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思考

2012-08-15 00:45丁文霞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评教督导教学质量

丁文霞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从数量上已经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对高职教育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其激励、导向作用,对于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主要沿用本科学历教育的一些作法,或略作改动,没有反映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在操作过程中引发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影响了评价的效果。

(一)评价理念较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秉持的是传统的精英教育质量观,体现在评价上就是对理想教学课堂的追求,试图用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来要求所有课程和所有教师。高职教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要求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教学活动。同时,从评价的目的来看,多数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还是以奖惩为根本,教学管理部门“为评价而评价”,教师“为评价而教学”,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甚至不规范的竞争机制导致不必要的摩擦和无序的竞争,使教师对评价活动缺乏正确认识或产生抵触情绪。

(二)指标设计不合理

授课质量评价普遍采用了指标体系方法,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大要素,也有的从教学环节角度进行考虑,划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但是这些评价标准往往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考察,忽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人格等因素在教学上的体现;注重课堂教学考察,忽视实践教学活动分析;注重描述性、规范性、知识性等易于操作指标的考察,忽视素质性(如创新能力)等不易操作指标的分析;注重教学环节考察,忽视对教学整体效果的分析。特别是评价指标僵化、单一,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指标很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简单套用评价指标中推崇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受到抑制。

(三)组织实施不严谨

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关键还是在评价的组织实施上能否做到严谨细致、公正公平。在组织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时,有些单位评价过程不公开,评价结论得出依据性不强,实际评价样本偏少,存在凭印象打分排队的现象,甚至自己不作为,简单借用院督导专家的评价结论,转移上交矛盾。不规范的组织实施致使评价结果经不起考证和复查,让人难以信服,使受评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四)信息反馈不及时

以评促改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而目前各院校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办法中对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做出规定较少。甚至有的教师不了解评价结果,不知道评价中发现的教学问题。而只有当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奖惩晋升时,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才成为关注的依据。在这种评价模式中,评价的目的被异化了,本应着重于过程的评价演变成了对教师的鉴定和证明,选拔被当成了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功能,而授课质量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了。

二、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

建立客观公正、严谨科学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是激励教师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措施,也是深化高职教育转型、提高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

(一)科学设计评价指标

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是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来完成的,因此,指标体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授课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的过程,授课质量的好坏是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与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是教师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是主要的评价点。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学生、不同教学环节分别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师个性化、创新性教学构筑弹性的指标,留出发展的空间。

(二)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一个良好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评估。教师、学生、领导、督导专家等都应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和反馈活动中来,形成教师授课质量的多角度审视,保证评价的客观合理性。学生评教侧重于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专家和领导侧重于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同行重点对教学态度、业务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各评教主体考查的角度互有侧重,形成立体式评教。同时,不断扩大毕业学生、用人单位评教的力度,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三)综合运用评价方法

一是定性与定量结合。教学作为一门科学,许多特征是可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的;但同时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又有许多特征是无法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的。因此,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能量化的尽量量化,难以量化的或量化后反而不准确的进行定性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二是院内外结合。日常的授课质量评价主要依托院内自评进行,但内部评价的结论服众性较弱。高职院校可邀请院外评价专家参与自评,发挥外部评价权威性较好的优势。三是过程与结果结合。授课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机制。为此,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对象的结果表现,更要重视对教师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实践环节等教学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进行评价信息的反馈与沟通。

(四)合理选择评价策略

一是三级评定策略。授课质量评价作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重在“奖优罚劣、带动中间”,考虑到授课质量绝对好坏不好把控,可以采取三级评定策略,即将授课质量划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等级,其中“优秀”的比例不超过20%,“一般”的比例不低于10%。三级评定策略重在“抓两头、促中间”,使“优秀”的有劲头,“良好”的有希望,“一般”的有压力。二是多点交汇策略。评教结论的作出要综合各类评教主体评价意见。学生是教师授课的直接对象,因此,要以学生评教结果为基础确定评教等级,仅在督导专家与同行评教结果一致且与学生评教结果差别较大时,可对评教等级进行微调。考虑到各级领导听查课难以覆盖到全体教师,其听查课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一般不直接计入评价数据。三是以评促改策略。评价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推广。要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好信息反馈、指导帮扶工作,促进任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要及时开展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从机制层面上破解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完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运行保障机制

高职教育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院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受到各部门各项工作水平的制约,必须建立一个层级结合、上下贯通、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来保证它的实现。

(一)设置相对独立的教学督导和评价机构

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必须有健全的机构保证其运行,相对独立的督导与评价机构是保证评教工作客观公正的前提。要成立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和评价机构实体,解决“机构挂靠”问题;评教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懂得评价规律、不掌握专业知识、缺乏工作经验的兼职人员很难胜任。因此,必须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解决“人员兼职”问题。同时,充分发挥院校督导专家的作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掌握高职教育理论、熟悉教学评价组织实施和能有效履行决策咨询的专家队伍。督评机构在院校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直接领导下,对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实施等进行督导评价,及时诊断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类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决策。

(二)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处理与反馈体系

信息处理与反馈是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评价客观全面的关键步骤。一是建立畅通迅捷的教学信息收集网络。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用人单位领导等,从不同角度地收集相关信息。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教学一线信息,还应在各个班级中聘任部分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配合督导专家做好教学信息的收集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评教网站,开设专用信箱等,使教师授课质量信息客观迅捷地上传下达。二是科学高效地处理评教信息。依托督评机构,组织专人对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处理,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剔除失真的信息,通过分析评定得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结论。三是对信息处理的结果要进行及时反馈。采取适当的形式对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结论和数据对相关单位和教师本人进行反馈,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加以改进,促进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完善协同配套的政策制度及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工作制度。教学督导是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基础工作,因此,必须改进和加强教学督导,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检查、指导、评估作用。要通过建立完善教学督导规程、岗位责任制、督导档案的管理办法、督导人员行为规范及工作守则等制度规范,促进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化和经常化。二是完善配套的激励措施。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结果对评价工作的持续开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完善配套的激励措施,用制度来保证评估结果的效用。对于授课质量评价为优秀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定、立功受奖等方面予以优先;对评价为一般的教师,应指出问题所在,安排专人帮扶。三是建立评价工作的动态调整机制。高职教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院校要建立定期总结和调整机制,及时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建议,学习其它院校好的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对指标体系、评教办法、组织程序等进行改进和优化,始终保持评教工作较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1]安敏.于晓裴.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定量分析[J].教学研究,2008(02).

[2]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罗玉萍.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4]沈玉顺.运用评价手段保障高校教学质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04).

[5]胡秀锦.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02).

猜你喜欢
评教督导教学质量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