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2012-08-15 00:45余维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三省大别山红色旅游

余维祥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余维祥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大别山是一块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同时还伴生着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由于大别山横跨三省六市,交通不发达,加之革命遗存分散,保护开发资金短缺等原因,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始终处于低层次运行之中。因此,打破区域障碍,统筹旅游资源,广开融资渠道,打造精品线路,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服务水平,是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是一块红色的沃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商南立夏节起义、黄麻起义、六霍起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里是革命军队诞生的地方,红一军、红十五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红四方面军等军队曾在此诞生、改编或重建;这里是将军的摇篮,数百将军出身于这片广阔的沃土;这里是革命先烈撒血的疆场,14万黄安儿女、10万金寨儿女为革命奉献了生命;这里流传着动人的革命歌谣,“暴动歌”、“游击战争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几百首红色歌谣响彻大江南北。

大别山这块红土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宝藏。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旅游局颁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红色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然而,由于大别山地区幅员辽阔,革命遗迹景点分散,加之大别山横跨三省六市36个县,缺乏统一协调的发展机制等原因,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始终不够响亮。因此,加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分布广、重点遗迹和遗址相对集中的特点。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对于中国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在大别山以及周边县市都散存着大量的革命遗迹和遗址。但由于红军和革命力量的主要活动相对集中在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河南新县三个中心区域,所以这些地方的革命遗存和纪念建筑也相对集中、相对权威。

红安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红安革命文物胜迹主要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红安县革命博物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七里坪革命遗址群、红军洞等。红安是将军的摇篮。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谢富治等223名将军,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金寨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1929年,先后爆发了著名的商南立夏节起义(又名“商南暴动”)和六霍起义[1],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主要遗迹有:立夏节起义旧址丁家埠大王庙、六霍暴动指挥部东岳庙、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旧址汪家老屋、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下楼房、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笫二大将军县。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郭述申、方毅、张劲夫曾在此组织过革命活动。

新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境内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首府博物馆、许世友将军墓、郑维山将军石、箭厂河革命旧址群等。

大别山除了红色旅游资源占有独特优势以外,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风土民情资源等也颇具特色。

大别山山地地质构造基础是古生代华力西中期的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受断层运动的作用,境内分布着诸多的山地奇观和森林资源,自然风光非常优美,主要有:白马尖、天堂寨、马鬃岭、金刚台、龟峰山、桃花冲、薄刀峰、大崎山、四望山等。山内多峡谷、瀑布、湖泊,如:龙井峡、天堂寨瀑布群、别山湖、梅山水库、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等。有湖北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北英山吴家山森林公园、湖北英山桃花冲森林公园、安徽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舒城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霍山小南岳森林公园、岳西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南南湾国家森林公园、新县金兰山森林公园、江淮岭生态园、金刚台自然保护区和黄柏山森林公园等。森林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珍稀品种,如大鲵、黄山松、大别山杜鹃花、以及大别山兰草等。大别山还盛产名茶、中药材、蚕桑、板栗等土特产。

大别山地区历史厚重、名人辈出。这里曾是楚国的疆域,境内及辐射区域是许多历史故事发生的地方;这里是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大理学家程颢和程颐、大医学家李时珍、京剧鼻祖余三胜、爱国诗人闻一多、方志学家王葆心、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等历史名人的诞生地,佛教祖庭、东坡赤壁等文化遗产也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一代名相孙叔敖、大史学家司马光、中原硕儒马祖常、明代文坛领袖何景明等辉耀千古的伟大人物;这里是左翼作家蒋光慈、未名四杰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的故乡;这里还是黄梅戏的发源地。

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大别山是一座红色文化宝库,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被列为国家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本世纪初,大别山红色旅游事业开始发展起来。尽管境内各县市都在极力打造“红色名片”,但大别山与同是红色旅游区的井冈山、延安、韶山等地相比,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开发力度、旅游效益都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金短缺,红色文化资源、自然人文资源保护和开发相对薄弱。与井冈山、延安、韶山等知名红色圣地相比,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在全国的知名度的确要低一些,然而,大别山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一些缺憾,如果能够很好地把这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使其相得益彰,相信其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大别山地区又是国家级贫困县相对集中的地方,地方经济相对薄弱,资金紧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所需资金缺口很大,政府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些重要遗存的保护和开发上,而有些遗迹、遗址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正濒临消失。考虑到经济利益,虽然政府也会在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开发上投入一部分资金,但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落后于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

(二)省市间缺乏实质性联合,旅游开发各自为政。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别山区域内三省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也曾经有过几次合作。2004年8月,鄂豫皖三省签署合作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项目协议;2007年8月30日至9月7日由全国红办主办、安徽省旅游局承办的大别山“三省六市36县”红色旅游骨干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安徽省合肥市开班,与会代表签署了《鄂豫皖三省六市36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联合宣言》;2008年4月,为期一周的鄂豫皖三省第二期大别山红色旅游骨干培训班在信阳举办,鄂豫皖三省六市的旅游界人士正式签署了鄂豫皖三省构建大型红色旅游景区的协议;2009年6月,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市长论坛在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举行,为期一周的大别山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同时开班。尽管各地的决策者和旅游界人士都认识到联合开发、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些“协议”或“宣言”签订以后,由于缺乏统一的协作机制,开发工作仍然各自为政。

(三)旅游景点、景区级别不高,缺乏特色旅游路线设计。如果说旅游景点和景区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旅游路线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金线,珍珠和金线同等重要。实事求是地说,大别山红色旅游业既乏珍珠又缺金线。大别山旅游业起步晚、开发迟,迄今为止,全区域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旅游景点、景区不多,A级以上景区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别山在全国旅游界的知名度,加之这些景点或景区又散布在三省六市,各地在对外宣传上只推介自己所辖区域内的景点或景区,这就使大别山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难以凸显出来。从旅游路线设计上来看,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中大别山只有两条,还需要凝炼出更多的精品旅游路线。

(四)旅游形式单一,缺乏看“点”和兴奋点。大别山红色旅游项目多以静态观瞻性景点即革命文物实物展示或文字、图片等平面展示为主,游客往往看得快,记不住,缺乏兴奋点。有的红色遗址远离县城,路途遥远,如立夏节起义旧址丁家埠大王庙,从金寨县城梅山镇驱车前往需2个小时,那里只有几间破房子可看,游客往往大呼上当,如果我们在大王庙周围增设一些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比如农业生产项目,让游客参与进去,亲身体验,他就会留下很深的记忆,觉得不虚此行了。

(五)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与其他旅游目的地比较,大别山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大别山境内高速公路较少,通往景区的更少,一、二级公路年久失修,路况较差,路标不明显。境内星级饭店稀缺,接待旅馆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堪忧,更缺少规模接待的集会议、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中型会议中心。景区道路、标志、安全以及其它配套设施不够健全。除此之外,境内景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素质也较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工作不规范,服务不到位。

三、加强资源整合与开发,倾心打造红色名片

针对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要使大别山这块红色名片更加耀眼,打破区域障碍,统筹旅游资源,广开融资渠道,凝炼精品路线,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服务水平,是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打破区域障碍,科学、合理规划旅游路线

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打破区域障碍,形成统一的红色旅游大市场。与井冈山、延安、韶山等红色旅游区不同的是,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不是在一省区域内,而是散布在鄂豫皖三省六市,也就是说,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属于鄂豫皖三省所共有。任何一个省无论如何加大力度开发本省区域内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都只能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局部,而不能反映其全貌。因此,大别山红色旅游只能走三省合作的道路。

合作的第一步是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出发,由全国红办牵头,聘请专家、学者精心设计几条品牌旅游路线。旅游路线的设计要尽可能做到“红”、“绿”结合,历史积淀与风土民情兼顾,重要景区与一般景点相互照应,旨在彰显大别山区域特色。

(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始终是革命的根据地和战略大后方。从1921年算起,革命先烈在该区域活动长达28年之久,他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存。这里有大量的革命遗迹、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纪念建筑,还有丰富的斗争故事、革命事迹、革命标语、革命文献、红色歌谣。有些遗存得到了开发和保护,有的亟待抢救,有的频临消失。当年的老红军、老革命,仍健在的已经很少了,他们头脑中的一些革命活动记忆、战斗故事、伟人趣事,如不及时搜集整理,将随着他们的离去而变为历史的遗憾。因此,各地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所辖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抢救式搜集整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使革命遗存与革命斗争故事、革命活动线索等相互印证,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要加强红色遗存的原生态保护,以不破坏原貌为前提,对红色遗迹、遗址进行修葺整理,发挥其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和旅游发展功能。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大别山旅游区的形象和地位

大别山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要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单兵作战的做法,形成整体包装、统一协作、立体交叉和全方位、多途径、多形式的大兵团作战机制,将大别山这张红色旅游品牌打遍全国、推向世界。一要有统一的广告宣传口号。要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整体出发,凝炼出具有大别山红色文化特色的主题广告词。建议以“红色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魅力大别山,一览永难忘”作为统一的广告宣传主题口号;二要多途径宣传推介。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媒工具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要在大别山区域内和周边地区的城市和交通要道设立大型户外广告牌,在旅馆、车站、机场、码头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设立标语、广告,强化大别山红色旅游形象。要充分利用国内旅游交易会、推介会,争取旅行社的支持,将大别山红色旅游作为重要旅游产品向社会推介;三要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要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如诗如画的斗争场景,通过图书、电视电影、演唱会、研讨会等形式展现给全国亿万观众,提升大别山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让大别山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四)多渠道融资,打造精品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和推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产品本身缺乏内涵和磁力,或者旅游条件落后,旅游产品就会失去持久力。因此,提升大别山红色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筹措保护和开发资金。可采取中央政府政策性扶持、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和民间资本投资三结合融资形式,亦可开辟多渠道融资方式筹措资金。第二,要对革命遗存、人文景点和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革命遗址、遗迹年代久远,损毁严重,要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对其进行修葺整理,恢复原貌,即便是零落分散的遗存,也要加固维修,委派专人看护。对散落在民间的革命遗物,要抓紧搜集、保护。第三,要改善旅游路线的交通等配套设施条件。对精品旅游路线,要尽可能以高速公路贯通,或与高速铁路对接。通往分散景点的道路,也要拓宽硬化,设置明显道路和旅游指示标志,以方便游客游览。完善旅馆、餐饮、购物、会议、疗养、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服务功能。要提高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档次和水平,让游客住的舒适、吃的香甜、买的满意、玩的开心。第四,要加强对景点讲解员、景区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1]中共六安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皖西革命史[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6):87~98.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Dabie Mountains

YUW ei-xiang
(Huanggang Normal College,Huanggang 438000 Hubei)

The Dabie Mountain is an important red revolutionary base,in which there are rich re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as well as a unique natural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resources.Dabie Mountains are across the three provinces and six cities,the traffic there is not developed,coupled with the dispersed revolutionary relics and a shortage of funds in protective development,the red culture and tourism in Dabie Mountains has always been in the low-level operation.Therefore,It is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the red cultural tourism of Dabie Mountains to break the regional barriers,co-ordinate the tourism resources,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create fine lines,expand the social impact and improve service levels.

Red culture;Red tourism;Dabie Mountains;Hubei,Henan,Anhui;Revolutionary base

G124

A

1672-1047(2012)02-0001-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2.02.01

2012-03-20

2011年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

余维祥,男,安徽六安人,哲学硕士,教授,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导师。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化,大别山红色文化。

[责任编辑:郭杏芳]

猜你喜欢
三省大别山红色旅游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区域联动护流域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又见大别山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豪华的龙舟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再见了,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