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的教学

2012-08-15 00:45田娜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材发展

田娜娜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适合学生的教学

田娜娜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教学,只有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办学宗旨的核心就是要求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善待个性实行因材施教,从教材、教学方式、学生兴趣等方面着手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

适合;教育;学生的教学;因材施教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一种实践活动。只有使教学适合学生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才能使教育公平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寻求公平,使教学过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体现出教学过程的适应性,平等性,以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尊重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和谐的氛围,公平的舞台。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育在有限的时空内涵盖大多数学生,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以新的课程理念推进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善待个性实行因材施教

教育教学中存在差异,这是客观的事实。问题是我们要面对差异、善待差异,尊重个性特点,发挥个性优势,进而实施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搭建平台。无论选择何种教学,这种教学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适合成为最佳的选择,怎么样才能做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是如今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所谓因材施教,通常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等,以适应学生在准备水平、智力倾向、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

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拓宽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传统观念中我们认为“教学“即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从现在的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学”的主动性,那么教学就难以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生活中的技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教学,只有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办学宗旨的核心就是要求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实现差异性发展。

(一)分层教学

知识基础存在差异的学生,在教学上采用分层教学,在加强专业思想、学习目的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构建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同一个班级针对学生学习差异而设计不同的授课方案。以基本教学内容为主,适当地安排提高内容,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以体现因材施教。在这种授课分层的环境中,学生相互间会形成竞争意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个性特长,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因而会带动整个课堂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对学习差异的学生提问时设置梯度,基础内容的问题可以回答,对于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以此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教师在提问后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对成绩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该是以鼓励为主,并且评价语不能是单调乏味的“很好”、“很棒”、“你很聪明”之类,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来说,评价的内容具体化,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进步,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转变成学习动力。

(二)分班教学

现在有些学校在班级编排的过程中采取分班考试的方法,将学生按成绩分成快慢班。这种做法有些人认为是不公平的表现,然而这种快慢班的编排正是适合的教学的体现。如果将基础较弱的学生编排在快班里,无论是从学生本身还是从教师整体教学上都是不适合的。学生跟不上进度,教师也不可能为了某个学生而放慢教学速度,这样学生就不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快慢班的设置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因材施教是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评价分层

现在最流行的评价方式是考试,注重的是评价的甄别、选拔、诊断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研究功能。考试只是一种量的评价,考试的直接结果就是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老师能够“有教无类”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客观因素(利益诱惑)的影响,许多老师更多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对那些成绩很差甚至成绩平平的学生都“弃之不顾”,这些都说明了教育存在着很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中小学是智力塑造的阶段,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特点多采取发展性评价来锻炼他们的勇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培养思维品质,发展智力。

二、满足学生群体的需要

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还得注意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内我们是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我们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提出一种教学方法,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所以我们在教育资源的局限下能够找到适合部分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法更为现实和可行,可以说我们某种程度上讨论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更为合适。

要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除了要重视学生所处的教育背景之外,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找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适合学生的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规律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纵向上表现为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而横向上表现为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

(一)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教学,这是我们的共识,适合学生的教学一定是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的教学,但是什么年龄阶段适用什么样的教学还是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的,目前我们的教学过于单一,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用相似的教学模式,这显然不是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中要以学生的年龄发展为中心,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国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分类教学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在幼儿小学阶段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为中心,这一时期的学生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生动化、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他们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学业问题,这一时期的教学老师应该以学业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学生学业的完成,到了大学阶段则教学更应倾向于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更好的使学生毕业后很快能融入社会,所以适合学生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

(二)教学符合学生的性格特征

在横向上适合学生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的学生理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性格学生的分类教学将会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来展开教学,比如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就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应当在教学中应根据其外向的性格特点展开教学,这样对于外向的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其性格优势;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应采用区别于性格外向学生的教学,发挥其性格内向中的一些积极因素,真正根据学生的性格和个性来开展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的适合学生的教学。

三、课程理念走向适合学生

(一)课程生活化,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生活化指的是课程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课堂教学既需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需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

(二)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课改纲要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改凸显“主动”一词,一方面展示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根本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是“对‘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这个理论的进一步解释”;另一方面显示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一系列变革,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动态过程。

(三)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权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选课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专业中感兴趣的课程,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并且,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老师的课程。这种自主选择权就是适合学生的体现。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能够更加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四、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是我国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束缚。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提倡很多年,同时也在各地区实行推广,然而就中国现阶段的事实来看,素质教育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学校、老师还是推行着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不等于是考试教育,素质教育也不等同于不考试教育不是完全抛开考试,考试只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全面发展”于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孕育而生。家长对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于是把孩子送进各种兴趣班,占据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束缚了孩子的发展。升学压力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采取“题海战”“填鸭式教学”这就束缚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并没有达成共识,依然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素质教育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者本身也并没有完全地认同素质教育,所以致使素质教育一直停留在口号阶段。要想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就必须从教材、教学方式上突破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

(一)应该有适合学生的教材

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选用教材。现在国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在教材选择方面,各个省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的教材。那么,教材的选择是不是真的适合学生就变得尤为重要。以皖北地区英语教材为例,在2010年前皖北地区各市普遍使用的是仁爱版教材,但是在新学期开始时教材突然改为人教版,这让许多老师措手不及。教材的格局和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感觉新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和对教法的不知所措,不时地还在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而且教材的内容和上学期的内容有过多的重复,这就造成时间的浪费,用新学期的时间去复习旧的知识。老师对教材陌生又怎能更好的传授知识,又如何走向适合学生。

再以芜湖地区为例,现在芜湖的小学现采用的英语教材是牛津版英语教科书。如果作为兴趣班的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内容新颖,知识灵活;但是作为普通小学教材来使用,我认为有不妥之处。该套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出现过多的单词,然而教材中并没有涉及音标的内容。音标是学习单词的基础学生没有音标的概念又怎么能学习新的单词。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一开始就掌握不了单词对以后的学习也没有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纵观全套教材,音标到五年级开始出现,这样在一至四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如果没有教授音标内容,学生很容易习惯于错误的发音,这样便很难纠正。所以,要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很重要。

(二)应该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组织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就中国教育的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因为资源的局限性还是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那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小组形式出现的合作学习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既充当着组织者又作为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积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生与生的和谐,小组中选择一位代表负责整个任务的监督,这样便于教师的管理,而且能够及时的发现并改正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生与生的和谐。和谐高效的课堂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包含师生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学生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位置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这也是适合学生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去接受。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比如做游戏、小组间进行比赛等方法,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也利于开展。又如,有些学生擅长理科有些学生在文科方面有优势,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强项学科上更加强,同时在弱势的学科上弥补不足。所以,想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占有重要位置。

(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总是把上课的内容,上课的形式按照大纲要求和学校规定死板的教学,不能够让学生很自由的发挥,没有独立的空间。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信息背景和知识经验,通过意见的沟通,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由旧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的,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所以,要想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就应该让思想开阔起来,不要拘泥于形式,死板的按照统一的上课模式进行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在自主的环境下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五)适合学生的教学还包括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今天的教育大多数强调抽象符号在读、写、算中的重要性,却忽略了视觉空间智能方面的内容。现在的学校教育有时把应该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向学生提供的信息和观念变成了仅写在黑板上的语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将知识通过视觉和听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直接的感受,这样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多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也是适合学生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所以,适合学生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将学生作为主体找到适合其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1]王建辉.适合的教育,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J].人民教育,2010(20).

[2]魏安邦.教学公平与因材施教[J].教学研究,2010(4).

[3]田福安.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J].天津教育,2011(3).

[4]夏正江.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

[5]鲁材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N].中国教育报,2009-11-03.

[6]吴艳军.适合的教学模式等于成功了一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9.

田娜娜(1986-),女,安徽宿州人,安徽师范大学2010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主研方向:课程与教学改革。

2011-09-27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教材发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