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度建设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2012-08-15 00:53钱立贤
关键词:科学化科学制度

钱立贤

(长春师范学院组织部,吉林 长春 13003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党建科学化工程的一项内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对推动党建科学化水平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建科学化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在这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课题。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从这一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其深刻丰富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表述上,即:“六个坚持”的指导原则,“四个着眼于”的立足点,“一条主线、五个重点”的基本格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基本要求和“推进六项工作”的基本任务。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过程,本质上是党的建设走向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过程,是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升执政水平和巩固执政地位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作这样的理解。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应时代、环境、任务等情况变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调整自身结构、完善功能机制、改进活动方式,使党的各方面的建设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完成不同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任务的重要保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业不会有今天的生动局面。自建党以来,党在伟大的理论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实践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日益成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冷静面对世界形势,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古老的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在理论和实践的道路上,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祖国和平大业取得新进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和发展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中国的社会建设和事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升。实现这些历史任务,离不开党的自身建设;这些成就是党实现自身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成果。

第二,党的建设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成果。我们党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政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党根据时代背景和发展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党的实际紧密结合,实现了党的建设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和飞跃,先后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已将它们确立为今后一段时期党的指导思想。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其源头在马克思主义,其成就将不可限量。

第三,党的建设科学化对党的建设具有统领作用。党的建设科学化是科学发展观在党建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其科学性与规律性决定了它在党的建设中的指导性地位,统领着党建的目标、任务、全局及未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涵盖了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过程。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必须以党的建设科学化为统领,使党的建设更具马克思主义党建规律,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奋勇前进。

二、制度建设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意义

党的制度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法规与制度,是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与行为准则。我们党历来重视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江泽同志曾指出:“抓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把党章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归根到底要靠制度作保障”;“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制度建设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党的制度建设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党的制度建设,主要是依靠党内制度,调节和解决党内矛盾,监控和确保党的自身运转,协调好党内外关系,促进党的自我完善与全面建设。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就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周密部署,要求实现党建科学化,要着眼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依靠科学制度建设党,积极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具有整体性、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完善各类配套制度,注重制度的贯彻落实。这些要求体现了党的制度建设与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内在关系,即党建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党内制度科学化;党建科学化同时要依赖制度建设,要依靠科学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自身建设的科学化。

第二,党的制度建设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党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党章及相关党内法规的要求,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核心就是要确保党的一切活动真正符合党纪国法。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有效方式,便是建立起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科学完备、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用科学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言行。我们党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缺乏科学性的制度,党的建设就会涣散,就会出现“文革”那样的浩劫,其后果是不仅会损害党的建设与形象,更会损害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危害大局;缺乏可行性的制度,党的工作便会出现约束力差、流程不清、程序不明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威信。这些令人警醒的经验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就是,党的自身建设首先要依靠制度建党,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生机活力的宝贵经验,制度建党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第三,制度建设是实现党建科学化、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提升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党的自身建设,只有实现制度管党、制度治党、以制度保证党的政策反映人民意愿,才能保持和提高党的先进性,才能让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能力得以提升;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党内制度建设,可以为党创造稳定的、规范的工作环境,使党内生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常运转、长期坚持,这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除此外,制度建设还是加强党内监督和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党执政难题的根本保证,它能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因此说,加强制度建设,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党的执政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党内一切活动规范有序,党的形象才会更加美好、党的执政地位才会更加牢固。

第四,制度建设是解决当前党建制度存在的问题、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党的制度建设总体上是良好的,与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是相适应的。但在具体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对旧制度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梳理完善,导致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执行中会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存在“盲区”等问题;二是重大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制度,出现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制度的权威性降低;三是有些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规定不够详细具体,不便把握与操作。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党内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这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三、以制度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途径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要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实际,扎实抓好党的制度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以科学的制度管党、治党。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党建科学化,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做好加强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本着“分类规范、删繁就简、便于执行”的原则,废止不科学、无效果、不可行的制度,修订完善有缺陷的制度,统一制度间内容重复的制度,优化相关实施细则,确保程序性制度与实体性制度、党的根本制度与单项制度、党的制度与国家法律相配套、相统一。

二是对关键性制度加强建设与完善。建设与完善关键性制度时,要注重将党的基本法规与具体实施细则相结合。要切实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制度等关键性制度,都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强建设和完善。

三是建立制度落实情况督查机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破坏制度权威性和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制度落实情况督查机制非常必要。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宣传、制度汇编成册,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督查制度,严肃查处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执行不力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严密规范的制度体系。

一是加强根本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党的组织与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包含了党内行为的基本原则、运行体制、具体制度等内容。加强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建设,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最根本的制度保证。

二是加强组织制度与活动机制建设。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建立党委集体领导、党政相对分开、各司其职的领导机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任、考核、管理和教育培养制度,推动公务员制度改革,形成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党内法规,使党内民主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三是加强具体制度建设。建设好具体制度,党内活动才有明确可行的行为准则,它能解决党内活动具体问题与矛盾,能及时解决漏洞。以党委议事和决策制度为例,就是要以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为核心,具体化为可行的议事决策制度,确保党委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避免“一言堂”及腐败现象出现。

3.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和部门特点,将党的工作细化分类、量化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内容具有合理性。确定合理的评价办法,明确工作重难点,对评价内容、工作程序及评分细则进行具体规定,广泛吸收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党外人士等参与评价。考核结果运用上,要与干部升降、考核管理相结合,建立起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二是建立党建工作问责制。完善党委一把手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要将党建工作情况与他们的工作实绩评定、考察任用相结合,积极改变“没有因党建工作不好免职”的现象。建立完善党委一把手定期述党建工作的制度,实事求是亮成绩、摆问题、定措施,增强党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改变部门重经济社会发展、轻党建工作的现象,改变党员领导干部重个人业务能力提升和工作实绩、轻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的现象。

三是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建立地方财政投入为主、党费使用为辅、社会与党员基金支持为补充的多元化党建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党组织正常运转、党内常规活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及场所建设得到必要的经费保障。集中力量助推党建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探索建立把党建经费列为国家财政支付序列的制度,逐步实现财政拨付党建经费的常态化、制度化。配套建立党建经费管理、使用制度,确保党建经费使用合理、真正取得实效。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组织工作研究文选[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王传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4]李新泰,徐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J].理论视野,2010(7).

[5]李春耕.从严治党与制度建设科学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0(3).

[6]张晓燕.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J].理论探索,2010(3).

[7]杨军.探索与创新:党的建设科学化——兼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0(6).

[8]张荣臣.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创新[J].学习与思考,2006(4).

[9]宋阳新.探索当前党内制度建设的新路子[J].延边党校学报,2000(3).

猜你喜欢
科学化科学制度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