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2012-08-15 00:49:13王丰昌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政治

王丰昌

(华中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王丰昌

(华中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传播方式,微博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交流思想的需求,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微博一出现就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很大影响,高校理应充分重视并运用这一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积极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群,发挥微博平台的舆论监测和思想引导作用。

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

思想政治教育是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没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就没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积极对话的过程。微博作为一种公认的“自媒体”,是一个交互性、开放性都很强的交流沟通平台,它将“莎士比亚和平民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同一对话平台,教育者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意见和话题主持人”的身份出现,这就打破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界限,使教育双方都有充分的话语表达权。通过微博这一平台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缩小,双方都可以自由的亮出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加深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教育者能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活力,使受教育者在对话交流中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影响。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积极主动的营造和不断扩大主流文化的舆论场,利用微博以平等的身份与大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在更高的水平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教育效果。

2.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博是一种“背对脸”的交互方式,在微博世界里交流没有面对面的尴尬,并且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微博这个交流平台上,大学生更具有展示自我的主动性,更愿意在其中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微博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且门槛不高,140字的博文上限使大学生既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需要刻意地去关注修辞、格式组织语言来陈述事实,也不需要精心修饰形象的表达心情,更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通过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即可,甚至一幅图片、一段视频都可以发表成微博进行展示。此外,微博信息的发布与更新也不需要登陆网站,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讯软件等各种通讯设备就可以登陆微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更多的大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微博既是一个大学生各种观点相互交汇的“观念场”,又是一个观察、测试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需求走向的“温度计”,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桥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微博这一“观念场”和“温度计”,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大学生个体或群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理论灌输为主要方法,向大学生灌输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显性教育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往往也存在着教条化、强制性的局限,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利用趣味性和时尚性兼具的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长篇大论的传统灌输式、说教式的模式,让微博碎片化的信息零散的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大学生完全感受不到教育者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灌输的痕迹,进一步降低甚至消除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所以,通过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的主导地位会慢慢的淡化,其主导性会被以微博为载体的新方法所取代。此外,微博还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其所容纳的信息内容具有多样性,它不仅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内容,而且还支持用户传播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和知识含量。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能够利用好“微博”等网络工具,从网络上挑选出高质量、能引起大学生兴趣并产生共鸣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多媒体学习资料传递给受教育者,便可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贫乏、资源有限的局限,打破以往“坐井观天”的困境,使得一切资源皆为我所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无处不在,即凡是存在思想政治问题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渗透其中。[1]

二、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1.微博越来越多地为大学生群体使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4月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在中国3.84亿网民中,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截至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人,成为网民中人数最大、使用网络应用最为活跃的群体。手机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2009年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人,同比增长73.5%。在校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达85.7%。[2]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追求时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更易于接受新事物,更乐于尝试使用信息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成果。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为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前提。此外,据CNNIC于2011年7月份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户规模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截至6月底,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亿,半年内增长超过两倍,增长率为 208.9%。网民使用率从13.8%迅速提升至40.2%,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3]另外,一项对上海地区4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微博现状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大学生每天已经把微博作为获取资讯、记录生活、抒发情绪、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规模日益庞大的大学生微博应用群体为高校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群众基础,为高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

2.微博具备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基本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5]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6]微博的传播特征和功能使其具备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这些条件。一方面,微博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它本身能够承载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任务等信息。微博传播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不仅有文字、图片内容,而且还支持视频、音频信息,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并且这些信息也易于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掌握;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工具,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能够实现信息发布主体和对象之间的交互沟通,微博可以通过其“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搭建起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双方的互动交流。[7]

三、充分运用微博新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强调的几个方面

1.增强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

任何一种新兴媒介的产生都会带有时代的烙印,都会在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极大地影响。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演进到微博,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见证了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革新,也意味着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领域越来越广阔,方式越来越灵活,渗透越来越深入,管控越来越困难,影响越来越长远。[8]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国高校传统教育所涵盖的范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跟上信息时代和新媒体更新换代的步伐。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高校只有深刻认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高度重视并主动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积极探索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思路和新形式,才能抢占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2.积极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群

高校要积极探索构建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使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贴近”的新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积极建立主题时尚新颖、形式符合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微博网站,有意识地发表比如人生感悟、工作体会、社会评论等方面的微博,不断地营造和扩大主流文化的舆论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利用微博开展课程微博,充分利用微博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及时发布热点新闻、政策及理论学习心得,给学生提供延伸学习的资料,释疑解惑,不断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开设工作微博,不断发布校园动态、校园新闻及教育、管理方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在微博上实现高校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的有机结合。以学生辅导员为纽带,以班级为单位、社团为先导组建“微博班级”、“微博社团”,利用班级微博、社团微博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涉及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主题健康向上、时尚新颖的讨论,让微博班级、社团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中讨论问题,达成共识,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此外,高校还可以以校园德育网站、QQ群、学生手机用户群等为依托积极构建微博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畅通信息传送的渠道,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及时了解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倾向、人际交往情况、情绪情感等,使微博成为与大学生天天见面的思想、行为、生活的导师,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校园舆情监测和思想引导作用

微博的方便快捷和低门槛准入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自我宣泄、表达思想的需求,激起了当代大学生们展示自我、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热情,大学生微博为高校了解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掌握校园舆情提供了更加有效、直接地途径。因此,高校应加强网络政工队伍建设,加强对校园微博的监测,充分利用好微博这个校园舆情的监测窗口,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思想引导作用,要坚持“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原则,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官方微博发布平台,开诚布公地与学生展开良性的互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以正视听,疏导民意,引导舆论导向,消除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把关人”角色所起到的信息疏导作用,引导和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校园网络舆情,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舆论氛围。

[1] 郝胜杰.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2010-04-26]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10/04/23/5814.htm.

[3] 中广网. 微博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EB/OL]. [2009-09-14] http://www.cnr.cn/hnfw/campus/nqklz/201109/t20110914_50 8501618.html.

[4][7] 方宏建,杜亮. 以微博开展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5][6] 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阚道远. 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G41

A

1008-7427(2012)08-0054-02

2012-05-16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读与写(2020年19期)2020-11-25 10:16:24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读与写(2020年14期)2020-11-25 08:16:00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读与写(2019年28期)2019-11-27 08:39:1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时代(2019年12期)2019-01-11 16:51:07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