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产品加工业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2012-08-15 00:49皮业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加工业县域湖南

皮业林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再加工的工业。我国在统计上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行业有12个,即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机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因生态特征、资源禀赋的差异,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农产品加工工业布局也呈现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村经济,其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与县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直接相关。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1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1.1 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了以食品、棉麻、竹木为主体的4大类、22个中类和77个小类的门类齐全、产品种类众多的工业体系。其中以粮食、油料、棉麻、烟草、水果、蔬菜、茶叶、畜禽、水产品、竹木林纸、中药材、皮革加工等12个行业占主导地位,基本上涵盖了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据统计,2010年湖南农产品加工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生产总值4 538.8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 552.9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 435.08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23.88%、26.23%和23.75%。农产品加工业对全省新型工业化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1.2 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湖南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7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 860家。到2010年,全省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2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382家。龙头企业行业分布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粮食类82家,占19.1%;畜禽类71家,占16.6%;果蔬类70家,占16.3%;油料类29家,占6.8%;茶叶类30家,占7.0%;水产类17家,占4.0%;棉麻类21家,占4.9%;竹木类37家,占8.6%;其他特色产业类72家,占16.8%。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行业主导作用明显,年销售收入1 500亿元以上,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67.2%。全省有年产值过亿元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28家。

1.3 农产品加工业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经20余年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为了提升竞争能力、拉长产业链,湖南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引进加工新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逐年提升,产品市场份额逐年扩大,远销日本、美国等16个国家。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354项,投入技术改造资金96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有“金浩”茶油、“舜华”临武鸭、“银光”大米、“陬福”大米、“中意”糖果等 6 家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到2010年底,湖南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获“中国驰名商标”的19家,获得“中国名牌”的15家,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的165家,获“湖南省名牌”的170家。

1.4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总量大、发展速度快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率低,农产品加工品和初级产品的产值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生猪加工为例,湖南每年出栏生猪近7 000万头,精深加工率不到5%。湖南农产品中加工品与初级产品的产值比仅为0.89∶1;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3∶1。由于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湖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未能转化成经济优势。

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据统计,到2010年底湖南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7万余家,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仅2 860家,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0.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只有14家,过30亿元的只有3家,过70亿元的只有2家。除规模以上企业外,湖南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规模一般仅几十万元,且设备陈旧、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对农业和农民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制约着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限制了农业传统优势的发挥。

三是加工原料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湖南农产品加工企业除个别建有原料生产基地外,绝大多数是面向成千上万个农户收购。加工企业所用原料来源于分散的农户,原料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水平也难以提高。加工原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不仅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而且影响到农产品加工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四是农产品及加工产品质量管理滞后。因农业生产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加工过程中存在工业污染,以及一些加工企业或加工环节节能减排工作不到位,导致许多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残留物超标。这种状况既影响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也制约着湖南农产品加工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2 农产品加工业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2.1 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来源于广大农村,而且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市政配套条件的要求没有传统工业企业高,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者为节约原料运输成本和获得加工原料的方便,一般都选择在农产品产地选址建厂。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县域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也快速扩张。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县域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县域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缩小了城乡差别。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59家,从业人员15 243人,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销售收入5 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有34家,1亿至10亿元的加工企业5家。依托桃源县主导农产品资源,全县形成了粮食、油料、棉麻、茶叶、畜禽、水产品、水果、竹木等农产品加工业体系。201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5.6亿元,利润2.2亿元,上缴税金6 800万元以上。因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桃源县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2.2 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了县级财政收入

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 435.08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30.76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23.75%和59.78%。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布局在县域内,加工生产的财政收入除烟草加工外,主要上缴地方财政。可见,农产品加工业对县级财政收入贡献很大。如湖南湘阴县,依托本地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蕌头、茶叶、植物油脂及调味品、大米、蔬菜、水产品、肉制品、柠檬等加工为主,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0余家。为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全县发展了白泥湖、三塘、六塘、杨林寨、南湖洲等6个专业种植乡(镇),其中蕌头种植乡(镇)2个、茶叶种植乡(镇)1个、植物油料种植乡(镇)3个。201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创产值47亿元以上,上缴税收1.5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这个传统农业大县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2.3 农产业品加工业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据统计,2010年湖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应付工资总额224.62亿元,按人均年工资水平2万元计算,可提供110万余个就业岗位。由于农产品加工是新兴工业,而且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设在农产品生产地,企业用工以就近招聘为主,因此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如湖南有辣椒生产加工企业近千家,分布在14个市州,占全国50%左右的市场份额,产品还远销东南亚、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辣椒生产加工企业每年安排产地农民就业15万人以上。株洲太子奶集团,以发酵型乳酸菌奶为主导产品,联结省内外千余个奶牛养殖场(户),在国内建立400余万个终端零售商,每年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万个,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而且安置了许多城市居民就业。

2.4 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据统计,2010年湖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应付工资224.62亿元,仅此一项,全省农村人口人均可获得工资性收入558.7元。广大农民进入加工企业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同时,还可为企业提供原料提高生产性收益。如湖南双峰县大地红食品有限公司带动11个乡(镇)的15个村种植适合加工的优质红薯250 hm2以上,农民种植红薯生产收益亩平均提高1.5万~1.8万元;湘阴县三塘食品有限公司带动三塘镇农民种植蕌头2 000 hm2以上,三塘镇农民年增收1 000元以上。

3 依托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对策

3.1 加强标准化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促进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积极支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原料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布局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有利于做大做强县域内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一是要合理布局,根据农产品生产需要的自然生态条件,选择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域布局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二是要组织规模化生产,在一村、一乡,乃至几个乡(镇)集中连片组织某种农产品生产;三是要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这样既可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数量、质量稳定的原料来源,又能增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

3.2 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关键是要搞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规划布局。首先应搞好区域布局,一是根据湖南主导农产品在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结合交通区位条件,重点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加工企业发展;二是按照农产品的生产布局,优化现有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尽可能靠近原料生产地布局相关加工产业;三是根据农业生产特色,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其次,要搞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布局。整合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50亿、100亿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将大型加工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根据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加强县(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形成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加工能力互补,上下游产业协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3 注重加工技术创新,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

农产品加工业既能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又能带动县域内种养殖业的发展,其带动能力强弱取决于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要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核心是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一是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鼓励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改善现有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创新条件,构建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技术创新专业平台。二是组织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根据湖南省农业资源特色和产品优势,组织科研单位、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攻关,研发适宜加工湖南省农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修(制)订行业标准,对于已有的农产品行业标准进行认真研究,结合国际通行标准加以改进,对于尚未制订行业标准的领域,组织技术力量抓紧制订行业标准。四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从原料到产品全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确保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

3.4 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现代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及加工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展湖南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首先要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选择在长沙、株洲、衡阳、怀化等主要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大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园,打造农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的物流平台。其次,要根据农产品生产布局和农产品加工产能布局,建设一批县(市)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形成多层次、功能协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要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物流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现代化,防止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因运输受污染或变质,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在农产品物流园建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快速沟通物流企业之间产品信息,形成快捷的农产品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POS、EDI)对农产品供应链实施管理,以便产品快速低成本进入终端市场。制定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环节与国际接轨的作业标准,实现农产品物流标准化。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张孝岳,彭新德,邓文.湖南省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

[3]陈 静.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1,(48):113-114,129.

[4]张焕裕,万尚钦,彭新德,等.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5):524-529.

猜你喜欢
加工业县域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