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 《农学报》中食药用菌文献综述(二)

2012-08-15 00:53贾身茂
食药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菌类农学冬虫夏草

贾身茂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郑州 450008)

1.5 《洋菌八十七芝木而科》[8]此乃 《农学报》152~158册连载的 《蔬菜栽培法》一书中载于130~133页的一篇。《蔬菜栽培法》系日本福羽逸人著,山阳林壬译。

《蔬菜栽培法》分六篇,第一篇总论;第二篇各论根菜类;第三篇叶茎菜类;第四篇瓜艹瓜果类;第五篇菌类;第六篇香辛料类。六篇共介绍了常见94种菜类的栽培方法。第五篇菌类中仅有 《洋菌八十七芝木而科》 一种,由 “形性”、“培养法”、“菌种调制法”、“种类”、“菌床用马粪之性分”、“虫病” 与 “霉菌病”等6部分组成,约一万余字,附图4幅 (原文第147图洋菌、第148图窖室与石坑、第149图梯形堆发酵、150图箱装菌种)。

形性部分,首先讲解了蘑菇的形状,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讲菌褶变成褐色时,将菌盖放于白纸上摇动,“则芥状之物质乃堕落,是即种子也,取此种而播于温湿适度之所,须臾乃生白色丝状之物质,是即菌丝也,菌丝成一块,即菌体,乃渐成长而为菌花。”这一段详细论述了从孢子到菌丝,再到长出 “菌花”(即开伞的子实体)的发育过程。

培养法部分,讲了菌床、温度,特别讲了马粪发酵与堆制菌床,并附图示。“种子”使用欧美商人贩卖的菌种,同时叙述了播种法、管理、采收等。

菌种调制法部分,介绍了两种菌丝的来源。一种是 “以收自野生者为良其白色丝状之菌丝,与寄生物共采而贮之,其野生菌种,即贮经十年,仍得照常生发。但不能得多量,且易中毒菌,故仍宜人造者。”另一种是 “由培养菌采收菌种。于其在菌床之发育最盛而将生菌体时,以其菌丝之发生最多部,与马粪共取而直干之。此所干而置者,得贮至数年,得以此物而培养洋菌。欧美种子商,多制为瓦状压块,重量或一斤或二斤,纳之于木箱,以贩卖之。”此两种菌种一是野生菌丝,另一是从菌床上取的菌丝体,这两种均为非纯培养的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是当时欧美栽培广泛使用的菌种。

种类部分,介绍了4种:白色而大者,白色而小者,淡褐色者,鼠色者。

菌床用马粪之性分用列出的3个表表示堆肥的成分。

虫病部分介绍了有害动物及一种霉菌病。

此篇叙述的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与 《家菌长养法》基本相同,所用菌种都是非纯培养的菌丝菌种。

1.6 《六十一洋菌》[9]此为 《圃鉴》一书中的一种。该书是日本农学士山田辛太郎所著,《农学报》第186~187册连载。《圃鉴》为栽培蔬菜的图谱,图文并茂,共四卷。卷一总论;卷二特论根菜类:第1~17种蔬菜;卷三特论叶菜类:第18~41种蔬菜;卷四特论果艹瓜瓜类、辛香类:第42~61种蔬菜。全篇共集录61种栽培蔬菜的图谱与简介,卷四的最后一种为 《六十一洋菌》。

《六十一洋菌》部分仅一页多,除附此菌子实体图外,并简要介绍其造床之法,菌种,生长过程和食用方法等。并讲了日本的栽培情况:“本帮少栽培,属有益之物,故说其栽培方法。”在谈到菌种时又讲了菌种的获得与保藏:“欲得菌种,须于已腐熟之马粪中,使发育菌丝,于生菌时,与马粪共截断之,为适宜之大。俟燥后收藏,数年间,其繁殖力犹存。”显然其菌种依然是非纯培养的菌丝菌种。

1.7 《培养椎茸之利益》 译自大日本农会报,未署译者,载于 《农学报》第190册[10]。

此文很短,仅一百余字,文中报告调查的日本大分县大野郡培养椎茸 (香菇)的利益。其原料为栎树,获利高,山村各地,富于原料者,奖励此业。

1.8 《冬虫夏草说》 译新农报,无译者,载 《农学报》第231册[11]。《冬虫夏草说》记述日本河口慧海师由中国西藏带回的生物标本数十种,经理学博士伊藤笃太郎为文以记之。研究后为冬虫夏草,并讲冬虫夏草是 “虫菌合成之体,盖菌类寄生于虫体”、“即活体寄生菌之类”,学名为Cordyceps sinensis。文中介绍 “冬虫夏草”最早见之于欧洲学界是距今280年前的1723年,当时法国人巴拉南从中国搜集药品数种,其中就有冬虫夏草,采自四川、西藏。翌年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列留氏著书记之,由巴黎学士会院梓行于世。后又有英国人利维自中国采集药材,藏于博物院。至1842年英国著名菌学家,自其中鉴定定名为“冬虫夏草”,最后定名为Cordyceps sinensis。以后,经多名真菌学家研究其特性与种类,证明世界所产之冬虫夏草之属,非只一种,据麦瑟氏报告有62种。文中附有6个图,表明各地所产虫草种的形态不同。文中特说明冬虫夏草的模式种的定名,是从中国采得的标本。

此 《冬虫夏草说》篇记述的内容,很可能是国外对我国冬虫夏草标本采集研究情况的较早翻译的文献。与 《中国药用真菌学》(徐锦堂,1997)[12]、《中国虫草》(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药品检验所,2008)[13]两书中叙述的完全一致。

出产自我国的冬虫夏草,1843年M.J.Berkeley研究,定名为Sphaeria sinensis;1878年意大利学者Saccardo将其学名定为Cordycepssinensis。此学名沿用至今[13]。

1.9 小结 《农学报》登载的以上8篇 (节)食药用菌文献,介绍了9种食药用菌的特性、栽培技术、食药用价值等。值得重视的是同时介绍的食药用菌的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及其栽培用 “菌种”。尽管是非纯培养的菌丝体菌种,但这些对当时的国内食药用菌栽培者来说,无疑是开阔了新知识和新方法的眼界。

2 《农学报》中的近代食用真菌基础知识

2.1 真菌的特性及高等真菌的形态 《农作物病理学》一书,由日本出田新著,《农学报》第212~215册连载[14]。在 “第二编原因于寄生植物之植物病”的 “第一章 原因于寄生隐花植物者 甲通论 第一节菌类一斑”中,讲述了真菌的特征、生活习性与伞菌的形态构造,并附图3幅,第一图椎茸,第二图椎茸菌盖腹面菌褶与孢子,第三图切断松露之一部以示其孢子。

“…显花植物、隐花植物等之分类,非学术上之分类也,为便利云尔。显花植物者,开花结实,实中藏胚,以供保存种类之用。隐花植物,无花无实,惟有一种细微之胞子,以供保存种类之用。”

“就大别之隐花植物,为菌藻门、藓苔门及羊齿门。羊齿门,赅蕨、薇、木贼、门荆、石松、卷柏等,言,有茎叶之别,其组织,有维管束,且坚牢。藓苔门,赅土马、地钱等,言,有茎叶区别判然者,有全作叶状体者,维管束,甚不完全,全体概自柔软组织而成。菌藻门,赅变形菌、细菌、真菌,类等,言,全体唯自柔软组织或单细胞而成。”

“…真菌类之种类颇多,形状构造、生殖法等,亦各不一。然体中无叶绿质,故不能独立而生活,必寄生于生物或死体以摄取养分焉,抑寄生者,谓一种生物在他种生物、或生物死体上,以得食物,及居住之现象也。营寄生曰寄生植物,或寄生动物,被他种寄生者,曰宿主。寄生之种类有数种,然以其主要言,别为二:一寄生于动植物之死体,是谓死物寄生;一寄生于动植物之活体,是谓活物寄生。”

“菌类中为世人所皆知者,松蕈、椎蕈、青头菌、松露、灵芝、猿眼、木耳等,是也。此类乃菌类中之高等者。实则下等菌类,此类颇多,其寄生于作物,而惹起疾病,大抵属下等菌类。”

“今取松蕈椎蕈青头菌等,而检视之 (第一图,略)。可见有形状如伞者,是曰菌伞,其柄则曰菌柄,菌伞之里,有薄片状之褶襞下垂,是曰菌褶,有无数之细胞子。试取菌褶一片,以显微镜窥之,可知其为数多细胞密相结合而成。其外面系圆柱状之细胞,相并为列,其先端有柄突出,各附生孢子一个 (第二图,略)。此孢子落至地上,而受适当之温度与湿气,则能发芽寄生于植物之朽体,以渐发育,而为状如细丝之白色体,分歧错综,是曰菌丝,此即菌类之发育器官也。此菌丝至一定时期,则自其一部,而生无数小球体,渐次肥大、开展,遂生菌伞及生菌柄,而菌褶,则附生孢子。取新鲜之菌伞,切断菌柄,置黑漆盆上,经数时间,必见白色粉末,散布盆面,是即孢子也 (第三图,略)。故松蕈椎蕈青头菌等,通常易触人目之部分,不过为菌类之生殖器官,而其下端,必有白色之细菌 (注:此处 “菌”字有误,应为“丝”),细密生焉,惟该菌丝,不至通常蕈类发生之所,则罕能实见耳。”

以上引原文的三段,第一、二段讲了隐花植物包括的类别,菌藻门包括的类别,特别是讲了真菌的特征。真菌体中无叶绿质,靠利用其他生物生活。第三段讲了松蕈、椎蕈、青头菌、松露、灵芝、猿眼、木耳等菌类中之高等者。第四段讲了松蕈椎蕈青头菌的形态构造等。该文中翻译使用的 “菌伞”、“菌柄”、“菌褶”、“孢子”、“菌丝”、“寄生”等术语至今仍在沿用。对从孢子到菌丝再到子实体的发育过程的描述也十分详细。还讲了 “松蕈椎蕈青头菌等,通常易触人目之部分,不过为菌类之生殖器官”,而 “不至通常蕈类发生之所,则罕能实见”的 “下端”基质中有菌丝存在。

2.2 孢子的数量及散布 在该编第一章 “第二节寄生菌之散布孢子法”中,介绍了孢子的散布方法与数量,摘要如下。

“菌类孢子之散布法,与高等植物散布种子与花粉之方法,颇相类似。盖亦由风水昆虫等之媒介也。原来菌类之于生活上,须有特别之培养基,故即孢子散布,而非得适当之处所,不能发育,终至有种类灭绝之虞,故孢子之数必多。专藉风力之媒介,而散布四处。故菌类之生孢子也,必在位置稍高空气易通之处;又观其分生孢子之形状,多有成熟则易脱,遇风则易散之构造,可谓巧矣。”

(待续,参考文献见末篇)

猜你喜欢
菌类农学冬虫夏草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神奇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怎样形成的?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神奇的冬虫夏草
在雨后,与菌有约吗?
农学
冬虫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