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武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28)
物流一方面是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物质的循环利用、能源的转化和价值的转移;另一方面,物流也是一个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对外开放系统,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违背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原则的活动。本文主要是在探讨循环型物流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物流发展造成的环境、生态及资源影响,并提出循环型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对于循环型物流内涵的把握尽管尚不统一,但是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只是研究的立场和分析的角度不同而已。一种观点认为,循环型物流是一种有效和快速的商品与服务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这种活动过程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达到绿色需求和供给主体的满意。有的学者认为,循环型物流是科学规划和系统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和流通加工的复合活动,这种活动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还有的学者认为,循环型物流是以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绿色制造理论为基础,使产品在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及废物处理的全过程中,实现资源效率最高和环境污染最小的活动。
综合以上观点,循环型物流是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生态伦理思想为指导,改变以往经济、消费与物流单项作用的关系,采取环境友好的全新理念,力图建立一个资源循环、环境共生、生态友好型的反馈式的物流运作系统。这种闭环式的循环过程,能够使现代物流建立在物流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高、物流人员素质增强、物流质量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物流经济增长方式。
循环型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较,体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征:
现有的资源产品价格不仅不能客观地反映资源产品的价值,而且也不能如实地反映其供求关系,导致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而不计资源消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象。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把资源补偿价值和价格计算在资源产品开发和使用中,致使资源产品的粗放式利用现象仍然十分普遍。为了促进物流活动的规范开展,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不良影响,循环型物流设置了新的评价标准,采取了新的经济效益核算方法。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是服务性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循环型物流要求企业在发挥本身应有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含有环境资源成本的资产化管理,充分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调节和经济杠杆功能。这同时也对物流企业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密切注意整个物流过程中的环境资源成本,进行更加科学的成本——收益分析。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建立良好的循环型物流发展环境,就必须通过加强法制建设的途径,采取保护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内的有力措施予以约束和惩罚,以此形成有利于循环物流运作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
循环型物流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这一趋势应运而生的,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各个环节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循环型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就是围绕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原则呈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和因此而衍生出来的物流基础要素中物流设施、物流装备及物流工具的绿色化倾向,这一新型物流模式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建立面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物流体系,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物流的规模化和效率。
这是循环经济中再循环利用原则的充分体现和具体运用。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物流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使用耐用物料,提倡对物流进行多次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性资源和物品的使用尽管短时期中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率,但是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高昂的代价,造成了垃圾的增多和环境的污染。正如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消费品的包装不管是简单的还是越来越复杂,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的,这些包装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其废料也造成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解决这些问题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有人曾计算,假如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并且把这些塑料铺开的话,每人每年丢弃的塑料薄膜面积可以达240平方米,如果按北京1 000万人口计算,全市每年丢弃的塑料薄膜将是市区面积的两倍多。
托盘标准化使得托盘的可重复利用提高,如果托盘由于规格的不一致而难以在企业之间通用和互换,正如我们经常在货物装卸、保管的场所看到成堆被废弃的托盘,物流不同的相关主体之间各自的托盘规格不一致导致不能延续使用,同时又因为木质托盘本身容易损坏的缺点,也使托盘重复使用的物理性条件不再具备而被废弃。这样势必增加人力、时间和资金投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在创建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挖掘物料更多的使用价值,发挥物料和物品的更大的效用。
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但在具体的循环经济实践和运作中,它们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减量化原则才具有循环经济第一法则的意义,是最能体现循环经济基本思想和内涵的原则。循环性物流的本质之一就是减少物流经营过程中的消耗,通过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从而避免对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代表的资源的过度利用,以此预防和减轻能源危机。不可否认的是,减少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世界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减量化原则要求物流经营业主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来经营物流,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资源消耗控制和环境关注。从资源消耗的角度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来提高燃油利用率,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使用能源消耗少的运输工具;(2)包装环节中在保证包装物品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遵循再利用原则,通过重复和循环使用可利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物流物料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3)在物流活动中尤其是流通加工环节要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加强边角料的充分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专业化分工原理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意味着物流环节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减少了。同时,国外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增加了物流规划的服务而发展成第四方物流,改变了过去由生产企业各自进行物流规划的混杂现象,这使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规划更具有协调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物流业的效率和节约了资源的消耗。这些体现在如仓储业利用率的提高,成立配送中心减少低效运输等等,它们最终都体现为全社会物流费用的相对减少。
减量化原则是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通过以较少的废弃物排放来获得同样的产品,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例如,在OECD成员中,运输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9%,而耗费的能源占整个能源消耗的30%,而其中的82%用于公路运输。运输业排放的COD占总排放量的7%,大气铅排放量占总量的50%,CO2排放量占总量的18%左右,另外,运输业还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针对物流业发展的减量化原则,德国于1996年制定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要求:减少经济源头的资源使用和污染产生量是最重要的环节,规定了解决废物问题的有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
发达国家政府为了倡导实施循环型物流,分别制定交通量、交通流和污染发生源等三方面的政策。例如,气垫搬运技术具有无污染、清洁环保的特点,这是其他起重设备无法比拟的,所以,提倡在装卸环节中更多地使用气垫搬运技术;在各种运输模式的服务中铁路运输的环境影响是较低的,所以,在物流环节中要加强铁路运输服务能力,从而减少污染发生的可能;减少一次性尤其是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的使用以减少由于长时期存在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减量化原则和再使用原则并不能够完全杜绝污染的产生,循环型物流要求建立逆向物流以解决工业和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垃圾分类,循环回收直接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精神和循环经济的再使用原则。垃圾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然产物,人类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垃圾中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垃圾产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垃圾出来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现有的处理办法是拉去填埋,但是这种方法侵占土地、污染环境,不是长久之计。而通过将垃圾分类,循环回收,可以变废为宝,既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增加了经济资源。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比如,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以使灯泡发亮4个小时,垃圾除了再利用,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将其再生产出绿色肥料。
全世界每年要产生数百亿吨工业废料,仅仅物流过程每年的汽车、飞机、火车、轮船和机械设备以及废旧轮胎、钢轨、蓄电池等就有几亿吨,日本每年有460万辆汽车作为垃圾抛弃。废旧物资往往因为其不规则性而造成它们的包装、装卸和储存难度更大一些。体积大的物品需要切割、破碎、松散的废料还要打包压块等。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物、旧货等要加以回收利用,使他们回到循环经济中去。欧盟各国自1990年以来开始推行“零污染”的经济计划;德国开始实施循环经济和垃圾法,旨在要从“丢弃社会”变成“无垃圾社会”;奥地利制定法规,要求废物回收率达到80%;法国要求回收75%的包装物;瑞典的新法规规定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的包装物形成的废物负有回收的责任。
我国具有回收资源的好传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牙膏皮、橘子皮、废布头等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这减少了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废物回收再利用大有作为,比如,据有关资料,北京市的生活垃圾中,每天约有180吨废金属可以回收,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的商品周转率仅仅约为发达国家的35%,配送差错率是发达国家的3倍,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约为发达国家的25%,每年因为装卸、运输而造成的不良经济损失约为500亿元,每年因为保管不善而造成的不良经济损失约为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高达40%,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50%,各种类型物流园区、大型配送中心和立体仓库等投资项目的兴建,无疑与现代物流发展、社会效益提高的物流发展目标相抵触。
从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循环型物流体系,不仅能够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中外部性成本的内部化,而且能够加快现代物流体系的重组、推进物流体系向高效益和大规模方向的发展。
一方面,目前我国市场仍旧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部门既得利益等现象,而物流强调供应链相关活动的综合型规划,如长期的战略性规划要突破敌方、局部等界限,要求参与供应链的所有组织都必须制定协调运作的详细规划,如长期的战略性规划、中期的容量性规划及短期的进度安排,力求使各自承担的经营运作在协调整合中发挥最大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法律体系和完整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物流管理包括政府对物流业的管理和企业自身对物流的管理两个方面。政府采用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地发挥政府促进物流发展的积极作用,只能严重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多数物流企业目前的主要业务内容仍旧是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运输,在传统物流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的物流企业很少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还不能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专业化服务的功能。
目前,我国物流服务的能力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一方面,无论是人员、资产、服务营业额等方面规模化不够;二是现代综合物流的现实需求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主动接受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的规模较小,对现代综合物流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企业物流分割严重,难以实现服务规模化。目前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约为9 00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同时主要采用第三方物流。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物流企业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物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目前,市场上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比较缺乏,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小企业起点低,系统成本高。多数开发商认为,物流信息系统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另外,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信息的平台发展缓慢。
传统末端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战略不仅无法消除污染,而且无法解决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问题以及治理费用过高等一系列复杂系统的环境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从源头控制物流企业环境污染的政策措施,通过科学规划,全面指导,形成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的合理配送格局。建立全面的交通管制系统以协调物流企业的配送通畅,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循环型物流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市场提供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对遵守循环型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的物流企业经营业主从税收和融资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反之,对于资源消耗过度、破坏环境严重的物流企业经营业主采取严厉的经济与非经济处罚,来减少物流企业经营业主的机会主义行为。循环型物流的绿色法规主要包括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集装箱托盘标准、综合利用能源法规、绿色产品包装标准及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循环回收标准。
第一,实现物流运输的绿色化。为了努力实施配送效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规划物流配送网点和中心、创新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物流配送路线、减少物流过程中无效运输等,合理和重复利用车辆,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迂回运输和交错运输。同时,改变传统物流运输方式,增加使用铁路和海上运输的比重;加强物流工具特别是托盘等的标准建设,确立各个行业都适用的托盘标准尺寸,并以托盘为单元进入物流整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实行联合—贯制运输等,同时减少木质托盘和塑料托盘的使用,改用更经济更环保的塑木复合托盘。
其次,开展绿色流通加工。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对于一些污染严重而又不可缺少的原料和燃料使用净化装置从而减少控制和环境污染;努力实现产品集中性加工,形成产业化和规模经济以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和利益效率,减少对废弃物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保证可以再次资源化的废弃物料的合理利用途径和处理场所。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是循环物流体系对物流经营组织形式的要求。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它带来了分工效率,有利于对绿色物流技术的吸收应用,减少了社会物流费用。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跨区域乃至跨国的物流系统战略联盟体系,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进行物流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全世界和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资源,大大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物流过程是一个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产品的最后完成,一直到最后进入各级销售渠道,面对最终用户的复合系统。因此,物流信息化成为必不可少的运行手段和要求。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应充分支持管理者制定物流运作计划和实际的业务操作。尽管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日趋多样化和全面化发展,但构成其核心竞争力或有助于其获取竞争优势的还是其核心业务,如汇集客户的订货信息、从供应商处采购货物、组织货物的入库、配货、分拣、储存、出库、配送等。
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忽视物流中的环境问题,对物流的发展放任自流,缺乏系统的规划;另一方面,物流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对于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循环物流不仅要履行一般商品流通的功能,而且还要履行支持绿色生产、经营绿色产品、促进绿色消费、回收废弃物等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特殊功能。物流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树立环保意识也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环保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企业而言,要时刻不忘自己的环保责任,非绿色、不可持续发展的物流活动和生产行为就是由于物流企业经营者缺乏环保意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造成的,要真正懂得哪些物流活动是有利于和不利于环境的,自觉保护环境,要将经济效益服从于环境效益;对于消费者而言,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努力做到绿色消费,配合物流企业乃至生产企业对于废旧物品的回收。
[1]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储洪胜.反向物流及再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10-14.
[3]章寿荣.循环型物流的国际趋势与发展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1):11-14.
[4]宋耀华.循环物流系统的结构和优化策略[N].光明日报,2008,02-06:18-20.
[5]朱 煌.循环物流系统的概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9-32.
[6]李建民.循环物流运作模式及实施策略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12):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