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级生转化工作的系统性

2012-08-15 00:52许立桥谷传华
关键词:受访者子系统班级

许立桥,谷传华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9;2.武汉科技大学 保卫处,湖北 武汉430065)

高校留级生转化工作的系统性

许立桥1,2,谷传华1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9;2.武汉科技大学 保卫处,湖北 武汉430065)

高校留级学生是高校的特殊群体,是高校校园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留级学生的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系统论的意义上,影响留级及其转化的因素包括个体与环境两个子系统。在留级生的转化过程中,应综合改善学生个体的条件和家庭、学校、朋辈关系等环境条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满意的转化效果。

高校留级生;转化;系统性

近年来,学习不良(learning disability)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它是学习者较低的学习成绩与其正常的智力水平不相匹配的现象[1]。高校留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不良群体,成为校园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高校留级学生是指高等院校中因学业不良,按照学校学籍管理的要求被强制或自愿申请跟随下一年级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我国高校留级制度的广泛采用造成了大学校园中的这一特殊群体。1993年,美国成人读写与学习不良中心(National ALLD Center)指出,成年学习不良者可能在自我行为调节、社会知觉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他们还可能伴有严重情绪困扰等障碍[2]。调查发现,很多留级学生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经常旷课,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因而成为辅导员最难管理、耗费精力最多而收效甚微的工作对象群体。笔者对武汉某高校三个年级的73名留级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8人再次留级,26人退学,显然,留级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和挑战。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造成留级生的因素和影响留级生转化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留级生的转化工作本身也因而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特点。

首先,我们可以把高校学生留级及其转化的影响因素看作一个系统,其中包括了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两个子系统,在环境这个子系统之内,又包括教育制度、家庭、学校、同伴关系等多种因素;在个体这个子系统之内,又包括个人的认知、人格、社会性品质等多种因素。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成了留级这一后果。相对而言,个体因素显得更为重要。这已为国内外的大量心理学研究所证明,如著名学者张大均等人[3]指出学习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基于个体的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探索留级学生转化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做好留级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我们曾对武汉三所高校的54名留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影响留级及其转化的个体子系统

留级生普遍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自己无力克服学习基础差等弱点,进而导致学业上的自卑情绪。在我们的调查中,22.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开始时学习基础差,但是自己无力弥补,最终导致厌学,自暴自弃;31.5%的受访者认为,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不符,导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感到难以接受现实,从而产生悲观和失望情绪。也有部分学生因未被第一志愿学校或专业录取,便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无用”。还有一些学生受传统“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大学就是归宿,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毕业时拿到毕业证书,人为地降低了学习的志向水平,因而专业学习兴趣降低。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认知倾向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厌学行为,进而导致学业不良。缺乏学习动机是留级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6%的受访者指出,在这些认知偏差的影响下,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心空虚,缺乏学习动机。

其次,留级生还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尤其是意志力薄弱的问题。从我们的访谈结果来看,很多留级生对克服学习中的挫折缺乏自信,缺乏坚持性;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茫然失措,优柔寡断,对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对缺乏阅历的学生而言,突发事件也可能带来沉重的打击。其中,22%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成员突然生病或者去世、父母离异等突发事件对自己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自己无法战胜这种挫折,克制消极情感的影响,因而无法投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自制力差也是他们的主要性格缺陷之一,有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难以自控,因而难以抵制网络游戏等外界的诱惑。

大量研究表明[4],学习不良者常常具有较强的自卑感,自信心和自我调控能力较低,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焦虑、退缩、不成熟。有研究者对学习成绩优生与差生的心理进行了比较[5],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注意力、学习动机、认知兴趣、智力、性格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差生。

二、影响留级及其转化的环境子系统

在影响因素系统中,家庭、学校乃至宏观的教育制度等环境是造成学生留级的重要子系统,也是影响留级生转化效果的重要子系统。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评价体系下,较高的学习成绩掩盖了学生其它方面的不足或缺陷。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在新的班集体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位置”,理想我与现实我产生较大的差距,感到难以适应。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也会让少数学生形成过分依赖的习惯,因而在离开父母之后,感到无法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有的甚至与同学关系紧张。

高中的教育模式和高中老师的误导也会造成学生适应不良。许多留级学生高中时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教学限定在固定的教室里,教师对学生采取高度的约束和控制,但高校更强调宽松的自主学习。调查显示[6],有16.9%的同学表示,在高中时老师常告诉自己:“高中是辛苦的,但大学是快乐的天堂。”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学生进行了“误导”,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适应性转变设置了障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0%的受访者也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原因。另外,学生缺乏对学籍制度的深入了解,也是造成留级的原因之一。虽然很多学校在学生入校之初就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学籍管理制度,但并未引起一些学生重视,直到被通知留级时才如梦初醒。

三、对留级生转化工作的启示

在留级生转化过程中,也应当从个体与环境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学生个人的心理“偏差”是留级学生转化的重要前提。这些“偏差”涉及学生对学习的认知、留级后的心理变化、对留级的归因、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一般来说,留级学生往往不愿接受自己的剧烈变化,因而感到压抑、情绪低落,常常留恋原来的班级而排斥新的班级,不能形成新的自我同一性或自我身份感。因此,改变对留级后的学习和自我的认知,接受留级现实,积极融入新的班集体,显得十分重要。

其次,争取各种社会支持,也是促进留级生转化的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7],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尊具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留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家庭的支持、教师的支持和朋辈的支持。

家庭支持对留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不同家庭的留级生所获得的支持又是不同的,他们自身对家庭支持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有64.6%的受访者报告说,家长在知道自己留级的消息之后对自己表现出训斥、数落、责怪、担心、失望、惊讶等反应。37%的受访者表示,留级后自己的学业失败所导致的心理落差让父母备感失望、担心,自己为此深感愧疚。只有50%的受访者能主动告诉家长自己留级的消息,而另一些学生则百般阻止学校通知家长。35.4%的受访者表示,家长在知道自己留级的消息后比较平静,对自己表现出理解、鼓励和安慰,帮助自己分析原因。相当多的家长虽然在开始几天表现得难以接受,但很快就能给孩子提供情感的温暖和其它方面的支持、鼓励;只有9.3%的家长会经常数落、责怪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也并没有因为学生留级而产生大的裂痕。83.4%的学生感到留级后与家长关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甚至比以前更亲密。家长的恰当反应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51.9%的受访者面对家长的反应感到愧疚、难过、后悔,表示自己会以实际行动去争取好成绩,13%的受访者感到自己轻松了很多,33.3%的受访者感到自己学习更努力了,变得更成熟了。因此,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家长对孩子的留级事件做出适当的反应,对于留级生转变对学习的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学校中,教师的支持显得尤其重要。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教师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老师,我们的访谈结果表明,教师大多都能够尊重留级学生,能平等地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变化。学生留级后感到与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关系疏远的不到10%,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到与以前相比没什么变化。不可否认,作为学生直接接触的主要人群之一,教师避免对留级生的歧视,对他们寄予积极的期望,给他们以情感上的温暖,对于留级生的转化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处于青少年后期的大学生来说,朋辈的支持构成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朋辈”主要指留级生的同学、朋友以及其他同龄人。留级学生与原来所在班级的学生一同入校,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85%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在原班级拥有数个好朋友,尤其是在尚不熟悉新班级的情况下,原来班级的同学就成为留级生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访谈表明,有70.4%的留级学生与原来的班级保持着较为频繁的交往,48.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原班同学关系融洽,原班同学能理解、信任、鼓励、督促自己,对自己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支持。

因此,“朋辈教育”尤其重要。“朋辈”之间往往具有相同的学习和生活背景,或者具有共同的沟通话语,能够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在留级生转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留级学生原来所在班级的同学支持的作用,因为他们与留级生具有更深厚的交往基础,更容易“坦诚相见”,让留级生从他们获得情感支持,而且这种影响常常是其它因素无法替代的。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留级后对新班级缺乏认同,难以融入班集体中去,处于孤立、自卑、压抑的状态。在我们的访谈中,6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原班级的归属感更强,36.5%的受访者在新班级只认识少数几个同学,43.4%的学生在新班级根本没有好朋友,51.5%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融入新班级,感到孤独、陌生,与新班级同学在一起感到尴尬,少数学生甚至因此不想上课、做作业。另一方面,77.4%的受访者赞同参加新班级的活动是融入新班级的重要途径,并且很希望参加新班级活动,但部分新班级并未真正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班级活动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自己。因此,争取让留级生尽快融入新的班级,促成其对新的班级集体的归属感,获得新集体的支持和接纳,这显然能够满足留级生适应学习变化的需要。笔者在学生工作中也发现,如果新班级的学生能够积极接纳留级生,主动交流和沟通,使之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就会缩短留级学生融入新班级的时间,转化效果也会更好。

另外,争取“老乡”以及进入大学以前的同学的支持,也是留级生转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调查表明,相当多的留级生不能获得老乡以及大学以前的同学的情感支持,77.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老乡及以前的同学、好朋友中仅有一部分知道自己留级,但54.7%的同学称不想告诉他们,感觉面子上过不去,部分同学希望逃避与他们的交往,试图以此隐瞒事情的真相。显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社会支持源,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氛围。

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影响留级生转化的因素中也包括学校制度在内。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留级学生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留级后大多数学生可以免修已经通过的课程,而留级的当年每学期只需要上两、三门甚至更少的课程。因而,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泡网吧、睡觉、逛街,游离于班级和教师的视野之外,从而增大了转化的难度。对留级学生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也使留级生转化工作陷于被动,难以从根本上增强留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此意义上,改善关于留级生的学校制度,可以创设促进留级生转化的环境条件。

显然,作为系统的不同子系统,学生个体因素与各种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样,学生的个体因素会影响环境对他们行为的反应,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促成了留级生最终的转化效果。因此,留级生的转化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促进这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才能最终获得满意的转化效果。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促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0B392)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03-310.

[2]Corley M A,Sturomski N,Lenz B K,et al.Bridges to Practice, Guidebook 1:Preparing to serve adul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 Washington,D.C.:National ALLD Center,Academy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1999.11-27.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3-511.

[4]牛卫华,张梅玲.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0,23(1):115-116.

[5]古茂盛.对学习成绩优、差生的心理分析[J].教育研究,1983,(12):65-69.

[6]许立桥.高校留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转化过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2).

[7]彭欣,马绍斌,范存欣,等.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40-41.

猜你喜欢
受访者子系统班级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班级“四小怪”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