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涛
(南京艺术学院组织部,江苏南京210013)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种理论,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向前发展的。如果停止了创新,也就等于窒息了它的生命。党建工作也是如此,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以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党建工作,才能不断推动意识形态认同,才能真正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和政治优势的威力。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政党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民众对于意识形态的态度。“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普遍失望,乃是由一些更为直接的经验所致。”[1]“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和相信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仰,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性的信任和信赖,这种信任和信赖是源于他们对党的信任。作为“个性化”更强、“感受力”更丰富的艺术院校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着更强的示范作用。如果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人谋取个人利益的招牌。而同时党员干部还肩负着对民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任务,这势必导致一些干部言行不一和口是心非。行为上的反马克思主义,既愚弄了马克思主义,也愚弄了老百姓,但老百姓却将自己的不满迁怒于马克思主义,以为自己是被马克思主义所愚弄。”[3]进而减弱甚至丧失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力。因此,只有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威信,夯实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才能不断推进和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
相对其他院校而言,艺术院校学生对于文化成绩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党员期末挂科,在学生中形成了极为不好的负面形象。为此,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必须在着重考察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工作生活上的先进性的同时,首先把学业成绩上的先进性作为重要的量化考核标准。只有努力将愿望强烈、动机端正,品行良好、成绩优秀,在本年级本专业中成绩排名靠前,能在同学中起榜样作用的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才能保持党的良好形象。同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扩大民主,尊重群众意见,在进一步健全团组织推优制度、政审制度、入党材料预审制度、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度、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既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发展党员“三公示”、“四票决”,即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时分别向党员群众公示,从而保证广大党员群众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加党员发展工作透明度;对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四个环节全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从而让广大党员和群众代表更好地表达意愿,在根本意义上解决艺术院校党员发展过程中把关不严、“面子举手”等突出的问题,使真正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能被吸纳到党组织中来,确保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素质。
评判一个党员是否先进,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学生党员要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要做到“三个出”、“四个一致”。平时要看得出是党员、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危难时刻要豁得出;老师和同学面前一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一致、课堂上和课堂外一致、校内校外一致。相对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而言,艺术院校入党后的教育则显得更为薄弱。他们普遍个性张扬,自由散漫,缺乏自律意识,不少学生党员不自觉中就放松了自己的要求,一些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在班上、年级中的影响力和威信力直线下降,一方面,他们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他们还直接损坏了学校党员队伍的形象。为此,在严把“入口关”的基础上,学校还要着力在加强入党后教育上下功夫,除了会议讨论、集体活动、党课学习外,还可以挑选高年级党员或者党员发展联系人担任新党员“导师”,以“带领人”的身份组建“党员团队”或参加“一帮一”等活动,通过有效地“组织生活”和“团队联系”让党员在组织中找到归属感,获得一种感情上的依赖和寄托,培养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感。同时,积极开展“述责测评”考核,探索党员“退出”机制。通过在支部党员大会上现场述责、答辩和无记名满意度测评三个部分,对全体党员进行全面考评。对考评中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而思想上又不认识、行动上不改正的,给予党内批评,直至劝其退党。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4]这说明教师的世界观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的认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同样,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在意识形态认同上更是如此。教师作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不仅是智慧的代表,还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他们的言行就是标准。尤其在艺术院校,一方面,由于艺术类学生所从事专业的特殊性,相对而言,他们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知识面较窄,考虑问题深度不够,思辩性相对较弱,同时加上思维活跃,有一定的浪漫色彩,他们容易对自己认可的东西产生崇拜心理,从而更愿意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另一方面,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大多采取个别教学、小班教学以及工作室教学的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接触时间更长、距离更近、交流更多,一般意义的师生关系也往往演变成更亲近、更融洽、更和谐的师徒关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更为突出。因此,加强专业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于促进艺术院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尤显重要。
相对于其他院校而言,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入党动力普遍不足,党员比例普遍偏低,因此,要坚持将专业教师队伍的党员发展建设纳入党建工作重点,尤其将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高知群体作为教工党员发展的重点,加大发展力度,通过对教授、副教授、讲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入党意愿进行摸排,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联系,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高知群体的凝聚作用,积极吸收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我校经过努力,在职教职工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党员比例逐年增加,2008年27.8%,2009年42.1%,2010年 42.6%,2011年 48%。截止到2011年12月,教职工中党员比例达59.52%,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3.3%,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比例达59.2%。一级学科带头人中,党员比例占80%,博士生导师中党员比例占60.6%,硕士生导师、正高、副高职称教师中党员比例分别占43.3%、49.6%、53.1%。实践证明,优秀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实际行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有效地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和楷模,直接感染和激发了学生的政治热情。近年来,大学生中要求入党人数随着教师党员队伍人数的增长逐年快速增加。2008年申请入党的学生人数为428人,2009年为861人,2010年则增加到了1076人。(学校也继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后,以强劲的整体实力获得5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艺术学全部一级学科授权点的两所高校之一后,2012年,又全部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艺术学下设五个一级学科实现大满贯的高校,创造了我校学科建设的新历史。)
目前,在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中,有不少非党员专任教师在对待“教书育人”这一职能时,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即是“教书”——传授知识,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两课”教师和专职思政干部的职责,与他们无关。为此,他们对学生的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大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固然,专职思政干部和政治辅导员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确实要起到主渠道作用,但是,任何一个专任教师也不能忽视自身的育人责任。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谈到教师时曾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也就是说,教学与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能。为此,作为专任教师,首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看法,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对于双重职能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自身在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现、引导和解决学生在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寓意识形态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为祖国培养艺术专业人才和输送艺术教育工作者,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虚拟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艺术院校大面积的扩招,当前,与学生校园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空间、生活环境、活动主体、组织形式等发生了急剧的改变。“班级”作为最小的群体单位已逐渐为宿舍所取代;集体性学生活动日益被个体化、分散式的学生活动所取代;以学生个体兴趣爱好为指向与主体的、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学生群体组织正逐渐成为学生最为重要的活动形式和群体组织形式,这一点,在艺术院校学生中尤其明显。为此,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主要是在落实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结合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结合新的特点,创造新的方法,把工作做到受教育者的脑海里去,心坎上去,兴奋点上去和活动园区上去”[5],实现艺术院校党建工作与学生及学生组织的与在课堂上、网络中、生活里的双向平等交流和情感互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课程的认识和兴趣,作为艺术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判断和认同态度。然而,传统的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材陈旧、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教学方式单一等,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致使课堂教育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自身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必须着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鼓励教师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从理论到实践,从普遍到特殊,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等弘扬主旋律的课程。
首先,突出意识形态的真理性,这是做好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前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因为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就忽视它自身的真理性。尤其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把一切意识形态化,再把意识形态政治化,进而去控制人们思想。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违背了人类思维的规律,必然导致意识形态教条化。以致现在某些大学生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意识形态教育,一听到“意识形态”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大大折扣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要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有效资源,让意识形态课堂教育“活”起来。通过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辅助手段,甚至亲身参与的方式,激发起兴趣多样、思维活跃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积极性,消除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古板的印象和抵触心理。比如针对影视学院、音乐学院等院系学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或放映影视资料的形式灵活展现历史事实和典型案例,以此充实和丰富相关理论教学。针对文化产业学院、人文学院等院系学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策划,以课堂研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针对传媒学院、设计学院等院系学生,则可以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亲身设计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料,在参与中,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互动。
最后,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吹响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号角。作为艺术院校,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主动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结合课程内容,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如通过签署政产学研合作协议,高雅艺术进校园,送文艺到警营、军港、部队、乡村、社区、福利院等活动,一方面,可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人民群众,满足群众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进一步增加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位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信息量更大、传播更快捷更广阔、普及率更高的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推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党建工作者应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空间。”[5]如,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请高校名师、党内专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稿贴在网上,供大家阅览讨论;建设学生党建工作网页、网上党校,设立信箱,建立QQ群,开放BBS等,加速信息传递,及时弘扬个体和团队的优秀事迹等,通过网络的正面引导和互动,实现学生间的虚拟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随着我国高校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的“院系—专业—班级”逐渐向“社区—宿舍楼—寝室”转移,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公寓正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最活跃、最频繁的重要场所。把大学生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公寓,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已成为做好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学校可根据公寓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的需要成立公寓党组织,以公寓楼为单位设置学生党支部,以楼层为单位设置党小组。在校党委的统筹安排下,公寓党总支负责公寓内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群众团体工作,以服务为中心,对入住公寓的学生党员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组织思想理论学习、形势教育及党性教育,活组织公寓文化活动等,增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对学生工作部和后勤服务管理及物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通过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拉近组织与广大学生的距离,用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向组织靠拢,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其次,在学生公寓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选派在学校从事党建一线工作、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年青教师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进驻公寓,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及时疏通学生与学校信息交流的渠道,将意识形态教育与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融入每位学生的心里。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实现以“点”带“面”,促进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在学生公寓中学生骨干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党内腐败已经严重影响党的声誉的时候,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可以迅速建立和扩展党的正面形象。因此,每位党员要按照公寓党支部的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团结同学,为同学排忧解难;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履行党员的义务,提高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在争先创优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1][英]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0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2.
[3]侯惠勤等.关于“四信”问题的调查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4]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M].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04).
[5]杨洁.浅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