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

2012-11-24 04:46:06贺红茹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区位理论区域

贺红茹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44)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

贺红茹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44)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需要有理论上的指导。指导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哲学基础、动力基础、实施基础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哲学基础主要是协同论,动力基础主要有绝对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产业聚集理论等,操作基础主要有区位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等。用这些理论指导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将可促进区域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理论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联动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从推广到反思的过程。区域旅游联动的实践操作不断深化,出现了区域旅游联合促销;区域内无障碍旅游;区域旅游人才联合培养;旅游企业跨区域重组;联合开发旅游产品,联手打造区域旅游形象等联动发展的形式和内容,大力推动了区域旅游的发展。区域旅游联动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是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繁荣表象背后势必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本文拟从哲学基础、动力基础、操作基础三个层面对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进行探讨。

1.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概念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指地域空间邻近的旅游地,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以方便游客完整性旅游为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进行广泛的区域间联合协作,以统一的旅游形象参与市场竞争,进而增强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实现各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行为。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本质上是区域旅游合作,这种联动发展形式通过统一规划区域旅游发展,共同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共同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共同树立区域旅游形象的,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达到合作方的“多赢”和“共荣”。通过联动开发将区域内各旅游地的内部竞争转化为与其它区域的外部竞争,从而使区域内各旅游地整体力量得以发展,是理性竞争的体现。

2.协同论——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哲学基础

协同学理论创始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认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混沌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系统的整体属性并不是各子系统属性的简单相加,还会出现子系统没有的新属性,从而产生“整体大于部分和”的综合优势,降低成本、产生规模效益。

协同论不仅为旅游业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即区域旅游业是一个系统,更大范围的区域又是更高一级的系统,应从整体上考虑;同时又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业区域联动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用系统的观点看待旅游业,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旅游业开发、经营、管理,如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共同享有客源市场、共同治理环境等。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从区域的高度对区内各部分、各部门的关系进行协调,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共同发展,是该理论在旅游发展实践中的运用。

3.经济学相关理论是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动力基础

3.1 绝对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着其绝对有利的、适合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下。如果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门化生产,通过彼此交换,将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劳动力、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大卫·李嘉图则认为: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生产同类商品在各国的生产费用是不同的。在两个国家中,如果其中之一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最利于本国的商品,以这种商品出口换取在本国生产相对不利的商品,将使两国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利用,使两国均能获得“比较利益”。自19世纪初以来,比较优势的内涵日益丰富,除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外,机会成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水平、规模经济、运输条件、市场条件等都成为比较优势的内容。

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绝对成本是广泛而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吸引力的大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旅游交通的便利状况,都是旅游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一个地区只有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发某一种或几种旅游产品,通过旅游市场上的交流,使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本得到最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旅游产业水平。比较优势原理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运用和表现,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特殊的旅游产业政策,不同的旅游产业基础和环境,在开发旅游资源、生产旅游产品时,有着自身相对的有利条件,能生产出于本地区最有利的旅游产品,满足相应的游客需求。因此区域间的比较优势是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3.2 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美国区域规划专家佛里德曼提出的。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和边缘区所组成的。核心区域是指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速快的城市集聚区。边缘区相对于核心区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总体上核心区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区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区。但是核心和边缘区的空间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区域之间通过相互联动就可能导致核心与边缘区的范围变化,最终达到区域空间一体化。该理论解释了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互相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区域旅游发展中各旅游地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核心—边缘结构,彼此相互平衡。对单一核心的区域来说,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内的旅游互动,对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核心且每个结构规模和吸引力强度大致相同的区域,则可表现为区域内部旅游联动和区外系统发生的旅游联动行为,从而构成新的复合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体系。在旅游发展实践中,通过建立旅游廊道(如交通干线、旅游专项线路),连接各个旅游地,协调空间关系,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和旅游产品体系的要求,组建新的旅游核心—边缘结构,可以形成规模和影响更大的核心,扩大整个区域市场竞争力,实现区域旅游业更大发展。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3.3 产业聚集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产业聚集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区域竞争的优势不是来自于单个企业,而是来自于企业之间的合作,注重产业内部的关联与合作。该理论从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产业空间结构布局的理论,强调在竞争与合作中产生的内生性优势,认为产业集聚能够带来外部性,对一个区域获得竞争优势具有积极作用。正如迈克尔·波特所指出的,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中,资源绝对优势并不突出的旅游地竞争力相对有限。区域内的各旅游地不仅要面对外部竞争,还要面对更为激烈的区域内部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形成区域内部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这种“内耗”势必严重制约旅游地的发展。通过旅游区的联动开发,形成旅游区的规模、吸引力、客源市场等的集聚,则可以压缩或避免内部竞争,加强提升外部竞争,凭借区域整体的力量提升,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产业集聚理论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实施提供了利益保障。

4.地理学相关理论是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操作基础

4.1 区位论

区位论是说明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的影响,研究生产力最优空间组织的一种理论,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A·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W·克里斯泰勒和A·廖什的中心地学说为代表,形成“静态区位论”体系。二战以后,“静态区位论”逐步发展成为“动态区位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区位论研究中又引进了行为科学方法,把居住、娱乐、休闲、心理等因素也作为区位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区位论指导人们在生产布局时寻求最佳的地点、场所,以成本最小、市场范围最大、利润最大化、“区位满意”四个原则,以能最好地利用社会经济基础,获得最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标准。

微观上看,旅游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项目设施开发建设,都会以四个原则作为实践标准。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中旅游交通组织、线路设计等方面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区位论的思想作依据和指导。宏观上,区域之间开展旅游合作同样会选择最有利于本区域实现经济、政治目标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合作对象,宏观区域合作同样需要满足区位论的四个原则和标准。因此,区位论是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基本指导理论之一。

4.2 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早是由佛朗索瓦·佩鲁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的增长极作用来实现的,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在重视“点”的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交通干线)的作用,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交通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认为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和增长轴后,增强增长极与整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同时,通过网络的外延加强与区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促进更大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A均匀分布状态

B点线形成

C轴线形成

D网络形成

在区域旅游生产力布局过程中,各旅游景点(区)、旅游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可以视为节点,各种道路交通线(含游览线路)、水源供应线等线状空间要素视为轴线,极化与扩散一般沿轴线展开。各联动发展方通过建立旅游廊道(如交通干线)、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限的束缚,实现资源—产品—市场共轭耦合,由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轴、面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节点密集、轴线交错的旅游空间网络,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多重循环。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这一动态理论是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核心指导理论。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无疑是激烈竞争状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之一。通过对现有理论在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中指导作用的概括研究,希望能引起更多有关专家学者对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问题的关注,进而完善和丰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以学科理论的支撑,推动区域旅游联动实践的健康发展。

[1] 邱继勤.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探讨——以川、黔、渝三角地区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2] 孙根年. 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 人文地理,2001,(4).

[3] 汪宇明. 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 经济地理,2002,(3).

[4] 田东娜. 区域旅游合作探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7).

Analysis on the Theoretic Foundation for the Regional Tourism Combined Development

HE Hong-ru

The Regional Tourism Combined Development should have theoretically instruction,and the theories that direct the regional tourism combined development can b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the philosophy foundation, the power found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foundation. The philosophy foundation mainly conclud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e power foundation mainly concludes the absolute cost-the comparison superiority theory, the core-edge theory, the industry gathers theory etc.;The implementation foundation mainly concludes position theory,the growth extremely theory -axis theory-network development theory etc.Under the guide of these theories, the regional tourism can be developed smoothly and orderly.

regional tourism; combined development; theoretic foundation

F592.6

A

1008-7427(2012)08-0106-02

2012-06-07

猜你喜欢
区位理论区域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印刷工业(2020年5期)2020-03-29 06:47:00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蒙元京畿区位论
地理区位
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7
关于四色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