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1 虫害
稻飞虱在华南、西南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区大发生概率高,西南北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800万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在黔、湘、鄂局部稻区大发生,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西南西部、江淮和华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733.33万公顷次。水稻螟虫在西南中北部、长江中下游总体偏重发生,湖北等早稻局部产区大发生,华南、西南南部、江南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大螟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有明显上升态势。全国发生面积1733.33万公顷次。灰飞虱、稻苞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466.67万公顷次。
1.2 病害
稻纹枯病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华南、西南、江南和江淮稻区偏重发生,东北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733.33万hm2;稻瘟病在西南东部、江南南部、长江中下游局部稻区有大流行的可能,东北大部稻区偏重流行,江淮以南大部常发区中等流行;发生面积为466.67万公顷次。华南、江南和西南部分稻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长江下游稻区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仍有在局部地区流行的风险,发生面积33.33万hm2以上;稻曲病、白叶枯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66.67万hm2。
2.1 病虫基数
据越南植保局提供的信息,“两迁”害虫在越南具备充足的虫源基数,2014年越南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和严重发生面积分别较2013年增加49%和102%;稻飞虱发生面积较2013年减少6%,但接近常年。二化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冬前基数高于2013年,在华南、西南和东北稻区略低于2013年。其中,江南、长江中游、东北南部稻区冬前活虫数为4.5万~7.5万头/hm2,西南、东北中北部稻区为1.5万~3.75万头/hm2,长江下游稻区为0.3万~0.75万头/hm2,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三化螟在华南稻区冬前活虫数为0.3万~0.6万头/hm2,其中华南东部较2013年减少近50%,华南西部与2013年接近。大螟在长江下游稻区冬前活虫数为750~6000头/hm2,其中江苏较2013年增加22%。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真菌病害菌源在大部稻区广泛存在,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在局部稻区具备流行的菌源基础。
2.2 栽培措施及水稻品种
当前,我国华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加之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繁殖。随着机收面积不断扩大,残留稻桩高,有利于水稻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的越冬、发生和繁殖。另外,水稻品种抗病性呈下降趋势,其中西南常发区和东北北部稻区稻瘟病抗病品种种植比例仅占20%~40%,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稻曲病抗性普遍较低,有利于水稻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2.3 气象条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4-2015年冬春季,华南、西南稻区温度偏高1~2℃,降水偏少20%左右,温暖低湿有利于“两迁”害虫和螟虫越冬,对春季“两迁”害虫的迁入无明显不利影响;东北中北部稻区温度偏低1~2℃,降水偏多20%,对螟虫越冬有一定不利影响;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降水偏多,温度接近常年,对螟虫越冬、存活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有利于春季“两迁”害虫的迁入和繁殖。
(中国农技推广网 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