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地革命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和形式——以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例

2012-08-15 00:53
关键词:根据地红军革命

冯 蕾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P35),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四方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四川、陕西边界地区。本文考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分析土地革命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以期为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供启示。

一、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工作机构设置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到达川陕边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给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四川军阀以很大的震动。为了扫除西北角上这一把革命的烽火带给他们的威胁,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要员纷纷致电四川各军阀,要他们集中展开对川陕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恢复对川陕边区的统治。1933年春天,四川军阀开始围剿红军。为适应频繁的战事需要,红军队伍急需发展壮大。“红军发展很快,新兵的数员增加,许多老战士被提升为干部,就需要迅速提高他们的政治和军事素质。”[2](P88)部队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的指导下,结合川陕边区地区性特征以及此时军队内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想意识,从机构组织和干部领导上作了一系列准备。

(一)健全军中机构组织

周恩来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的文章中,阐述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的性质:“改造军队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才能把官与兵、军与民联结成一条心,像一个人一样,为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战斗到底!”[3](P92)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根据《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从四方面军总部到军、师、团各级都设有政治工作机关,总政治部下设秘书、组织、宣传、白兵工作、地方工作、总务等处及党务委员会。红四方面军总的领导机关有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主任张琴秋、傅钟。由政治委员领导政治部,代表苏维埃及党执行共产党在红军中的政治路线,并设立红军支部,管理日常的政治教育工作。在各连队设有专门的政治指导员,各排还有专门的政治战士,协助指导员进行连队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对连以下干部及战士的政治教育,形成了至上而下的组织严密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木门会议后,将之前的四个师扩充为四个军,重新设立了军长和政治委员,每一次军队的整顿都会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政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重视政工人员素质

“政治路线确立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P526)政治工作人员在任职资格、工作要求上均有严格规定。如连的政治指导员“必须非常了解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权及工农红军的组织、任务和目的,在军事方面应有相当的军事知识,并须时常学习军事知识。”政治战士“必须是全排中最能得群众信仰、能作群众最好模范、政治文化水平较高的共产党员。”[5](P580、567)此外,还要经常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党章,党的方针、政策、法令等,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道德水平。

二、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艰苦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中,党初步探索出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贴近于战斗实际,贴近于军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其中,以下三种方式是常用的,并收到了良好效果,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成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典范,为此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理论学习,全方位教育灌输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6](P153)理论灌输法也叫理论学习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向受教育者灌输科学的理论体系,全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方法,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红军的来源只有收纳广大的破产农民,此种农民固然有极浓厚的非无产阶级意识表现,但只有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领导,才可以使之减少农民意识,决不是幻想目前红军可以吸收广大工人成份来改变红军倾向的”。[3](P37)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军队进行了普遍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促进军队生活政治化和科学化。

编写教材。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编写了大量的书籍刊物在红军中发行。在教材的编写上,一要编写基础识字教材,二要注重内容浅显易懂,三要紧密结合战斗实际,四要把握士兵心理特征。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编写了《初级小学识字课本》、《红色战士丛书》、《共产主义ABC》等书籍,这些教材在提高红军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根据地成立的学校以苏维埃学校、列宁学校、彭杨军事政治学校为代表。“彭杨学校是培养工农干部的地方;彭杨学校是学习军事政治的机关。”[7](P257)同时,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区分层次因材施教,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引导学员从熟悉的事物出发,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对于新兵,坚定其参军意志。在政治课教学中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发的《红军新兵训练纲要》是专门针对新兵训练的教材,使他们了解全国红军与根据地胜利情形、红军的斗争历史、革命的光明前途等,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用军阀、国民党军队压迫贫苦大众如强行征兵、苛捐杂税等事实,勾起广大战士对国民党统治的阶级仇恨及对人民处境之同情,使他们消除一切私心杂念,明确自身奋斗目标,尽快适应军中生活,融入到集体中,坚定参加红军的意志。

对于老兵,使之有革命常识。组织老兵学习《红军须知》、《红色战士读本》等,对公民权、革命的形势、红军的宗旨、红军的纪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使他们明白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红色战士,此外还必须及时对学习情况加以了解,以营为单位将学习成绩统一上报,检查学习效果。

对于党员,深化其马列素养。在军队内,一个共产党员若没有受先进革命理论的指导,就难以执行重大革命任务。所以,每个党员必须要加紧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反对鄙薄理论研究的倾向。为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促进部队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建设,组织党员学习《党员必知》、《支部组织及其工作》,“对干部和党员有系统的通俗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工作,普遍党的理论和党章。”[8](P521)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班组讨论、启发式等方法,引起其思考。

对于干部,巩固其革命观念。红四方面军干部绝大多数是工农出身,由下层逐渐提拔上来,有着对革命、对党的坚定与忠诚,但自身理论水平较低,缺乏马列素养,因此“对红军干部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彭杨学校和红军大学以及军队的政治部门进行。”[2](P128)为了提高根据地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彭杨军事学校组织连、排、班级干部学习《连指导员须知》、《连排班长须知》、《中国工农红军政治指导员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等军事政治教育材料。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干部的文化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增强了干部的工作能力,为革命输送了一大批干部精英。

(二)激励教育,多角度鼓舞鞭策

激励教育法就是利用刺激物引起人们的心理变化,激发人们的主观动机、内在动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其强化和养成某种自觉的行为,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的方法。激励教育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实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制定与实行关系到教育对象自身利益的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精神激励是通过设定目标或开展竞争的方式,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潜力,提高思想境界,进而做好实际工作,树立远大目标。

第一,物质激励教育。川陕省委在根据地颁布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布告》等优待条例,涉及土地生产、伤亡抚恤、物品购买、医疗教育等方面,全方位保障红军战士各项物质利益,解决了参加红军者的后顾之忧。1930年8月,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的《苏维埃土地法》第三条对“红军公田”制度的规定:“现役红军官兵夫及从事革命工作的人,照例分田,并由苏维埃派人帮助其家属耕种。”[9](P223)川陕省委结合当地实际,在《怎样平分土地》、《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告——平均土地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中对“红军公田”制度及其具体实施办法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红军有分好田的优先权,在《平均分配土地须知》中指出:“在分土地时……红军、游击队员的家属分顶好田,雇工、贫农分好田”[7](P520);并且红军有他人帮助代耕的权力,家里无力耕种者当由苏维埃政府代替耕种,收成归红军自己所得。除了保障土地利益外,红军及其家属还享有如下特权:红军家属如犯有错误,乡苏区苏不得逮捕拷打,须报告县苏调查处理;红军及其家属无论住军事学校或苏维埃学校都有优先权;红军家属如遇食粮住屋困难时,由苏维埃设法帮助。这些条例保障了红军及家属的利益,调动红军战士作战的积极性,并极大地宣传了红军,拥红、扩红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第二,精神激励教育。一是进行竞争激励教育。毛裕镇党政工作会议表彰了反六路围攻中战功卓越的单位和个人,激发了广大战士作战的勇气和信心,如授予七十三团、七十五等团奖旗。这次会议对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加以密切的结合,在推动工作、提高士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进行了政治动员,提出“粉碎川陕鄂三省会剿”、“准备消灭刘湘之新进攻”的新战斗口号,而且把16 字军训词谱以曲调,广为歌唱,鼓舞全军。二是抓住纪念日进行目标激励教育。在重大纪念日组织官兵回顾历史,深化爱国主义、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教育。如“八一”反对战争日和中国红军成立纪念日,根据纪念日的特定内容,由干部讲解纪念日的由来,并通过座谈讨论,组织官兵学习报刊上发表的纪念文章,使他们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大民族革命战争的革命任务。此外,还注重在平时和战前加强政治动员,注意在保障战士休息时间的情况下及时对对敌作战进行宣传和鼓动工作。

(三)活动宣传,持续性活化引导

活动宣传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避免枯燥、单调、空洞说教的一种有效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要看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因此,采用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报刊宣传。报刊是党对红军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媒介。《中国共产党川陕省党第二次大会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指出,“发行工作是使党的决议和宣传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部门……以后发行工作不但只是发行,而且要特别注意检查下级接受转送阅读的情形,使各地真能读到党的文件,以助党的工作迅速执行。”[12](P36)主要报刊有:中共川陕省委机关报《共产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赤化全川》,川陕省苏机关报《苏维埃》,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办的《干部必读》、《战场日报》、《赤化全川》,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区域的机关报《川北穷人》,等。张国焘、陈昌浩、刘瑞龙等主要领导人亲自执笔撰写文章,并编写了大量的政治宣传材料,如《共产党·苏维埃·红军》、《清洗和肃反》、《干部问题》等。这些材料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以及如何贯彻执行党、苏维埃和红军领导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法令等。这些报纸版面美观大方,内容丰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其二,石刻宣传。川陕边区地处巴山秦岭,海拔较高,山多石硬。党充分利用川陕边区山大石头多的优势,结合当地语言习惯,将革命真理广为镌刻,所刻标语数量极大,遍及城乡山岩石壁,有石刻标语、石刻对联、石刻文献等多种形式,现在能辨认的还有四千多件。如“红军官兵一律平等,比兄弟还要好,川军中阶级多严啊”(旺苍),勾起广大战士对国民党统治的阶级仇恨及对人民所处水生火热之同情;南江、万源、达县等地刻写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行共产主义”,深化了红军共产主义信念。这些石刻标语文字朴实,语言生动,情理交融,入脑入心,催生了战士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反动派的厌恶。此种朴素情感更易唤起阶级上的共鸣,使他们坚定了内心对革命理想和无产阶级事业的追求。

其三,歌谣宣传。喜闻乐见的红色歌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色。在秦巴山区,结合当地唱山歌习俗,有效发挥社会动员。有的向群众宣传红军,表明红军是穷人自己的军队,如歌谣《红军来了救穷人》:“太阳出来照白崖,腊月二十红军来……军民一心团结紧,挖掉穷根栽富根。[10](P54)有的将红军任务、纪律等编成歌谣在军营传唱,如《红军三大任务歌》、《红军纪律歌》、《出操歌》等。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把红军刻画成巴山群众最亲的儿子,贫富差距的凸显使他们对旧社会有着强烈的感触,在唤起底层群众苦难感的同时,也让红军对自身使命有了更真切的认识:贫富差距不是命运使然,而是万恶的旧社会产生的毒瘤,唯有努力战斗才能使天下穷人翻身做主人。

此外,寓教于乐。红军各军政治部设立俱乐部、唱歌队、新剧团等,他们通常就地搜集素材,自编自演话剧、金钱板、莲花落、歌舞戏等,主要揭露国民党军阀的罪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在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剿”后,立即编写了话报剧《田颂尧自思自叹》,揭示了田颂尧反动军阀的无能,传唱《战胜刘湘的作战要诀歌》等励志歌曲。休息之余的娱乐活动,既加强了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又为他们战斗之余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编研室.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3 册[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

[2]成都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3]周恩来选集编委会.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编研室.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2 册[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

[6]列宁.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四川大学.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上册[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8]林超.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六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10]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歌谣选编[M].2005.

猜你喜欢
根据地红军革命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