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竞争力、特色经济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2012-08-15 00:52周泽炯吴滨兰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县域竞争力优势

周泽炯,吴滨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近年来,我国部分县域依托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独特要素,形成以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提高县域经济竞争能力。为了对县域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学术界广泛开展特色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理论研究。但由于理论研究开展较晚,至今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县域经济竞争力和特色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本文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特色经济及其相互作用做理论分析,以期对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一、县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一般理论

基于学者对县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提出县域经济和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并阐述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理解县域特色经济所要注意的事项。

(一)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县域经济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在探讨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等问题时,提出了“县域经济”这一概念。当前理论界尚未对县域经济形成统一的观点,现有学者的观点主要为以下几种:一是,县域经济是在一个县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所有经济活动集合。该观点强调,县域经济不是一个行政区界经济或一个行政区界内封闭型经济,它没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经济边界。二是,县域经济是一种复合经济体。该观点强调,县域经济是县域范围内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是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交织的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三是,县域经济是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结合的交集。该观点强调,县域经济是一个具有完整经济社会功能的基本单元,它以所在县域的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并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中小型乡镇企业为经济发展重点。四是,县域经济是一个具有浓厚特色的区域经济。该观点强调,县域经济是特定地域范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资源而形成区域经济,区域内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基于上述观点,我们给出县域经济的定义。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划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乡镇企业为龙头且地方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它是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导向,社会经济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2.县域经济的特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区域性和综合性明显的基本单元,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它除了具有一般区域经济的共同特征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其特有的特征。(1)相对独立性。县(市)是一个拥有相对独立性的行政区划,从而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决策者在对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决策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二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能够形成自身体系。三是县域经济自身是一个拥有独立性的人文环境的社会群体。(2)层次性。县域经济自身体系由县城经济、乡镇经济以及村组经济等三个不同层次组成。其中,县城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核心,位于中心层;乡镇经济则位于县城经济与村级经济两级经济的中间,是中间层;村级经济处于县域经济的基本环节,是基础层次。(3)枢纽性。县域经济具有承上启下、联接城镇与乡村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关键层次。县域经济将企业微观经济活动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结合到一起。它把国家宏观经济决策转变成具体措施,贯彻落实到微观层次,同时,又不断向上层反馈基层实际情况,推动上层的决策与改革。(4)开放性。县域经济是以县的行政区划为边界而发展的,然而县域经济并不是封闭的,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的发展促使不同的县(市)之间、县城和其他大中城市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与相互辐射的态势,该趋势的发展,必将促使县域经济的发展逐步突破地域界限,从而形成跨县域的经济协作体。[2]

(二)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

理论界对县域竞争力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特定县域范围中,由地理位置、市场体制和经济制度等所形成的集成优势对资源的集聚力、吸引力和转化为优势的能力而形成的影响力;[3]另一些学者认为,县域经济竞争力指的是某一县域经济与其他同类区域经济相比较,对资源和市场要素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及对资源优化的能力;还有学者认为,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指在县域范围中,通过资源集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而形成的一种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一种体现县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等综合发展能力。[4]

由这些学者的观点可知,县域竞争力的内涵应包含如下三点:一是在范围限定方面,主要指行政区划所规定的一个县域范围之内;二是在内容方面,县域竞争力不仅包括经济竞争力以外,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力。三是,在竞争力方面,县域竞争力是县域经济具有的内在能力,指某一县域经济与其他同类区域经济相比,所具有的一种竞争优势与影响能力。

基于此,我们给出县域竞争力的定义。所谓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指,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自然、文化和制度等多个方面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以及由这些优势产生的影响力。[5]对县域经济竞争力内涵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县域经济竞争力是一种区域竞争力,它反映了一个县域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即在竞争和发展中,同其他县域经济相比,一个县域经济所拥有、控制以及争夺经济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同时在整体上反映了一个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即该县域的经济、社会、技术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二、特色经济与县域特色经济的一般理论

基于学者对特色经济与县域特色经济的研究,提出特色经济与县域特色经济的内涵,并指出理解特色经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县域特色经济的特点。

(一)特色经济的内涵

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特色经济”的内涵进行了描述,但至今尚未形成一致观点。一些学者认为,特色经济是以特色生产要素为基本,以特色产品和产业为核心,在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组织形式、体制制度和运行方式等方面具有特点,从而能够使自然资源、市场要素与科学技术等相互联系起来,使特有的优势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使用,进而体现出自身特色的一种经济。而一些学者却认为,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本区域当前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以及生产力水平,能最大程度地增加经济总量与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特色经济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范围中,以特色产品为前提、特色产业群为核心,以特色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具有较强市场适应性、经济效益性与可持续性的经济。[6]

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论述,我们给出特色经济的定义,即特色经济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以特有技术或工艺为主导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一个经济体系。理解特色经济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特色经济是以特色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缺少特色产品或服务,就无从发展形成特色经济;其次,某一地区的一个特色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再次,特色经济的形成和持续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市场组织、特色资源与优势资源。

(二)县域特色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县域特色经济的内涵。理论界对县域特色经济的称谓不尽相同,除县域特色经济这一称谓外,还有特色县域经济、县级区域特色经济、县级特色经济等与县域特色经济相关的概念。其中,特色县域经济所研究的范围比县域特色经济大,其研究对象是县域经济这一整体;县级区域特色经济和县级特色经济强调行政区划和政府对特色经济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划下的特色经济,与县域特色经济不同。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和县域特色经济三者之间具有如下关系:{县域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即县域特色经济是特色经济与县域经济的交集。具体而言,县域特色经济指在一定县域内的特色经济,而特色经济的范围却不受限制。特色经济所涵盖的范围比县域特色经济大,县域特色经济只是特色经济的一部分。县域经济是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经济体系,县域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县域经济竞争力得到提升。由此,可给出县域特色经济的定义:所谓县域特色经济是指以县域空间为载体,依托其某一阶段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在某一产业或产品上构建经济增长极,使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和市场组织等有机联系、相互吸引,放大和扩张特色优势要素,促进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进而实现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经济体系。

2.县域特色经济的基本特征。县域特色经济具有比较优势性、稀缺性、动态开放性和扩散性等基本特征。(1)比较优势性。县域特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比较优势性,这种优势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县域内其他部门相比,县域特色经济拥有自身优势,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高,并且发展前景更优;二是县域特色经济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内、甚至于整个国际上,都具有其他地区和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2)稀缺性。县域特色经济具有一些特色稀缺的禀性,诸如独特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产工艺与技术、独特的产品与服务或独特的市场组织等,导致其供给存在约束条件,不存在完全替代产品。特色经济要占有市场,不仅要依靠特定环境下自然禀赋形成的资源稀缺性,还包括在特定发展环境对发展机遇的准确把握。于是特定环境中所形成并相对稳定存在的资源稀缺性,构成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3)动态开放性。动态开放性构成了特色经济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是特色经济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一方面,各种特色经济要素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造成县域特色优势不断变化,因此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不同县域间只有彼此开放才能发挥各县域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县域的相对优势只有通过与其他县域具有差异的产品进行市场交换,才能实现优势。(4)扩散性。特色产业一般位于产业链上游,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对促进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实现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扩散性特征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优势,不但其自身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7]

三、县域经济竞争力与县域特色经济的相互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间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已成为各县提高其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人才的吸引,为县域特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因此,县域经济竞争力与县域特色经济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有助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1.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有利于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部分县域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值,在没有了解本地区优势的情况下盲目上项目、重复投资、重复引进,从而造成县域间产业结构具有趋同性。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趋同使县域不能有效利用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从而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发展特色经济,一方面能够避免县域之间在产业结构上和生产产品上的重复雷同,挖掘和发挥县域特色,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县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并使这些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2.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遇到难得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要着眼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特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方面,县域特色农产品的确立,能够改变农户多种经营的格局,促使农民融入“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活动中,掌握特色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县域特色产业随着具有特色的县域主导产品的形成应运而生。随着“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等活动的不断发展,将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能够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显著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进而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出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

3.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能够带来规模经济。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县域内集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从事特色生产的企业,最终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能够实现内部节约,使分工更加精细,降低边际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活动在县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企业获得信息、产品或劳务的成本降低,从而增加了整体效益。此外,县域内特色产品和产业的建立,必然导致所需的相关的产品和产业等配套服务随之发展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群,从而带动了县域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4.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有利于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县域经济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相比较,县域地区只有发挥出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才足立足国内外市场。倘若各县经济“趋同”,不但不能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反而会招致失败,致使县域经济缺乏竞争力。各县域要立足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来发挥出后发优势,使县域经济走上跨越式发展道路,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能力。[8]

(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1.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县域经济发展提高的结果和表现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和财政收入困境的解决。财政收入提高,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就会增加,有利于改善县域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从而促进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2.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有利于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高科技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能够提高县域特色产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而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流失更为严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对人才吸引力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县域对人才的吸引力,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3.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改善融资困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往往导致县域特色产业企业融资困难。首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服务不到位,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能力受影响;其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民间投资资本少,民营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特色经济市场发展;再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招商引资困难,不利于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县域特色产业企业融资困境。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将使县域市场化程度提高,能够促进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提高金融支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功能;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能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民间资本投资,促进特色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外商投资吸引力,从而促进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4.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有科技创新注入活力。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科技发展也十分迅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县域特色经济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能够使政府决策者意识到科技发展对于特色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使政府部门有更多的财力增加科技投入,从而推动特色产业生产和加工等技术发展,使特色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凸显出比较优势。

[1]蒋小华,卢永忠.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剑川县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0,(5):179 -183.

[2]李建波.基于中部崛起视角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1,(12):280 -283.

[3]朱允卫,杨万江.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3,(7):173-177.

[4]邹家明,刘彦.关于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5,(17):58 -61.

[5]周泽炯.基于因子分析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以安徽县域经济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0,(3):148-151.

[6]罗运鹏.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之路[J].财贸研究,2001,(2):62 -64.

[7]肖媛.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特色经济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5):40-46.

[8]胡恩生.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模式刍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5-227.

猜你喜欢
县域竞争力优势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矮的优势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画与话
日本竞争力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