岁月里,酝酿了一些极具思想性的革命教育素材,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譬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人所展现的敢为人先、誓师起义的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人所展现的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人所展现的反对暴统、热爱民主的解放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资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永不磨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最核心的就是要透过一些资源现状品析和研究其背后所蕴藏的时代精神价值。

二、历史生成: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过程

(一)奠基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爆发了黄麻起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黄安(今红安)、麻城地区逐渐有了共产党的活动和影响。1925年秋冬,随着大革命的发展,黄、麻两县分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特别支部,该支部1927年春改为中共县委,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共产党员发展到90余人,加入农协的会员达18万人,另建有两支共30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麻两县党组织依靠广大群众和掌握的农民自卫军武装,同当地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当年11月13日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这次武装起义史称“黄麻起义”。黄麻起义是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它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高扬了一面鲜艳的革命旗帜——社会主义旗帜。大革命失败后,英雄的黄麻人民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拿起手中的武器,继续战斗。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他们把我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1]”的大旗高高举起,从此,这一地区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连绵不断,直至全国解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是新四军第五师开展抗日游击的主要区域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主要立足地。黄麻起义的爆发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成为新四军五师开展抗战游击的主要阵地。193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武汉后,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周围沦陷区宣传和组织人民,点燃了敌后抗日烽火。1939年1月,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抽调新四军第4支队竹沟留守处的两个中队,组成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李先念担任司令员。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从河南竹沟南下鄂中,汇聚武汉外围的抗日武装,在大别山地区执行武装抗日的任务,开创了武汉外围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中旬,鄂中区党委遵照中原局指示在养马畈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组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养马畈会议使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的抗日武装有了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开始形成党在中原地区的游击主力部队,标志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入到以创建根据地为中心的发展阶段。”[2]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将转战在武汉外围敌后战场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组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新四军第五师正式成立。在整个抗战历程中,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鄂豫边区人民的支持下,始终孤军奋战在中日正面战场的前沿、敌人的后方,抗击了近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建立了39个县的民主政权。新四军第五师在同敌人进行的空前英勇残酷的可歌可泣的千百次战斗中,毙、伤、俘敌伪军41200余人,而自己则由几支游击队,发展成为一支拥有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民兵的强大人民武装。毛泽东盛赞新四军第五师的战斗,“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边区人民及其子弟兵——新四军第五师,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八路军、新四军各兄弟部队敌后战场的作战,为争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新四军五师的建成,标志着大别山地区抗战和部队建设走上新的阶段,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三)形成阶段——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队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下千里挺进大别山。1946年6月,国民党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毛泽东就曾指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4]。1947年8月,毛泽东派遣刘伯承和邓小平二位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南下长江中游,而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率4个纵队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然后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而大别山区位于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即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心脏。17日,刘邓大军胜利通过黄泛区。不久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隐身于大别山了。此段故事史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揭开了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序幕。从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载入史册,走进千家万户。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正式形成。

三、因地制宜:科学利用大别山的红色文化资源

(一)发展教育——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型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必要。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我们除了具备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外,找一个具有相当文化背景的基地进行教育十分必要,那么这项任务当之无愧地落在了具备红色文化的地方了。譬如,在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廉政教育的素材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从内心深处不想腐败。”[5]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思想修养,我们可以以大别山的红色文化思想教育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其政治价值,建设成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利用大别山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开发旅游——建设红色文化旅游行业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前提下,追求精神消费已成大势。近年来,旅游行业成为一种市场热点消费行业。毫无疑问,红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色产业也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以“红色旅游”为发展目标而开发的红色文化产品,已经相继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系统化管理。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必将为全国各地,尤其是革命老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我们可以将红色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红色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促红色文化传播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和人文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相应的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山区,风景优美、生态宜人。把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结合起来,二者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既传播了先进的红色文化,促进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又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大别山老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其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三)加工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6]钟利明、曾敏认为“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产业链,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产业就有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将红色文化做成产业群,形成产业链条,只有这样,才能振兴红色文化产业”。[7]由于历史使然,大别山地区占有第一手红色文化资料,可以建设红色文化信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譬如,当地文化部门可以创建一支专业红色文化研究团队,专门研究有关红色文化的内涵、形成和发展;在红色文化知识研究和储备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创建大别山红色文化知识传播网站;将大别山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组建红色文化信息产业链,带动老区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1]共产党人发刊词[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汪季石.鄂东革命史略[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王以第,张爱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0(05).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钟利民,曾敏.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浅析[J].企业家天地,2009(01).

On the Gene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Dabie Mountains

SHIGong-pe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00 Hubei)

With the entry pointof the red culture in Dabie Mountains,looking at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revolution,the author explored the generation process of the red and cultural resources,that is the three stages of“foundation-development formation”;according with the reality status of the Dabie Mountains,through the underlying value of resources,focusing on the use of resources,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ree-building development of“Education-Tourism-processing culture”,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red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especiall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Dabie Mountains;Red culture;Resource generation;Study and utilization

G124

A

1672-1047(2012)02-0005-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2.02.02

2012-03-11

石功鹏,男,湖北大冶人,武汉工程大学与黄冈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郭杏芳]

猜你喜欢
大别山革命红色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红色是什么
又见大别山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再见了,大别山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