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民 □董海利 □李敬宇(长垣县水利局)
1.1 全县水稻种植分布情况。长垣县现有水稻种植面积0.456万hm2,共涉及7个乡镇。主要分布于背河洼地区和黄河滩区的地势低洼地带,相对比较集中连片的有赵堤全部、佘家东部、方里大部、孟岗北部一带,以及魏庄、芦岗、苗寨等乡镇,其中赵堤 0.266 万 hm2,佘家 0.033 万 hm2,方里 0.086 万 hm2,孟岗0.006万hm2;魏庄镇现有水稻种植面积0.04万hm2,主要集中于滩区的马房、丁寨、孟寨、杨楼一带,王刘、董寨、高寨、茅芦店等村亦有零散种植;芦岗乡种植面积0.017万hm2,主要零散分布于该乡东部郑寨干渠沿岸的郑寨、周营及石头庄总干渠沿岸的部分村庄;苗寨乡种植面积0.005万hm2,主要分布于南岳西关、武寨和许寨等村。
1.2 稻区水利工程及供水情况。赵堤、佘家、方里、孟岗处于石头庄引黄灌区,引水口门有两个:南部为石头庄引水闸,通过东干渠和西干渠向北输水;北部为杨小寨引水闸,通过杨小寨总干渠、杨小寨支渠、马坡支渠向赵堤、佘家输水。赵堤、方里水稻种植区用水条件好,大多能够自流灌溉,特别是石头庄灌区列入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之后,已实现骨干河道硬化36.8 km,新修和改建桥涵闸292座,输水能力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灌区年均引水8000万m3左右,可基本满足灌区的抗旱用水需求。魏庄镇的马房、丁寨、孟寨、杨楼一带水稻用水水源为禅房闸,经禅房干渠、左寨干渠进入稻区,用水较为方便,这一区域近年水稻种植面积扩展迅速,且发展势头良好,其余零散种植的主要是就势而植,用水保证率较低,需要增加水利工程,以保证水源供应。芦岗乡的水稻大都在石头庄总干渠和郑寨干渠的两侧,引水时水量大,水位高,水源情况较好;苗寨乡水稻主要分布在南岳西关、武寨和许寨等村,地势较为低洼,涝灾十分频繁,种植水稻属于当地理想选择。
2.1 末级渠系衰减,田间沟渠治理严重削弱。一方面,全县近几年水利建设虽然在资金、精力上的投入空前增加,在加强骨干河道治理的同时,不少地方对田间沟渠的治理却缺乏有效措施,形成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软肋”。部分干部群众不能摆正“两工取消”与“自己事自己办”的关系,在投身水利建设上极易产生抵触情绪,使水利建设的动员组织更加困难,对田间沟渠的投入出现下滑势头。另一方面,随着近年公路、工厂、房屋等基建活动的日渐活跃,占压、堵塞沟渠的现象屡禁不止,造成了田间沟渠的淤积和损毁,致使水利工程的整体功能大大削弱,为扩大水稻种植设置了障碍。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如果说是“两工”取消带来了不利影响,更不如说是乡村对田间沟渠的关注度在下降,最根本的是没有对田间沟渠以足够的认识,没有真正把田间沟渠治理摆在应有的位置。
2.2 用水秩序较乱,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部分稻区的按时浇灌。长垣灌区大部分不具备自流条件,不少群众在抗旱期间为了尽早、尽快地结束自己的抗旱,或为了节省抗旱费用,而不顾他人的利益,私自在骨干河道上堵坝、拦蓄、扒口,以达到自流浇灌目的,致使下游的群众无法按时用水,抗旱无法按时进行,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争水、抢水,不但经常造成跑水、漏水,也往往给稻区造成用水难的假象,灌区管理单位也不得不再次申请放水或加大引水流量,后期多余的水量只有白白浪费。
2.3 扩大水稻种植,现有水工建筑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旱作区相比,水作区对渠系配套的要求较高,桥涵、闸门、渡槽等建筑物需求量较大,现有的工程实际远远满足不了发展水稻种植的需要,不但要对现有水工建筑物进行适度增建,更要对新扩区域进行高标准配套,为发展水稻种植提供基本的生产条件。按照各地水稻种植发展规划,经实地调查,目前急需修建的应急建筑物包括生产桥、水闸、渡槽等29座,需硬化渠道(东干渠白庄北)700m,新开挖支斗渠8条,这些都是保证水稻生产必不可少的内容。
就目前来看,长垣县水稻种植的基本条件具备,群众对扩种水稻积极性高,但发展水稻种植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教育引导、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努力。从水利角度来讲,要切实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各级财政要为发展水稻种植提供必要支持。水稻种植区群众相对较为贫困,田间沟渠治理的土方工程尚可由群众投劳解决,但建筑物包括个别骨干河道治理的投资则必须靠项目资金的支持。鉴于这种情况,应一面向上级反映,申请投资,同时县、乡两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对一些必要的、应急性建筑物予以尽快兴建,为发展水稻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3.2 加大田间沟渠清淤治理力度。与旱作区相比,斗渠、农渠、毛渠对水作区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要搞好水稻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必须抓好田间沟渠治理这个关键,必须认真搞好斗渠、农渠、毛渠的清挖疏浚。相关乡村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显要位置,在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投身水利建设上狠下功夫,保证田间沟渠治理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开展。同时在实施中,要结合耕地、地势、水源等条件,无论是清淤整治还是新开沟渠,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坚持高标准施工,确保工程效益;对集中连片区域,应在水利部门的配合下,妥善处理好灌溉与除涝的关系、扩种与水源的关系。
3.3 提高骨干河道治理标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后,引黄水量必然增加,输水速度也要求相应加快,这就要求在骨干引水河道清淤中,一是要坚决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如石头庄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禅房干渠、左寨干渠、大车干渠等;二是在建设中,要切实搞好支渠以下的沟渠与骨干河道的衔接和配套,适当调整清挖标准,以最大程度地缓解因黄河河床下降给引黄灌溉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要实行集中清挖与突击疏浚相结合,对运行时段长、输水量大、淤积较重的河道要根据需要,及时组织疏浚;对个别因基建等引起的堵塞、占压等“肠梗阻”河段,要及时进行清理,以保证工程正常运转和引水正常开展。
3.4 依托项目建设,加快稻区水利建设步伐。国家投资项目是提升水利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水稻生产发展的有力促进,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搞好石头庄灌区节水改造、民办公助等项目工程的争取和持续实施,以实现逐年对灌区河道进行硬化,提高水利用系数和输水速度,并实现桥涵闸建筑物的尽快配套。一是要强化项目管理,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和相关规范搞好施工管理等工作,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二是匹配资金要按时、足额到位,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在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反映,力争相关水利工程项目计划顺利批复。
3.5 乡镇政府和水利部门要强化服务职责。一是水管单位要努力搞好工程巡查、养护等工作,使水利工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二是在引水服务上,要从墒情预测、计划制订、水源调配、抗旱进度掌握等各个方面进行准确把握和灵活反应,做到既最大程度地满足抗旱用水需要,又最大程度地搞好节约用水;三是乡镇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搞好田间沟渠管理维护和用水协调工作,并坚持做好群众在用水上的教育和疏导,保证抗旱工作有序进行。在搞好工程管理和抗旱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水费的征收,保证水费及时、足额到位,为灌区工程和引黄抗旱的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