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光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关于开展李贽与卢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的现状综述
许庆光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李贽和卢梭关于自然人性的文艺思想观点,都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开展李贽与卢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非常必要。目前关于李贽与卢梭文艺思想的研究现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李贽文艺思想研究概况,二是卢梭文艺思想研究概况,三是李贽与卢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概况。
李贽;卢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综述
李贽(1527—1602年),原姓林,名载贽,字宏父,号卓吾、百泉居士等,晚明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初潭集》《四书评》《史纲评要》《读升庵集》《庄子解》《老子解》《九正易因》《因果录》《永庆回答》《柞林纪谭》《道古录》《闇然录最》《孙子参同》等著作存世[1]。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他的思想较为复杂,除了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对其深刻的影响外,伊斯兰教思想甚至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其人格和思想的建构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2]。李贽生活于中晚明时期,这一时期是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时期,但也正是思想的相互激荡才产生了“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李贽以及其以“童心说”为代表的文学思想。
卢梭(1712—1778年),全名让-雅克·卢梭,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新爱洛伊丝》《论戏剧——致达朗贝尔的信》《忏悔录》《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等作品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卢梭生活于18世纪,而西方的18世纪是启蒙运动的世纪,但正如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所说“启蒙主义运动为浪漫主义运动锻造了武器”,而这一武器的首先持有者就是卢梭,卢梭开启了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先河。但是正如雷内·韦雷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谈到卢梭时所说:“卢梭鞭挞文明,赞扬个性、想象和幻想,洞见到人与自然的联系,要确切地说明这一切对于批评的实际贡献,将是一桩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那样一来就会融汇为一般思想史。”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研究对象的复杂而成为不进行研究的理由,也许正是因为研究对象的复杂而使研究可能具有更大的价值。
李贽和卢梭基本处于相同的时间维度之上,都是当时所在国家的异端思想家,都提出了关于自然人性的文艺思想观点,都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李贽和卢梭文艺思想的横向比较,挖掘二人文艺思想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对于准确把握二人的文艺思想有积极的意义,也为沟通中西文艺思想架起一座有益桥梁。
关于李贽文艺思想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李贽文学和哲学思想的核心——“童心说”展开研究,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文艺思想的多角度阐释。如许苏民的《论李贽文艺思想的新理性主义特征》[3]从人学本体论出发,认为李贽的文艺思想“其中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就是真善美之统一的理性追求和体现在这一追求中的人的自由本质的展示”。如蔡锺翔的《论李贽的“以自然之为美”》[4]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李贽的“自然观”作了研究,认为在李贽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中,“‘自然’不仅是人格美的标准,也是艺术美的标准,人格理想和审美理想是相通的。崇尚自然真诚,追求思想自由,是李贽人生哲学的要义”。如徐又良的《试论李贽文学思想的体系性及其创新性》[5]以宏观的视野力图构建李贽文学思想的体系性,等等。
二是对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文艺思想形成原因的多方面挖掘,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汤晓青的《回族文学批评家李贽的多元文化背景》[6]和李珺平的《李贽“童心说”多元文化渊源试探》[7],两篇文章都肯定了传统研究所认为的李贽“童心说”受到了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影响的同时,前者令人信服地指出了伊斯兰教思想对“童心说”的影响,后者还提及了西方基督教思想对“童心说”的濡染,这两方面都是李贽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
三是对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文艺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的深刻说明,如张建业的《李贽与公安三袁》[8]深刻说明了李贽在人生态度和文学思想上对公安三袁的影响;许建平的《<童心说>的义理结构与中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之发轫》[9]从非理性主义角度出发,认为“李贽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非理性主义的文学思想家”,“李贽的非理性思想在此后的几百年中一直有不少崇拜者与接受者:公安三袁、冯梦龙、钟惺、谭元春、张岱、曹雪芹、袁枚、龚自珍、周作人、周树人等,直到当今仍有不少人喜爱他、研究他”。另外邱少华的《李贽——晚明人文主义新思潮的先驱者》[10]说明了李贽对晚明人文主义新思潮的重要影响,等等。
四是对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文艺思想的比较研究。童庆炳在《童心说与“第二次天真”说的比较研究》[11]中认为,马斯洛的“第二次天真”、“健康的儿童性”说,也就是李贽的“童心”说,正是“第二次天真”和“童心”说,使作为成人的作家,“既是非常成熟的,同时又是非常孩子气的”,这看起来是对立的,但文学艺术的创造要的就是这种双重视角。正是这种双重视角的存在,在张力的作用下,作家就会进入创作的境地。汪辉《李贽“童心说”与克罗齐“直觉表现说”之比较》[12]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下,将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和李贽的“童心说”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它们都强调文学艺术的主观表现性,都反对艺术为道德服务,对艺术技巧和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有近似的认识,但又有着重大差异。另外张红霞《重建价值之维的“儿童”隐喻解读——尼采“超人”论与李贽“童心”说之比较》[13]对尼采的“超人论”与李贽的“童心说”进行比较。孟广林的《李贽“人文主义”人性论评析——兼与西欧人文主义思想比较》[14]从时代背景入手,指出步入封建衰世的晚明社会,还远未出现西欧的那种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等等。
关于李贽文艺思想的研究除了以上四点外,还有的学者对李贽的小说戏曲思想进行了专门研究,最为典型的是郑菡的博士论文《“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15]将明代出现的署名为“李卓吾”的林林总总的小说、戏曲和散文评点纳入其研究视野之中,在现代学术眼光下重新整理和检阅“这些零金碎玉般的评点”。发现“署名‘李卓吾’的参差不齐的小说、戏曲评点,不仅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而且也达到了相当的理论深度,奠定了后世戏曲、小说评点基础,确定了后世小说、戏曲评点的基本方向”,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独特的“李卓吾现象”。
另外,不得不提三部关于李贽文学思想研究的专著,这三部专著从不同的角度对李贽文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是左东岭的《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16]。从文学思想史的角度入手,将李贽放在整个明代思想演变的大背景中,着重从李贽与心学的关系、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潮的关系、李贽与晚明士人心态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将这个处于时代的纵横交叉点上的关键人物做了求实的、立体的分析,详细探讨了李贽对公安派和金圣叹的影响,并对李贽美学思想的后世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许建平的博士论文《李贽思想演变史》[17]。如果说《李贽与晚明的文学思想》这本专著主要是以空间为辐射的横向研究的话,那么《李贽思想演变史》则是以时间为线索的纵向研究。这本专著将李贽一生分为三个阶段,为研究的需要,我们认为,可将李贽的一生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第一,早期(1580年辞去云南姚安府知府官职以前),这段时期李贽的所作所为,大抵只是依照其本人的个性而为,“狂”在份内不逾距;第二,中期(1580—1599年在南京《藏书》的出版),在这段时期里,李贽可谓表现得异如常人,特别是在与耿定向的论争,又如剃发留须步入僧堂,著书讲道接纳女弟子等;第三,晚期(1600—1602年狱中自刎)在人生的最后时期,李贽在颠沛流离中仍不失本性,最终在极为矛盾下选择了以死来了断一生。通过对这三阶段的逐步分析,李贽的思想历程就能较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历时性的考察,能够发掘出李贽思想矛盾之所在,揭示出李贽一生思想变化的脉络,对于廓清李贽的思想无疑有巨大的作用。
三是新近出版的许苏民的《李贽评传》[18]。这部专著很具有研究的集大成性质,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李贽生活的时代及其生平,把李贽的思想细致地区分为哲学、史学、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艺美学和宗教学等学科进行深入地阐述,对李贽思想的历史地位、历史命运和国际影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客观评价,并对李贽以“童心说”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对于卢梭的政治思想研究、哲学思想研究和教育思想研究,对卢梭文艺思想的研究非常薄弱,并且往往同李贽的其他思想纠缠在一起。随着卢梭文学思想价值的凸显,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卢梭文艺思想研究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浪漫主义角度对卢梭文艺思想进行的定位。如张晓霞《情感、自然、自我——论卢梭的浪漫文风》[19]认为“在文学领域,卢梭的浪漫主义文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讴歌真挚的情感、崇尚质朴的自然、强调个性的解放。崇尚情感必然要返回自我,确定自我以及个体的独立存在,所以在卢梭那里,情感、自然、自我构成三位一体”。胡程、许思友的《情感的审美化与审美化的情感:论沈从文与卢梭文学思想的浪漫主义特质》[20]从与沈从文比较的角度,阐释了李贽文学思想的浪漫主义特质。
二是从“回归自然”的角度对卢梭文艺思想进行的阐释。如李敬巍、董锋的《“返回自然”的生态正义观——谈卢梭文学创作的生态学意义》[21]以“返回自然”为核心,挖掘卢梭文学创作的生态学意义。董晔、李妍妍《伦理·浪漫·自然——卢梭文艺观》[22]也从“回归自然”的角度解读卢梭的文艺观。另外,唐凌云的硕士论文《庄子与卢梭诗学比较》[23]和何飞雁的硕士论文《庄子与卢梭文明批判思想的比较研究》[24]虽然都是庄子与卢梭的思想比较研究,但揭示出了卢梭文艺思想的“回归自然”思想。
三是从比较的角度对卢梭文艺思想进行的中西对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目前在文学领域开展卢梭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俞兆平的《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上)》[25],文章从现存的史料中和二人作品思想内容及美学追求中来挖掘沈从文与卢梭关联的佐证,接着论述了沈从文作品中对自然神的景仰和对自然人性的赞美。《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下)》[26]又从自然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自然人性与异化的都市人格两个方面对《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上)》进行了全面的补充,从而在卢梭“自然人性”美学思想的关照下实现了对沈从文文学、美学思想的全面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学史价值,也为进行中西诗学的比较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路。赵稀方的《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庄子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辨析》[27],作者立足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重点在于指出李贽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的不同乃至相反的思想内涵:前者要回归的是被动的、无情的自然,指归在于“绝圣弃智”;后者要回归的是主动、感性的自然,指归在于重建文明。另外还有不少文章选取陶渊明、郁达夫、周作人等的文学或美学思想同卢梭的文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此外还有的论文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对卢梭文艺思想进行了研究。如李妍妍的《试论卢梭的审美现代性启示》[28]、董晔、李妍妍的《卢梭与19世纪西方审美范式的转换》[29]等,为卢梭文艺思想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野。
截至目前,国内专门对卢梭文艺思想的研究专著还没有出现,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是李妍妍的博士论文《卢梭美学思想研究》[30]是进行卢梭文艺思想的研究不得不关注的专著。《卢梭美学思想研究》是目前最早的一篇对卢梭美学思想进行研究的专著。这篇论文共包括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部分,就卢梭思想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做出详细说明。第二部分简单描述了卢梭的生平及学术思想概况,认为“回归自然”是卢梭美学思想的核心,认为“自然”、“自由”、“情感”是“回归自然”的三大美学元素,并分别成为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六部分叙述的中心主题。在第六部分中,作者又分析了在艺术理论视域中“回归自然”美学思想的体现。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对卢梭美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的考察和分析。总之,在以往和当前人们对卢梭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成长教育的背景下,作者却以极大的学术勇气挖掘卢梭的美学思想,从而为卢梭研究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赵立坤的《卢梭浪漫主义思想研究》[31]一书,该书紧紧围绕“浪漫主义”这一关键词,对卢梭的哲学思想、政治学说、道德关怀、宗教思想、文学美学、历史观念、审美现代性等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浪漫主义”解读。
截至目前文学领域关于李贽与卢梭的比较研究的文章,目前可见的期刊论文只有一篇,硕士论文也只有一篇。魏中银、马树芳的《狂狷童心和自然之子——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初探》[32]是目前最早的一篇对李贽和卢梭诗学进行比较的论文,文章共包括几个部分:首先论述了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的可能性,这一部分主要着眼于二人在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相似以及二人都做出了叛逆性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其次论述了李贽与卢梭诗学的相似之处,分为三个小部分展开论述,即热爱和崇尚自然的诗学基础相似;“童心说”和“爱弥尔”两个核心学说的外延相似;王侯与庶人同等的平等自由观的相似。这一部分是该文的重点,对李贽和卢梭思想的相似之处做出了宝贵的挖掘,但是三点相似之处基本上溢出了诗学的范围,二人的文学思想几乎没有提及,主要从社会环境、教育理念及伦理道德等角度寻求二人思想的一致性。最后还简要论述了李贽与卢梭的不同之处以及二人的自然人性思想的历史影响。
马树芳的《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33]是作者在上面《狂狷童心和自然之子——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初探》论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硕士论文,是目前最早的一篇对李贽和卢梭诗学进行比较的硕士论文。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引言中,作者认识到李贽和卢梭虽然具有不同的人生国度、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二人对周围的世界和人类社会有着近似的理解和感悟,有较高的心灵契合度。同时作者论述了二人作为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新时代的先驱,都对各自身处的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都具有渴望回到自然状态的心灵诉求,进而得出了李贽与卢梭存在比较可能性的结论。第二部分分析李贽与卢梭思想的相似之处,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第一个方面是生平的相似,作者通过对李贽和卢梭生平的对比叙述,归纳出了二人都有缺失母爱的童年经历,都经历了开始于父亲的非正式求知经历,都受到政府的深深迫害并付出惨痛的代价;第二方面是诗学基础的相似,都热爱自然和崇尚自然,试图从自然那里找到精神解放和超脱之路;第三个方面为核心学说的外延相似,李贽的“童心说”和卢梭的“爱弥尔”都追求生命的本真状态,都守护着本真状态的生命;最后一个方面为平等自由观的相似,在二人的思想中都有王侯与庶人平等的要求。第三部分分析李贽与卢梭思想的不同之处,从三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梳理:第一个方面是二人自然观的来源和对“自然”这一范畴的理解不同,在作者看来,李贽“自然之为美”的思想是对道家老庄和魏晋玄学的继承和超越,把“尚俗”的观念纳入其中,并且从“发愤著书”说和“化工”说两个文学维度对“自然之为美”的思想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呈现。而卢梭是站在用启蒙主义的立场看待自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回归自然”的美学图景,并将美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客观自然本身,流露出古典主义式的浪漫情怀。第二个方面是对“童心”概念的理解不同,卢梭所理解的“童心”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之心。而李贽的“童心”具有形而上的本体意义,是真实不假的赤子之心。第三个方面论述了二人宗教观的不同。第四部分为李贽与卢梭对于后世的意义所在,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李贽诗学思想对于明清、现当代等后世文坛的影响;二是卢梭诗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
在以往的卢梭和李贽的比较研究中,往往从文学四要素即作者、世界、作品、读者切入,在作家论(或创作主体论)、作品论(或文本论)、读者论(或接受论)、批评观等层次上展开面·的比较。虽然这种方法是一种不失稳妥全面的方法,但是往往流于比较的表面化,不能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说明。鉴于此,采用点的思维,从李贽和卢梭文艺思想中选取几个关键质素,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时兼顾文艺思想的各个层面,或许能够取得李贽与卢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的新境界。
[1]张建业.李贽全集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李珺平.李贽“童心说”多元文化渊源试探[J].民族文学研究,2004,(2).
[3]许苏民.论李贽文艺思想的新理性主义特征[J].文学评论,2007,(4).
[4]蔡锺翔.论李贽的“以自然之为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2).
[5]徐又良.试论李贽文学思想的体系性及其创新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6).
[6]汤晓青.回族文学批评家李贽的多元文化背景[J].民族文学研究,2003,(2).
[7]李珺平.李贽“童心说”多元文化渊源试探[J].民族文学研究,2004,(2).
[8]张建业.李贽与公安三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9]许建平.《童心说》的义理结构与中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之发轫[J].河北学刊,2005,(2).
[10]邱少华.李贽——晚明人文主义新思潮的先驱者[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11]童庆炳.童心说与“第二次天真”说的比较研究[J].东疆学刊,2003,(4).
[12]汪辉.李贽“童心说”与克罗齐“直觉表现说”之比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13]张红霞.重建价值之维的“儿童”隐喻解读——尼采“超人”论与李贽“童心”说之比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4]孟广林.李贽“人文主义”人性论评析——兼与西欧人文主义思想比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5]郑菡.“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6]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17]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8]许苏民.李贽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张晓霞.情感、自然、自我——论卢梭的浪漫文风[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20]胡程,许思友.情感的审美化与审美化的情感:论沈从文与卢梭文学思想的浪漫主义特质[J].宁夏社会科学,2012,(1).
[21]李敬巍,董锋.“返回自然”的生态正义观——谈卢梭文学创作的生态学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2]董晔,李妍妍.伦理·浪漫·自然——卢梭文艺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23]唐凌云.庄子与卢梭诗学比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24]何飞雁.庄子与卢梭文明批判思想的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25]俞兆平.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上)[J].学术月刊,2011,(1).
[26]俞兆平.卢梭美学视点中的沈从文(下)[J].学术月刊,2011,(2).
[27]赵稀方.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庄子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辨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4,(1).
[28]李妍妍.试论卢梭的审美现代性启示[J].东岳论丛,2010,(6).
[29]董晔,李妍妍.卢梭与19世纪西方审美范式的转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0]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31]赵立坤.卢梭浪漫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2]魏中银,马树芳.狂狷童心和自然之子——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初探[J].江淮论坛,2011,(4).
[33]马树芳.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D].合肥:安徽大学,2011.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The Summarization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iterary Thoughts of Li Zhi and Rousseau
Xu Qingguang
The literary thoughts about natural person of Li Zhi and Rousseau both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later Literary Thoughts,so it is necessary of carrying out the comparative study.The study on the literary thoughts of Li Zhi and Rousseau are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presently,the literary thoughts profiles of Li Zhi,the literary thoughts profiles of Rousseau,the comparative study profiles of Li Zhi and Rousseau.
Li Zhi;Rousseau;literary thoughts;comparative study;summarization
I0-03;I106
A
1673-1573(2012)03-0020-05
2012-07-03
许庆光(1986-),男,山东单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