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居民2型糖尿病现状调查与干预对策

2012-08-15 06:35张淑群曹志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1期
关键词:慢性病患病率人群

张淑群 耿 坤 曹志贤

糖尿病(DM)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糖尿病的防治[1]。据2002年和2010年北京市某区成年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18~79岁的常住居民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已由2002年的5.13%上升到2010年的10.65%,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本研究以2010年北京市某区成年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区居民2型糖尿病现状和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旨在为预防居民糖尿病的发生、控制其进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样本的基本单位为个人,即抽取家庭户中按规定选择1名成员,被抽中的所有员工都属于调查对象。抽取某区17个镇、54个监测点、年龄1~79岁、累计在本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8155名,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共8084名,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13%。其中,男3619名,女4465名。男女性别比为 0.81∶1。平均年龄为(42.36 ±14.0)岁,60 岁以上866名,占10.71%。小学及以下922名,占11.40%;初中2833名,占35.04%;高中或中专 1937名,占 23.96%;大专/本科2331名,占 28.83%;研究生及以上 61名,占 0.75%。调查人群 BMI(24.69 ±3.86)kg/m2。

1.2 方法 2010年11~12月,采用集中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生化检查3个部分。(1)调查问卷。调查表为面对面调查,包括知情同意书,家庭登记表,人口统计资料,吸烟、饮酒、饮食情况,身体活动,体重控制,健康状况,社区医疗服务等项目。(2)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3)血生化检查。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肌酐(Scr)等。所有血样统一由指定的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验公司负责现场离心及检测工作。

1.3 判断标准 (1)DM、空腹血糖受损(IFG)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高血压(HT)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提出的高血压定义和高血压分类标准。(3)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水平分层标准:TC≥6.22 mmol/L,TG≥2.26 mmol/L,HDL - C < 1.04 mmol/L,LDL-C≥4.14 mmol/L为升高。(4)超重、肥胖。体质指数(BMI)在24.0 ~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85 cm,女性≥80 cm。(5)水果摄入量等膳食标准依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

1.4 质量控制 所有调查员均经过严格的系统培训。每个环节都有现场督导员进行质量控制。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仪器均经过计量认证,血样所有指标在测定时均同时检测质控血清。

1.5 统计学方法 调查对象的所有资料均经过整理核查,数据录入采用Epidate 3.02软件进行双录入并核查,采用描述性分析,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果

2.1 某区8084名居民2型糖尿病调查的一般情况(表1)

表1 某区8084名居民2型糖尿病调查的一般情况

2.2 DM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的IFG率为35.35%,DM患病率为11.75%。采用200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进行标化。IFG标化率为34.55%;DM标化率为10.65%,其中,男性为10.80%,女性为10.50%。有434名(5.37%)原来从未被诊断过糖尿病,但通过本次监测发现血糖水平已达到DM诊断标准。

2.2.1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糖筛查情况(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性别与FBG筛查正常率、IFG率和DM患病率比较 名(%)

表2显示,DM患病率和IFG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有升高趋势,男性DM患病率和IFG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980,P<0.001)。女性 DM 患病率和IFG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了统计学意义(χ2=930.341,P<0.001)。其中,50岁以下男性DM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IFG率均高于女性。

2.2.2 不同BMI人群血糖筛查情况(表3)

表3 不同BMI与FBG筛查正常率、IFG率和DM患病率比较 名(%)

表3显示,随着BMI水平的增加,不同性别人群的DM患病率和IFG率均有升高的趋势,男性DM患病率和IFG率,随BMI水平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56,P <0.001)。女性DM患病率和IFG率随BMI水平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998,P <0.001)。其中,IFG 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超重和肥胖人群的DM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2.2.3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类型人群血糖筛查情况(表4)

表4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与FBG筛查正常率、IFG率和DM患病率比较 名(%)

表4显示,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同性别人群的DM患病率和IFG率有明显下降趋势,男性DM患病率和IFG率,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84,P<0.001)。女性DM患病率和IFG率随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554,P <0.001)。DM 患病率初中及以下女性高于男性,高中及以上男性高于女性。

2.2.4 不同类型工作人群血糖筛查情况 随着工作中体力活动强度的增大,不同性别人群DM患病率和IFG率均有明显下降趋势,男性DM患病率和IFG率随工作体力活动强度增大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95,P <0.05)。女性DM患病率和IFG率也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302,P<0.001),说明不同类型工作体力活动的多少影响DM的发病。见表5。

表5 不同工作类型人群与FBG筛查正常率、IFG率和DM患病率比较 名(%)

2.3 多因素分析 对DM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值在0.05附近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家族史、年龄、血压水平、BMI、吸烟、饮酒等19个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进行自变量筛选,最终进入模型有8个因素,显示年龄、男性、有家族史、高血压、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水果摄人量少为危险因素(OR为1.242~2.325)。见表6。

表6 糖尿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某区居民2型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6%,与8年前的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患病率(5.13%)相比,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1倍。与北京市居民2008年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8.72%)相比,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2]。本次调查中,新诊断的DM有434名,占DM总数的45.68%。DM起病隐匿,往往不被重视。居民对DM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因而对DM的防治不容乐观。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19个危险因素中,只有年龄、男性、有家族史、高血压、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水果摄入量少等8个因素进入模型,确认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理论上,膳食纤维可降低餐后血糖生成和血胰岛素升高的反应,从而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一个来源,所以水果摄入量少成为危险因素而进入模型。中心性肥胖是与全身性肥胖无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用腰围较体质指数界定肥胖及超重更有意义[3]。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某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现状及主要危险因素,提示今后不仅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现和治疗应采取有效措施,更需要在居民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预防和控制DM的发生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2 干预对策

3.2.1 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的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吸收、引进本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调整和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按照一定比例增加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和改善工作人员待遇等措施,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同时,利用继续医学教育平台及区、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的防控工作。

3.2.2 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大对防病工作经费的投入 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了解本辖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与政府主管领导进行有效沟通,加大对防病工作经费的投入,提高对糖尿病等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力度。

3.2.3 把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镇政府和区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考评 加强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慢性病防控工作应纳入镇政府和区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考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其考核结果应与政府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投入和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管理及考核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水平。

3.2.4 针对2型糖尿病高危因素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有研究证明,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能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4]。有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板报等传播方式,利用现有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工作职能,有针对性地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及腰围、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的防治知识,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等,使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逐步改变不良习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由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很少主动就医[5],通过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居民知晓率,使居民能自觉定期到医院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才能逐渐降低DM患病率。

3.2.5 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的干预 针对本研究显示的高危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采取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或俱乐部等形式,定期组织患者讲授控制血压、血脂知识,指导遵医嘱服药、坚持体育锻炼、清淡饮食、保持愉快心情,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2.6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的监测及健康指导有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较低[6]。对既往的糖尿病患者,加强对自我监测知识的宣传及监测能力的指导,使其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包括使患者了解不良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劝导家属多关心并帮助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指导其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学会尿糖定性测定;还要定期随访;每年定期健康检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知道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有研究显示,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的患者,能控制饮食、参加运动,按时正确注射用药,使病情得到控制,生存质量明显提高[7]。

[1]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3.

[2]张 京,董 忠,李 刚,等.北京市居民2型糖尿病现况调查和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4):357-360.

[3]王 帅,岳仁宋,龚光明,等.农村中老年居民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819 -820.

[4]张 侠,陈 莉,荣良群,等.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1):12 -15.

[5]邵凤荣,田佳宁,郭 红.70名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状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5,11(10):777 -779.

[6]谭玉玲,肖继红,窦正红,等.健康教育对隐性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7):75 -76.

[7]吕丽雪,谢 文,叶建红,等.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1):65-66.

猜你喜欢
慢性病患病率人群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