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翠萍 刘春梅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检验科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条件致病菌。但近年来已出现多重耐药菌株,被称为多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A),MDR―ABA已是医院感染病原菌最常见的菌种之一[1]。各地区、医院、ICU的检出率各不相同,但皆提高了其在感染致病中的重要性。尤其术后颅内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困难,将出现难以控制的现象。我院2010年6月21日从1例ICU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1株鲍曼不动杆菌,报告如下。
患者,男,66岁。主因突发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伴呕吐,急送我院。入院查体:T 36.2℃,BP 160/90mmHg,P 65次/min,R 12次/min。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左/右2.5mm/2.5mm,对光反射灵敏。颈抵抗阳性。心脏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底散在湿啰音,腹膨隆,肠鸣音1~2次/min。左侧肢体活动有自主活动,左侧肢体能定位,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肌张力高。右侧浅反射减退,深反射对称。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中度昏迷。辅助查体: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次,为非喷射性胃内容物,烦躁不安,收入ICU。自发病以来意识不清,无抽搐,无二便失禁。初步诊断:①急性脑血管病;②陈旧性脑梗死、心肌梗死;③吸入性肺炎。入院后积极术前检查,急诊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第2天,患者意识障碍加深,急查头颅CT提示:颅内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加用尼莫地平解痉治疗,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痰多、粘稠,给予气管切开,控制肺部感染。术后第6天,拔除脑内血肿腔引流管。术后第7天,患者高热不退,医师考虑颅内感染,给予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将引流浑浊、暗红色陈旧性脑脊液送实验室检查。初步实验室检查:脑脊液(CSF)中,WBC 500.00 ×106/L,潘台氏(),蛋白定量 213.0mg/dL,氯化物 113.60mmol/L,葡萄糖3.68mmol/L。CSF直接涂片经革兰染色查到较多革兰阴性球杆菌。将CSF接种于血板、中国兰、脑心浸液肉汤中增菌,置37℃,5% ~10%CO2温箱培养18~24h后,显示血板、中国兰生长白色浑浊、圆形突起的中等大小菌落,分纯后涂片经革兰染色,呈现革兰阴性球杆菌。生化反应:氧化酶阴性,三糖铁非发酵菌,细菌鉴定技术-法国生物梅里埃生产的API-20NE板条:鉴定编码为 1001073,%id=99.2 T=0.65,为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纸片、MH培养基均为Oxiod产品。药敏结果显示:阿米卡星、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均耐药;复方新诺明中介;仅有罗氏芬、舒普深敏感。目前患者出现严重的颅内感染,未见细菌学检查,经万古霉素、舒普深脑室引流持续冲洗效果差。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后,医师根据药敏结果,改用罗氏芬加大剂量持续冲洗腰大池引流,效果欠佳。此时患者严重深昏迷,由于病情危重,感染难以控制,向家属交代后,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目前CSF感染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治疗颅内感染已显得相当困难。
长期以来,医院感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严峻问题,尤其是外科手术后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开颅术后CSF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CSF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尚数首例,国内报道也很少[2]。但此类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患者一般基础疾病较多,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本文患者恰好属于此种情况。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菌,此菌的耐药性很强,该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由于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危害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医院非常重要的环节[3]。
[1]王育强,潘发愤,余方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059
[2]董晓勤,周田美,徐丽慧.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5年耐药监测及同源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0):1465
[3]李苏利,李 扬,华 川.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与临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