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努蒂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救星

2012-08-15 00:44张晓世耿小超
关键词:归化抵抗异化

张晓世,耿小超

(山西大同大学 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037009)

文化负载词汇 (Culture-loaded terms)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生活方式的语言体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另类艺术的独特形式。因其文化的独特性,成为文化翻译中最为棘手的难题。面对世界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多元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如何进行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播,保留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文化翻译者的共同心声。美籍意大利人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的抵抗式翻译理论对于引进和传播异族文化,构建文化的多元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理论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的现状影响深远。

一、韦努蒂理论的背景

韦努蒂理论,即抵抗式翻译理论,从抵抗式翻译 (Resistant Translation)中的 “抵抗”(resistance)一词,我们不难想象出这种翻译理论产生的背景。那就是当时的翻译界一定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够主导翻译领域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存在下,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处于劣势,处于一种防御和抵制的境况。处于主导地位的翻译思想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归化翻译,而防御、抵抗式的翻译思想就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

根据教科文组织的Index Translation num网站提供的资料,统计了1960至1986年部分国家的译作出版量,结果是:英美两国共出版译作1 640 930种,法国出版了624 830种,意大利577 950种;英美两国的译作出版量是法、意的2.5倍以上也就是说,仅就这几个国家而言,译入英语的作品远远多于译入法语和意大利语的作品,英美国家译作所占比例虽然比法意两国低得多,其读者能读到的译作数量却比后者要多得多。[1]

这种不对等的翻译交流基本采用的是归化翻译。它提倡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transparent,fluent style),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的翻译策略。[2]在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与运用上,归化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的规范,较好地满足译入语读者较少异味的阅读需求。[3]

在进行作品翻译时,译者总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取向,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价值观为翻译标准,将原作的异域文化气息、价值取向代之以目标语言环境下喜闻乐见、广为熟知的事物。这样以来,以目标语文化为取向的译文带给读者的是一种通顺、流畅的体验,这感觉抹杀了原作文化的异域风情,让读者感觉不到自己是在阅读译本,而感觉似在看原作,这种译法实质上是对读者的一种欺骗。韦努蒂指出:以本土语言文化价值观为取向对原文进行归化式的暴力改写,是英美的霸权意识和文化自恋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体现。为了抵制这种越来越不受约束的语言暴力,翻译界所能做的就是要抵制这种帝国主义行径对翻译的介入,不让霸权主义的语言文化价值观用归化的方式压制他者的声音,同化整个世界。[4]

在此文化环境下,韦努蒂提出了抵抗式翻译,即异化翻译,以此冲击归化翻译占主流地位的英美价值体系,消解霸权主义和翻译暴力在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在世界文化领域建立真正民主的文化体系,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为翻译界带来了的新的冲击和活力。

二、抵抗式翻译的内涵

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作品中:《译者的隐身性》(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1995)、《翻译的窘境》(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1998)和 《翻译的再思考》 (Rethinking 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1992)。其主要观点为两个方面:一是译者的隐身性,一是抵抗式翻译。

(一)译者的隐身性

隐身性是指译者试图在译文中抹去自己的痕迹,让读者觉得自己是在看原作。韦努蒂指出:“翻译应力求透明,以至于看起来不像是译文。一篇好翻译如同一扇玻璃,你所注意到的只是那些微小的瑕疵—刮痕和气泡。理想的是什么也没有。好的翻译永远不会让人感到是在读译文。”[5]这种使译文透明的幻想,就是要求译者努力保证译文通顺易懂—使用当代的用语,保持句法的连贯性,并确定一种确切的意义。在通顺易懂的翻译策略下,抹煞了译者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翻译的这一事实,其中包括译者对原文的干预。译文越透明,就越看不见译者的存在,原文作者和意义就被认为越可见。[6]

韦努蒂认为译文越是流畅、通顺,就越容易产生透明的幻觉,这种透明感让读者觉得自己是在看原作而非译文,因为他们很容易理解和识别译文所呈现的东西。在翻译界,评论家们易于忽略译者的决定和思考。这种流畅、透明的翻译被认为能够反映出原文的神韵,被西方翻译界所广泛接受,包括出版商、编辑、评论家、读者,甚至是翻译者自己。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决定了译文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下是如何被阅读和广为接受,才造成译者自身地位的卑微、低下,甚至隐身不可见,完全服从于原作。当然,造成译者隐身性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原作者、出版权、合同及交易的不平衡等都是归化翻译在西方翻译界占主导地位,成为翻译规范的原因所在。

在译者隐身翻译的制约下,任何的异域文本都必须符合这种流畅、通顺、透明的规范。于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主动地消除文本流露出的异域气息,用目的语文化环境下的语言取而代之,而原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则经过译者的精心归化几乎消失殆尽。文化翻译的前提条件,即文化差异的存在,在未被读者接触之前就被抹杀了,取而代之的是目的语文化环境下熟悉、通顺的本土文化。因此,可以说译者的隐身性是韦努蒂理论提出的重要理论背景。

(二)抵抗式翻译

关于翻译,韦努蒂这样解释道:“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文本中的能指链来替代源语言文本中的能指链的过程。”[7]

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异化翻译的前提条件。韦努蒂指出,异化翻译通过打破流行于目的语的文化规范来体现原文本文化的异质成分。这种翻译方法常用于被国内文化规范所排斥的外国译本或边缘文学作品,它抵制翻译中的种族中心主义暴力翻译,反对英语语言国家所实行的文化霸权以及他们在全球所从事的不平等文化交流活动。韦努蒂把这种翻译方法视为国际事务中的一种策略性文化干预。[8]

韦努蒂提倡用异化翻译来反对英语语言国家所流行的归化翻译,是在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活动,用来抵制在目的语言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以此来强调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韦努蒂把这种异化翻译称为抵抗式翻译。它不但提倡译文的流畅性,而且对种族中心主义暴力翻译下的流畅译文进行挑战。因此,抵抗式翻译是抵制目的语语言文化中的种族中心主义翻译,其主要特征体现在突出强调外国文本的异域性。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凸显外国文化的不同,体现差异,有助于目的语读者更好地了解异语文化的表达,充分认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最为重要的作用还体现在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及社团进行跨文化交际。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读者感受到的不是流畅、通顺的译文,而是诸多的理解差异,读者能立即感觉到自己是在阅读译文而非原著。这种在译文中凸显文化差异的异化手法,能进一步地开阔读者对异域事物追求的渴望,丰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需求,为不同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公正、平等的舞台,同时也使译者和原语文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这一切变化正如郭建中先生所言:“运用抵抗式翻译,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产生一种陌生感和疏远感,其目的是要把译文读者和译者从原来支配他们阅读和写作的文化紧箍咒中解放出来。这种翻译实际上是对英语文化中透明翻译的霸权地位的抵抗。这种抵抗来自目的语内部,使目的语本身解体,并对中心文化的地位提出质疑,这样,抵抗式翻译就成为表达英语文化中被排斥的、处于边缘地位的思想和特殊技巧的载体。如果抵抗式翻译产生了使译文读者生疏的译文,那么,外国文本也从目的语文化中获得了一时的解放,至少在符合英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学规范的透明的译文出现之前能获得这种解放。当译文读者在目的语中领会了文化差异,这就是外国文本得到解放的时刻。”[9]

在具体方法上,与流畅、透明的归化译文相比,异化翻译为了抵制这种流畅、通顺所带来的透明幻觉,更多地提倡采用不同的手法来突出异域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通常借用除直译、停顿、空白、误拼等惯用方法外,还通过使用间断、增补、删减的手法,使译文产生不连贯、不确定感。这种翻译方法有效地抵制了英美文化中的流畅、透明式翻译,使译文对目的语文化产生抵制。菲利普·刘易斯把这种异化翻译称之为“滥用的忠实”(abusive fidelity)。这样,译文越不流畅,译者的身份越是可见,而作者就越不明显,读者越发觉得是在读译作。

因此,韦努蒂的异化翻译在体现文化差异,凸显译者身份,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方面起积极作用。异化翻译表现了一种自主的意识形态,把差异放在异国文化之中,它追求文化的多样性,突出原语言文本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并在目的语中改变文化价值的等级。[6]

三、抵抗式翻译的局限性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在传递文化差异上起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政治色彩

韦努蒂翻译理论的提出跟它产生的背景密切相关。它是针对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不平等关系提出的,是对英美主流文化下的文化霸权和种族中心主义思想提出的挑战。因而,他的翻译思想中文化政治色彩占主导地位。翻译属于文化活动,不应该寄予某种政治色彩。

(二)文本类型

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侧重于体现文化差异,而非语言差异。因此它并非万能,不适合于任何文本类型的翻译。比如,说明文、法律文本、科普文章等。

(三)晦涩难懂

抵抗式翻译能够体现原语言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抵制目的语规范下所推崇的流畅、透明性。然而,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在追求译文的异质成份,凸显原语言文化的差异同时,过于强调译文的不流畅性和凸显译者的地位。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译文,虽然译文的异质成分得到了充分体现,译文往往拗口、怪诞、晦涩难懂,阅读时给读者带来一定难度,会降低读者的异域文化阅读兴趣。

四、对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影响及思考

文化负载词汇 (culture-loaded terms)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体现了色彩斑斓的、差异广泛的文化语义信息,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正是由于文化负载词汇的独特性,在翻译时译者很难找到现成的、完全对应的表达。因而在处理承载文化信息词汇的问题上,译界历来有争议。

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在异语文化交流,凸显文化差异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他的翻译目的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因此,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言,抵抗式翻译思想是否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是中国的文化地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文化尽管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英美国家属于边沿文化。从这种大的文化背景出发,韦努蒂的翻译思想很适合中国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引进西方主流文化的时候,抵抗式翻译,有利于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积极方面。其次是边缘文化的局限性。汉语属于边沿语言,在翻译中国的作品时,韦努蒂关于异化和抵抗式翻译的规定性主张更适用于英美等西方强国,不适用于经济和文化地位处于弱势国家的翻译,弱小国家如果采用抵抗式翻译策略,势必导致文化独立和文化地位的进一步瓦解。[1]

因此,对抵抗式翻译思想应予以辩证地接受。一方面,如果我们过于引入英美文化,无疑助长了主流文化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如果不采用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要想加强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对于构建文化的多元化及促进文化间的相互发展无疑是无稽之谈。另一方面,尽管其在巩固目的语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如果我们倾向异化翻译,一味地强调归化翻译是否也具有韦努蒂所谓的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及文化霸权的倾向呢?因此,辩证的看待韦努蒂的翻译思想,在翻译过程中把握 “度”的问题至关重要。

其次,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与中国的传统翻译中的 “异化”不同。刘艳丽在 《也谈 “归化”与 “异化”》中对中国传统译界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 (assimilation)及 “异化 (alienation)”和与西方翻译界的归化 (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做了详细的追述。她指出:“归化 (domestication)和异化 (foreignization)这对术语不仅反映了语言与文化方面含义的不同,还可以从中看到这种不同背景后的更深层次含义——文化不平等关系。这是把翻译放置于文化、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通过翻译策略的选择来反映不同文化在当今世界所处的不同地位,把翻译当作一种工具,与不平等的现象进行斗争。归化 (assimilation)和异化 (alienation)是译者针对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面对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其目的是指导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运用”。因此,在对待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异化和中国传统翻译中的归化、异化时要区分对待。所指不同,内涵相异。

另外,对文化负载词汇而言,在翻译的具体方法上,除了韦努蒂的直译、停顿、空白、省略、音译、误拼等外,我们还要提倡传统意义下的异化策略,采用直译加注、语义分析、文内注释、文外注释、图表、插图、直译加意译等方法,来有效的传播我国的文化特色,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对待边沿文化,我们应该抱开放、包容的科学的态度,鼓励不同种族,不同内涵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允许不同文化的声音,促进文化多元化。

文化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文化因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文化负载词汇在翻译手段上的变通和灵活的特点。因此,在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中,灵活地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两种指导思想结合起来,坚持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积极有效地呈现文化差异,同时确保译文的通顺易懂,是文化负载词汇翻译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1]贺显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 [J].外国语,2007(3):76-80.

[2]郭建中.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 [J].中国翻译,2000(1):49-52.

[3]刘艳丽,杨自俭.也谈 “归化”与 “异化”[J].中国翻译,2002(6):20-24.

[4]王东风.帝国的翻译暴力与翻译的文化抵抗:韦努蒂抵抗式翻译观解读 [J].中国比较文学,2007(4):69-85.

[5]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 ledge,1995:5.

[6]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98.

[7]Venuti,L.Rethinking 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 [M].London:Rout ledge,1992:9.

[8]Venuti,L.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8:50.

[9]郭建中.韦努蒂访谈录 [J].中国翻译,2008 (3):43-46.

[10]Lefevere,A.Translating Literature:the German Translation from Luther to Rosenzweig [M].Assen:Van Gorcum,1977:103.

猜你喜欢
归化抵抗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归化(双语加油站)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