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视角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的课程设置

2012-08-15 00:44:16张志胜
关键词:课程体系行政设置

张志胜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专业课程是“学校按照高等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1]并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地方高校得到的中央财政扶持较少,又受重点院校和高等职业学院以及民办高校的三重挤压,如果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就业,也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和多样化格局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空间,就成为地方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探讨社会人才需求与课程设置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课程的优化设置提供理论支持。

一、社会需求对地方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专业课程是高等教育内外关系的交汇点,地方高校与社会交流互动的程度与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这个交汇点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曾经担任哈佛学院院长8年的哈瑞·刘易斯认为:“大约每隔25年,大学就会对所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社会和文化的需要。于是课程改革成为大学教育体现学术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良机。”[2]社会需求,即影响大学课程的社会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只有与一定的主体相结合才能对大学课程发生作用。而同样的主题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弄清楚哪些主体的需求有可能影响大学课程设置,就显得十分关键和必要。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伯顿·R·克拉克在分析了八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础上,归纳出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国家权力一市场一学术权威”三角协调模式,他认为国家权力、市场和学术权威三种权力是影响各国高等院校及其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3]在这个三角协调模型中,国家(或者说政府)、市场完全处于大学外部,理应属于影响大学课程设置的两个外部社会需求主体。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作为绝大多数高校的投资者、主办者和考核者,希望它们能够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足够地应用型人才,即“地方政府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社会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市场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也就是希望地方高校能将区域经济结构、产业与技术结构以及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为此,地方政府对所主管高校往往通过输入性和过程性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及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来引导课程设置。此外,地方政府还为某些专业提供建设资金与政策支持以及对相关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来引导高校的课程设置。

市场反映的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社会需求,并通过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要求,从而影响高校课程设置。某种意义上,市场需求是大学课程改革的第一动力,客观决定着高校课程的设置与优化,“课程不可避免地和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宽广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形成和决定着教与学的发展。这种影响是持续不断的,并且能够说明导致课程改革的竞争和冲突性质的原因”。[4]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底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意向。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以及质量标准日益多元化,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幅已远超过对纯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依据自身学科优势、办学条件以及学生成长规律,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个性化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学术型 (理论型 )向应用型 (实务型 )目标转变。

二、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当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原因有许多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未能面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是重要原因之一。概而言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结构比例失调

专业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是对学生积累专业知识的课程,选修课则使学生能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对专业某一方向的确认度。两者间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国际上一般认为大学的选修与必修课的比例不低于5:4。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虽然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但普遍存在课程门类少,比重偏低等问题,且在实际教学中多为限定选修,实际上成为必修课,任选课寥寥无几。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行政管理2011级本科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将专业课划分为学科基础课 (26学分)、必修课 (24学分)、限选课(21学分)三类,必修与限选课比例约为7:3,即使加上公共限选课的14学分 (公共任选课不规定必修学分),该专业必修与选修课比例也仅为10∶7。在通识教育上,虽然学校学科比较齐全,但没有为学生在某些重要的知识领域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提供一门整合性的通识课程,通识课程 (即公共限选课和任选课)多由各学院教师独自开设,导致不同学科的通识课程支离破碎,缺乏实质融合。

(二)教师知识背景影响课程设置

教师是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课程内容能否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差异的了解。同样的课程目标,经过知识背景不同老师的个体解读与改造,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内容,再因为课程实施中的个体化策略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结果。此外,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形成了各自的课程观,不同的课程观隐蕴着不同的课程思维方式及课程哲学,导致每位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的课程设置形成各自的理解。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大多于1998年学科调整后设立,创立伊始多数专业教师属于半路出家,缺少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与底蕴,只是因为教学需要而选择了行政管理研究,即使后来经过进修和访学,其研究能力仍难达到科班水平。而后来引进的一些“科班”人才多属于刚毕业的研究生,很少具有行政管理工作经历,且初入教育领域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安徽财经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由原经济系申报成功后,即与社科部合署成立行政管理系,教学力量主要由经济学系和社科部的部分老师组成。因此,最初设置课程时只得从既有师资而不是从学科发展需要出发,且一名教师同时上几门课的现象比较普遍,后来虽引进了一些专业人才,但非科班教师迄今仍占多数,一定意义上影响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

(三)市场化和功利化倾向明显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国内高校近年来在设置课程时纷纷向有利于近期就业市场需要的方向调整,但部分高校过多注重对学生相关技能的培训,一味盲从于服务社会的“市场理念”,即市场要什么,专业课程就设置什么,几乎被沦为“职业培训机构”之嫌。课程设置过度市场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一些学生学习的功利思想严重,认为大学仅是为自己谋取生路、选择职业的一个过渡场所。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好职业,能够出人头地,因此对那些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对基础性课程却很冷漠,应付了事。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用1/3的时间和精力对付专业课,而2/3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5]“考证热”己成为大学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大学生考证的直接目的就是为就业增加一个有利的附加条件,他们看重的是考证结果,而不重视自身能力和素质在考证过程中能否提高,而且有时候所考取的一些资格证的内容与专业拓展毫无关系。如在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就业一直较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会计、金融等热门专业的辅修风靡校园。而对大学基础课程以及本专业那些长远见效、终身受益且能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许多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却抱着“无用”的心态来应付考核。还有一些学生急于求成,距离毕业还有一两年时间就把规定课程的学习放到一边,专心攻读硕士招生考试科目,导致专业课基础不过硬。

三、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重构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奠基人潘懋元先生认为:“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一向是改革的主战场。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6]为使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保持活力,必须对既有课程设置进行省思和调整。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比例。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偏废任何一方都会造成恶劣后果,它们间的比例结构不恰当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针对课程体系结构比例失调问题,一要合理提高选修课比重,必修课比重过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在精选必修课使之系统化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门数,并将其考核要求与必修课等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宽其专业知识面;二要均衡定性与定量课程的比例,定量方法的课程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学取向明显,课程体系中定性课程比重较大,学生定量统计与分析能力较弱,优化课程体系时一定要处理好定性与定量课程之间比例,通过加强学生定量课程的学习,提高其运用定量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协调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针对实践性课程偏少的现象,应提高实践性教学时数,除了规范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等实践课程的考核,还应增加案例分析课程的比重,“行政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征决定了授课教师必须重视案例教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

其次,改革课程结构,加强行政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交融。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积极与其他综合性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交融渗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已成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趋势。“行政管理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决定了行政管理课程体系应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取向……注重更多地与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与渗透。”[8]就此而言,地方高校在优化行政管理课程体系时应从过去单纯的政治学或者管理学取向向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复合取向发展,逐步提高课程体系中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课程比例。部分财经类院校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由于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学科基础较弱,还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学术影响与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远远落后于综合性院校,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它们往往凭借自身经管类学科的优势,创新性建设行政管理专业。在完善专业基础课、方向课、选修课、公共课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理性融合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范畴,为学生理解行政管理提供了多元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思维。此外,一些院校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经济行政作为主要培养方向,针对性优化课程体系,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理论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例如,安徽财经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隶属于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学和公共管理学从分类看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经济学,主要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后者属于管理学,主要研究政府的管理行为。但两者却有共同特征,都是研究政府行为,或者说都是研究公共部门行为,由于经济与管理的不可分性,决定了两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我校将这两个学科组建为一个学院,是符合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交叉与融合发展要求的,也正是在财政学科的支持下,2011年我校获得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也于2012年正式招生。这不仅提高了我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学术影响,也给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最后,不断增强所设置课程的实用性。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根据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将现有知识体系整合成课程,再不断地传授给学习者,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用型人才需求逐渐加大。在此背景下,作为区域人才培养者和提供者的地方高校,就必须将本地区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课程优化的主要依据。在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时,既要增加新兴课程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以强化所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学以致用。近几年,地方院校在遵循教育规律前提下,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依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办学条件以及学生成长规律,新设了许多应用型课程,并加强了既有课程的实践教育环节。比如,安徽财经大学就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进行调整与修正,及时删除或合并过时、交叉、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课程,并借助本校应用型经管类学科的支持,按照行政管理学科发展规律,相应增加了那些能反映学科前沿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并在专业限选课设置了公共行政和企业行政两个模块,既满足了部分同学考研、考公务员的需要,也为其他同学进入企业工作提供了知识准备。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学院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在讲授电子政务、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等课程时,利用所购置的课程软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并在企业行政管理方向上展开了相关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1]别敦荣,王跟顺.高等学校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05.

[2][美]哈瑞·刘易斯.侯定凯译.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3][美]伯顿·R.克拉克.王承绪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 [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4-185.

[4]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3.

[5]唐如前.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 [J].东南亚纵横,2004(3):76.

[6]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7]张志胜.高校行政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35.

[8]郭小聪.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4):100.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行政设置
行政学人
行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25 04:47:00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4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8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