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的理由、过程及反思

2012-08-15 00:44:26执教者齐齐哈尔市一重五中王红娇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鸿门宴乌江项羽

✿执教者:齐齐哈尔市一重五中 王红娇

✿指导者: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教科所 敖占军

(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作为人教版语文必修1教材中第二单元的《鸿门宴》的拓展课教授。)

一、设计理由

“课程基本理念”第一部分非常明确地阐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综合的、持续的,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课堂教学发展论。因此,我在实践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建构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争取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精简的时间重视以点辐射,把与课文有联系的课外读物的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开设了拓展阅读课,提高教材的开放度,使课内课外教学一体化,因此我选择了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这篇课文,作为人教版语文必修1教材中第二单元《鸿门宴》的拓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项羽,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体会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2.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善于研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感受项羽独特的人格魅力。

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作者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

五、教学模式

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由《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导入。揭题:读《项羽之死》探“项羽”之生死观。

【设计意图】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在本课中由《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导入。揭题:读《项羽之死》探“项羽”之生死观就是“目标展示”导入。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二)了解项羽——曾经英雄

师:提问:学习了《鸿门宴》,我们对于《鸿门宴》中的项羽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内容,哪位同学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概括分析一下《鸿门宴》之前项羽的形象。

生1:少年壮志。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生2:英武过人。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生3:叱咤风云。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候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模式是开放式阅读教学,要求把与课文有联系的课外读物的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因此,在赏析《项羽之死》之前,我先给学生发了《史记·项羽本纪》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全文。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去理解课文。为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项羽之死》中项羽的形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设计了此环节,要求学生在《项羽本纪》中筛选出项羽——曾经的英雄的内容即在《鸿门宴》之前的形象——少年壮志、英武过人、叱咤风云,这样为下面对《项羽之死》的赏析作好了铺垫。

(三)赏析《项羽之死》

1.赏析《项羽之死》之“霸王别姬”。

(1)齐读文本。

(2)问题:这段文字是司马迁笔下的悲歌场面,同学们能不能想象描述一下这个场面?

(3)总结:虞姬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2.赏析《项羽之死》之“英雄本色”。

(1)朗读文本。

(2)提问:项羽在乌江边的抉择前后为何不一?为什么先渡后不渡?

(3)总结:项羽不渡乌江,把什么看的最重?——尊严。曾经叱咤风云的他只许傲视别人,不容别人同情。什么是“面目”?就是面子,之所以不渡就是因为这个面子,把尊严看得高于一切。

3.赏析《项羽之死》之“魂断乌江”。

(1)老师范读。

(2)提问:吕马童是项羽的旧部,看到背叛自己的人,第一感觉是什么?项羽表现如何?项羽说“吾为若德”4个字时的心态怎样?

(3)总结:所以项羽至死都是有王者之气之人,他到死还把他英难的一面留给了我们。项羽至死有霸气,站在云端,俯视众生,即便英雄末路,也是霸气十足。

【设计意图】赏析《项羽之死》我分3个板块进行,分别为“霸王别姬”“英雄本色”“魂断乌江”。赏析每个板块都运用对话式教学,用心感受项羽这个形象。通过对话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式,用多种的解读诠释项羽这个形象,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4)后人评说:假如让项羽再次选择(讨论生死观)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司马迁予以项羽很高的尊敬,但对自已的选择也不后悔,表明了他的生死观。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脊骨。

【设计意图】通过后人对项羽的评说及我们在《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总结,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更好地认识生与死,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5)小结

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设计意图】每一个人物身上都彰显着时代的精神,希望学生感受历史,感受文化,感受精神。

七、设计说明及反思

(一)设计说明

1.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较难读懂,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鸿门宴》是必修1教材的一篇文言文,由于对《鸿门宴》的故事情节比较了解,在分析刘、项性格这一环节上,同学们非常积极踊跃,概括出了很多有个人见解的内容,从而也引发了大量关于楚汉之争的历史资料。在高中的选修教材中有《项羽之死》这篇文言文,我想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上一堂拓展阅读课,由课内的《鸿门宴》拓展到《项羽之死》,把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为在《鸿门宴》上意犹未尽,还没有充分表达成果的学生搭建平台;一方面为语文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全面了解项羽的机会,增加知识的积累,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生由单一身份变为双重身份。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的倾听,但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倾听者过多了,甚至语文课堂中只有教师一言堂,这时的倾听者不再忠诚,思想任意驰骋,目光任意游离,出现的原因,最重要是学生充当倾听者的身份太久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运用对话式教学,让每一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倾听者,又是发言者。如在赏析《项羽之死》之“英雄本色”中,学生通过细心研读文本,进行对话,在这一矛盾的行为中探究出项羽的多重性格,对项羽这个人物多了深一层的理解。

3.直击考点。

打开语文《考试大纲》,无论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还是选考文本阅读无一不是在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和老师工夫下的很多,但往往会事倍功半,原因在哪里,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的不仅是解题技巧,答题套路,更重要的是阅读的能力。但阅读的能力不是速成的,它需要学生的广泛阅读,深入思考,点滴总结。

(二)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堂拓展阅读课,为了达到有效教学,从导入、分析文本到布置作业个个教学环节,我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教学就是这样,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上完我发现收获最大的还是文言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在阅读文言文时没有字词障碍,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方面他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有足够的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同老师、同学探讨,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而基础相对弱一点的学生表现出的却是恰恰相反,唯恐自己被嘲笑,只能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发表看法。这一点我在设计此课时已考虑到,毕竟《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在上课之前已经提前布置学生预习《项羽本纪》的内容,由于缺少有效的检测手段,加上学生基础有限,一小部分学生预习效果不好,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有效预习,并且利用课堂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利有弊,文言文的拓展阅读课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知识整合,但同时会有重文轻言的弊端,在本节课体现的比较明显。要开展文言文拓展阅读课,必须要让学生扫清文言文文字障碍,做好前提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和我的学生一起根据所学进行总结、归类,根据所积累的文言词语编文言小故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一定会更好地开展拓展阅读课。

仅凭《项羽之死》这一课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确是天方夜谭,但这节课是我拓展阅读课模式的一个尝试,是一个具体的呈现。我想如果坚持下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猜你喜欢
鸿门宴乌江项羽
又见乌江
散文诗世界(2022年9期)2022-11-01 01:43:33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28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乌江,乌江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6:00:21
梦遇项羽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26
“鸿门宴”
环球时报(2012-02-27)2012-02-27 12:39:06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
军事历史(1985年1期)1985-08-20 07: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