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梅
(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037009)
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
陈素梅
(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03700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百善孝为先,年轻人对年老的父母具有不可推卸的赡养的责任,本文就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一些相关的话题做出了相应的论述。
亲子关系;养老方式;相关研究
亲子关系就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的关系,没有亲子关系的家庭不能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在现代社会,虽然思想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如果一个家庭中没有孩子的欢笑,总会感觉这个家庭不是那么的完整。而在古代,这种亲子关系就更加的重要,尤其是在封建时期,有没有子嗣来延续血统是一个家族中最重要的问题,有没有儿子来传承家族的使命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在封建时期,亲子关系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在一个家庭中,只有两种关系: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男女双方在爱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亲密的关系,当然这种关于爱情的关系是在现代才是组成家庭的基础,但是在古代,夫妻关系是一种很淡薄的关系,古代男子的三妻四妾使得夫妻关系不可能是那么的美好,而亲子关系在家庭中就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亲子关系在中国传统中对于家庭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中国也一直是采用亲子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模式。父母养育子女长大到能够独立的时候,在父母年老之后,子女有义务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补贴以及在情感上对于老人的安慰。在古代中,甚至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说法,从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中子女对于赡养父母的责任感。
但是在现代社会,因为计划生育的进行以及现代社会的一些特征,使得由子女来独立赡养父母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在现代社会,一般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而两个男女组成家庭之后,这个新组成的家庭就要赡养两边的四位老人,不止如此,还得养育下一代,还要供房子等等,使得两个年轻人身上的负担达到了不可能承受的地步。家庭规模的缩小,老年人比重的增加,出生率的下降,都使得对于赡养老人这项活动越来越不能由青年人独自承受,使得国家必须为逐年增加的老年人提供必须的基本生活保障,甚至要为老人提供更多的老年活动中心,帮助老人在离退休之后的生活也能过得美好,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发展。话虽如此,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依赖国家照顾老人,甚至是老人一直照顾年轻人,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啃老族,就算是年轻人对老人尽到了经济上的照顾,给予老人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对于老人心理上的照顾可以说几乎是没有的,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是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不想管也没有那个精力去管。
在中国,由于从古自今的传统,大部分老人其实还是在与子女共同生活,经常出现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现象。虽然老人的主要生活经济来源大部分是来自于退休金或者是抚恤金,但是在这其中,子女对于老人的补贴其实也是占了相当的比重。因为在中国,老年人的退休保障机制相对来说还并不是很完善,而且中国的养老保障的金额并不是很高,可能足以应付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在遇到突发问题,比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小的病痛之类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出钱出力的就要是老人的子女了。而在老人的生活过程中,对于子女的依赖也是相当明显的,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当老人生病时,会想要什么人来照顾呢?是像西方商业化的养老事业中的服务人员吗?显然不是,以己度人,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最想要的第一个是爱人的关怀,毕竟当两个人的情感升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个人虚弱的时候,所想到的必然是自己心中的依恋,而如果是没有爱人的情况下,比如老人的老伴去世的情况下,那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自己身边照料自己,就像小朋友生病的时候都喜欢赖在妈妈的怀里寻求安慰一样,老年人在达到一定的年纪的时候,其实可以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返老还童”,他们也会像小孩子一样的有无理取闹的时候,有想要得到关注的时候,这不仅仅是对老人生活上的照顾,其实更加是对老人心灵上的一种安慰。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就算子女前去照顾,老人也会说要子女去工作,不要耽误了正经事,自己这里有护士照顾,没有问题,但是在心里还是会想念自己的儿女,在这种时候,儿女如果放下那永远做不完的工作来陪伴老人一会,老人的心里就能得到莫大的安慰。
在中国,传统以及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孝敬父母”永远是一件真理,作为子女,对父母就有责任区照顾,其实在上述的论述过程中也能够理解到,在中国,由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在亲子关系的基础上的家庭养老模式还是很有市场的。如果将自己家的老人安置在养老院中进行生活,不论如何,总是会给人以不孝的印象。所以说,中国人的养老模式还是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模式。
在一个有儿子也有女儿的家庭中,即使女儿很孝顺,儿子并不是那么孝顺,但是传统的中国老人还是会选择跟随自己的儿子生活,也就是让儿子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在中国家庭式养老方式中,还是存在浓重的传统色彩,只同儿子一起居住,尤其是结婚了有了孩子的儿子一起居住是老人在养老时期的主要选择。而且在一旦遇到什么突发事件的时候,老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自己的儿子,更加倾向于向儿子寻求帮助。可见,老人对于儿子来进行对老人的赡养工作的期望明显要高于依赖于女儿来进行赡养工作,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女儿不孝顺,或者女儿没有能力来赡养父母,只是由于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好像只有儿子才是自己家的,而女儿总是要嫁给别人的,不会是全心全意为自己着想的;儿子才是能够延续家族血脉,儿子生出来的是长子嫡孙,女儿生出来的都是要随着夫家姓的,不能完全算是自己家的,不具备传宗接代的功能。其实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已经明确的证明了子女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父母的精子与卵子,而相对来说,虽然染色体都是相同的数量,但是卵子的遗传物质明显要多于精子,精子与卵子的大小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所以以前关于儿子才是家族中传承的关键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但是这种说法的历史悠久,使得大家虽然都知道了原理,但是在潜意识中还是会认为儿子更加的是自己人。
不过,在现在社会,大家的观念也在逐渐的改变,女儿在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老人对女儿对自己的赡养也持接受的态度,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的老人能够接受与自己已婚的女儿一起生活,其实,在感情的交流方面,老人与女儿的交流要明显的多于儿子,当老人需要与人聊心事的时候,更多的会去找自己的女儿,在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的女儿更加愿意与老人聊天。所以在家庭式养老的亲子关系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对于儿子,父母更加在经济上对其依赖,而对于女儿,父母更加在感情上对其依赖。或许在以后的社会中,当每个家庭都能够拥有一子一女形成一个“好”的时候,儿子负担经济上的强有力的臂膀,女儿负责精神上与父母的交流,在一定的时候也可以相互的转换一下,这样,父母的晚年会更加的美好,身体和心理都能够被很好的呵护。
“婆媳”“翁婿”之间的矛盾,对于基于亲子关系的家庭式养老方式是一个障碍,也是一个需要挑战的难题。对于女婿与儿媳,婆婆与公公可能都拥有着比较复杂的情感,最普遍的一个说法就是婆婆认为儿子结婚了时候就被儿媳抢走了,对自己的关注就不会那么多,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厌恶将自己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抢走”的儿媳,而公公对于女婿的情感就更加会有这种感觉,俗话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自己的贴心小棉袄被人“抢”走了,那件小棉袄之后都是更加的关注女婿,对于自己的关注不是那么多了。其实这都是人们的一种所有权的意识,在认为属于自己的被别人抢走之后,对于抢夺的人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观感。
父母对于女婿以及媳妇的感觉虽然是他们之间关系不好的一个原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儿媳与女婿也不是那么愿意对老人提供赡养服务,毕竟是没有血缘关系,在心理上就不会愿意。在经济上不愿意给予老人太多的帮助,在精神上也不是很愿意与老人进行交流也是“婆媳”“翁婿”之间关系不好的一项原因。在进行家庭式养老的中国家庭中,因为老人更加愿意在儿子家中养老,“婆媳”问题是家庭中一项重大的问题。一个家庭中如果“婆媳”关系良好,是很受他人羡慕的。随着现在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老人不介意在女儿家中养老,这就使得“翁婿”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家庭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虽然上述一直在说基于亲子关系的家庭养老方式才是中国的主流老人养老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但是,在现在的老人选择养老方式的时候,却并不是大部分的老人都愿意与已婚的儿子或者女儿居住的,超过半数的老人更加希望自己单独居住。这种现实似乎与大家印象中的中国老人养老方式不同,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并不突兀,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是上述已经讲到的如果与儿子居住,会有“婆媳”之间的矛盾存在,如果与女儿居住,可能会有“翁婿”之间的矛盾存在,而这些矛盾又是难以调和的,在一起生活中总是会影响生活的质量。再者,在年轻一代成长的过程中,年长的一代在逐渐的老去,曾经的威严权威已经成为过去,在家中的话语权逐渐被有能力的长子或者女儿所获取,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又是一件很难解决的问题,代沟之间的差距,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歧义,把深厚的亲子关系在生活的矛盾中逐渐的磨灭,这是父母与子女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双方之间的代沟只会越来越深,矛盾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同住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保存好那份珍贵的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如果双方都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那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也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西方的自由的思想传入中国,给中国自古以来的尊老、爱老、敬老的观点以严重的冲击,也造成了中国现在一些年轻人对自己年老的父母会有一些不好的举动,甚至是出现虐待老人的情况。老人对于必须在年纪老迈的时候依赖子女生活这一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心理。原先的社会是老年人在年纪大了之后基本是没有生活的能力,没有经济来源就没有生活的本钱,所以必须依赖年富力强的子女来赡养自己,但是在现代,就算没有子女的赡养,一些老人在养老金的帮助下也能很好的生活,而且并不是年纪大了之后就完全丧失了经济来源,一些老人就算在年纪大的时候也是能够固定的收入,正常的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对于日益繁忙的年轻人也没有必须依赖的必要性,他们更加倾向于自主独立的生活,即使在老年也能活出自己的“夕阳红”。
总之,在现代社会,养老方式其实是有多种选择的,虽然基于亲子关系的家庭式养老方式依然是大家默认的养老方式,但是现代的老人也是新时代的老人,更加具有独立意识,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有更加丰富的选择。
[1]洪彩华,李桂梅.“反哺”与“接力”:从养老模式看中西亲子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80-83.
[2]陈欣,黄露.互助式家庭养老——城镇养老的有效模式[J].社会福利,2010,(6):34-35.
[3]董红亚.住房对养老及服务方式变化的影响探析 [J].浙江学刊,2010,(3):207-211.
[4]宋言奇.我国城市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判断与探索[J].现代城市,2008,(3):52-54.
[4]董海军,吕耀鹏.社区照顾养老模式:需求拓展、实施条件及建议[J].学习与实践,2010,(3):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