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

2012-08-15 06:35刘金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1期
关键词:侧卧位白蛋白早产儿

刘金娥

早产儿的死亡风险是足月儿的3倍[1],其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肠内喂养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因此,喂养质量是临床长期探索的问题[2]。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早产儿经改变喂养时体位,取得了较满意的喂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早产儿在入院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日龄(h) 胎龄(周) 出生体重(g)0.332 0.056 0.052试验组对照组t值P 24 2.1 ±0.4 34.0 ±0.4 1725.4 ±35.4 24 2.0 ±0.3 33.8 ±0.3 1745.5 ±34.5 0.979 1.959 1.992值

1.2 方法 所有早产儿入院后的治疗和护理均遵循《早产儿管理指南》。营养支持参考《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3]的推荐意见,即早期微量肠内喂养,鼻胃管喂养,联合肠外营养。试验组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与仰卧位、左侧卧位交替;对照组喂养时采取仰卧位。

1.3 技术指标

1.3.1 喂养不耐受 主要包括:(1)呕吐、腹胀,24 h腹围增加>1.5 cm。(2)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3)胃内有胆汁或咖啡样物。

1.3.2 生长发育情况 记录每日体重增长情况。

1.3.3 白蛋白监测 入院时及住院7~10 d分别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比较 例(%)

表2显示,试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比较(g,±s)

表3 两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比较(g,±s)

组别 例数 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0.001试验组对照组t值P 24 9.5 ±3.3 24 4.2 ±2.3 6.4549值

表3显示,试验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早产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表4)

表4 两组早产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g/L,±s)

表4 两组早产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g/L,±s)

注:两组早产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住院7~10 d试验组24 32.6 ±3.1 37.5 ±4.3 24 31.4 ±2.6 34.5 ±4.5对照组

3 讨论

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使早产儿摄入营养物质不足,不但使早产儿生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导致早产儿宫外发育落后。早产儿胃容量小,肠管运动弱,常出现喂养困难,而致热量摄入不足,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及多种并发症[4]。婴儿胃呈水平位,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易发生溢奶和呕吐[5]。右侧卧位可防止吐奶和溢奶。本研究结果显示,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常规喂养方法。体重是评价早产儿的敏感指标,表3结果显示,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的早产儿体重增长高于常规喂养方法,体重增长较满意。

临床上多用白蛋白作为监测早产儿营养状况的指标,血清白蛋白测定对早产儿喂养和各种营养成分供给等具有指导作用。试验组白蛋白上升较对照组明显,提示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喂养效果好于常规喂养方法。

合理营养支持策略是早产儿战胜严重疾病,减少后遗症发生,避免出现宫外生长受限,顺利生长发育的关键[6]。本研究采用右侧卧位是较为适宜早产儿喂养时的体位,其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情况均较好,白蛋白上升明显。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 -28.

[2]丁宗一,Vikki La,王丹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支持[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3):161 -169.

[3]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儿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4):282-291.

[4]王晓燕,孙素静,解雪梅.早产儿56例早期静脉营养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5):561 -562.

[5]崔 焱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4.

[6]汪勇芬.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4):386-388.

猜你喜欢
侧卧位白蛋白早产儿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