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兰 牛秀荣 丁志鹏
(1邯郸学院图书馆,河北邯郸 056005;2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邯郸 056002)
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孙春兰1牛秀荣1丁志鹏2
(1邯郸学院图书馆,河北邯郸 056005;2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邯郸 056002)
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是当今重要的时代特征,信息素质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分析了中小学信息素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创新观念、加大投入、课程改进、加强协作、师资培训来提高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
中小学;信息素质;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化与社会信息化是当今重要的时代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获取信息,并且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从中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信息素质”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1974年提出的,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1]。美国信息学家霍顿1983年向政府提出,教育部门应开展素质教育,提高人们对网络,计算机等通讯设备的使用能力。1996年,美国教育部就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
世界各国对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视,他们的课程改革把信息素质作为一项基础能力进行关注。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其政府非常重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幼儿园为实验对象,进行LOGO语言的教学实验。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制订了详细的信息素质教育计划[2]。目前以培养信息素质为目的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美国中小学必修课程。英国早在1988年就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他们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中小学必修的核心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并能运用这些能力处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1998年就实施了“网上教育年”的计划。法国在1985年在小学就开设了“科技与技术”课程,把计算机入门作为必修课程,从小学、初中就开始让学生学习使用网络,到高年级后开设管理和信息课程。日本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项最基本的课程,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开设“计算机综合性学习时间”,“基础必修课”和“情报应用选择领域”,“情报”分为A、B、C、三个科目,学生必须选择其一进行学习。加拿大已实现了全国联机上网。新加坡要求2002年学校和学习场所的每间教室,都要联机上网。泰国、缅甸等国家也加快了信息能力教育的步伐。
我国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应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提出基础教育中应增设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这个阶段主要是把计算机教育作为其教育重点。《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这些文件促进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并确立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该课程的目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逐步完善[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有的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学习和培养,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能力与修养。它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2.2.1 缺乏必要的重视
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并未引起大多数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真正认识和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并没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人们的意识中还是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社会、学校、家庭对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认识还有偏差,更多的是追求升学率,忽视信息素质教育,教育环境存在问题,致使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形同虚设。
2.2.2 教育内容不够完善
信息素质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来实施,均以教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对怎样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信息,这些基本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没有涉及。教学内容并没有严格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来执行,对于信息意识,如何获取信息,怎样利用信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学生严重缺乏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料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
2.2.3 缺乏完整地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没有制定出信息素质标准,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更缺乏一个完整标准的评价体系。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应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指标和体系。标准要细化、规范,可以根据年级和类型划分,不仅制定定性的标准,还要制定定量的标准,还要考虑标准的可操作性。
2.2.4 师资方面严重匮乏
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目前,我国中小学符合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还比较薄弱,各级教育机构和职能部门对此还不够重视,培训的观念和内容相对滞后,不能把新课程的培训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把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运用到教学中来,缺乏信息能力的运用。
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水平的提高,单靠信息技术课程是解决不了的,应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的关系,加强意识教育和技术教育的融合。意识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隐含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信息素质教育只有与其他课程整合,把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信息的知识结构和信息科学的修养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认识到信息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和知识,信息技术则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要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不仅要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还必须让受教育者——中小学生,接受有关信息科学知识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要保证课程的开设,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并给出优惠政策,让地方和学校多思路、多渠道,广筹资金。为了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力开展,国家应出台具体的投资政策,资金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才能保障经费的落实。政府应鼓励中小学生利用网络,给他们使用信息提供优惠,为信息技术教育保驾护航。
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有些地区经费短缺,没有教学所需的基础信息设施,并且师资匮乏,目前,建议将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建立“分领域”和“分层次”的动态目标体系[4],可设置“信息理论课”和“信息技术课”。发达地区可以同时开设两门课,没有设备的学校可以先开设“信息理论课”,使学生先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基础知识。在小学阶段,进行启蒙教育,重视兴趣的培养。初中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初步掌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学生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独立地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各种信息,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次,递进式的发展。
信息意识脱胎于图书馆意识和情报意识,善于利用图情部门的各种教育资源,是中小学生和教师应具有的意识。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图书馆具有支持网络教学,支持终身学习,支持知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在利用信息中遇到困难,有寻求图书馆员帮助的意识,使学生能广泛获取各类信息,学会有效地运用工具书和数据库,提高学生信息的利用能力。
要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培训。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还墨守于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存在普遍较差的问题。第一要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第二要培养教师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敏锐的信息意识;第三要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并能把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贯穿到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为信息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快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信息人才,改革基础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积极探索我国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应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马振凯.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刻不容缓[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
[2]吴慧华.中外中小学信息素质比较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8)
[3]李连宁.面向未来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步伐[J].人民教育,2000,(1)
[4]刘占山.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改进构想[J].吉林教育,2008,(31)
G623.58
A
1009-5462(2012)01-0081-03
2012-03-09
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项目(编号:1114012);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项目(编号:11100016)
孙春兰,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校: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