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任春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赏《红楼梦》看中西文化
辛任春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历来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很多,但大多侧重人物分析、语言分析和历史研究。从文化角度切入,通过该小说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促进语言教学与研究。
银勺;宝玉;苹果;明珠;嘲讽
历来评论《红楼梦》的文章有很多,但大多侧重人物分析、语言分析、历史研究或多限于中国文化研究。该书内容的确感人,文笔固然洗练,人物确实鲜明,“十年辛苦”真的不寻常,然而作为语言工作者,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切入该小说,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略加推陈出新以期促进语言教学与研究。
英美人谈到出生在富贵人家的孩子有这样一句习语“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含着银勺子出生)”,外国的富家少爷们出生时嘴里含着银勺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少爷出生的时候嘴里也含着一样东西,不过那可是一块“通灵宝玉”。曹雪芹写书的时候未必出过国,也未必从外国书籍里读到过这句外国谚语,但该谚语和宝二爷的“衔玉而诞”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相映成趣,不禁让人感到中外文化在心理上惊人的相似。
在古时候的中国,玉是极有价值的东西,上等的玉是很难得的,只有大富大贵之家才有,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有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银子就更普通了,家家户户都有,即使是穷人家也有付银耳环。贾宝玉口含美玉说明他出身豪门,不同凡俗。但是,相同时期的银器在欧洲地位却很高,是上等人的必备品。所以当老外把银勺当宝贝的时候,在中国只不过是件银东西而已。银子在古时候的中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钞票,谁家也有,只不过数量不同罢了。很难想像宝二爷含着银勺出生会给家里带来多大的惊喜。也许老祖宗会笑出眼泪:“可怜见儿的,咱们这等人家珍珠如土金如铁,还带那劳什子来做什么呢。”也许王熙凤会说:“虽不是什么稀罕物,却也难为他了,还想着咱们家或许缺这个呢。”也许贾政会怒斥:“无用的畜生!带也不知带件好的。”
在《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门子为新上任的贾雨村出谋划策包庇薛蟠时说:“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这句话也就是“三思而后行”的意思。英语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Second thoughts are better.”或“Score twice before you cut once.”来表达。为什么中文用“三”而英文用“二”呢?又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译成英文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在中国,“三”是吉祥的数字,有“三六九,遍地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所以含“三”的谚语成语有很多,如“三阳开泰”“三生有幸”……而在国外,“三”,甚至是“十三”都不吉利。西方人抽烟忌讳用一根火柴点燃三支香烟,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厄运会降临到抽第三支香烟的人身上。如果给别人点烟,当点到第三个人时必须灭掉打火机重新点火。为什么呢?这一习俗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据说,英国对南非布尔人的战争中,不少士兵因抽烟暴露目标而被打死,其中大多数人是在点燃第3支烟时被打死的。因为点前2支烟时暴露了目标,并使敌人有时间瞄准,而点第3支烟时就正好被打死。西方的很多酒店都不设置第十三层,第十二层上面便直接是第十四层,宴会厅的餐桌14号紧接12号。每月13号,西方人都感到惴惴不安。13是个不幸而凶险的数字,它源于达·芬奇的名画及基督教的故事《最后的晚餐》,耶酥和弟子们一起吃晚饭,总共是13个人共进这最后的晚餐。第13个人是弟子犹大,他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酥出卖了,使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西方人憎恶犹大,故把“13”这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
贾府下人兴儿告诉尤二姐,宝玉是“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管了……”。贾母批判才子佳人的小说时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若珍宝……”。中国习惯用“掌上明珠”或“心肝宝贝”之类的语言来形容受宠爱的人,突出珍贵珍爱之意。
英语里的“掌上明珠”是“the apple of a person’s eyes”。为什么呢?西方人对苹果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这是个好东西。生活中有“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大苹果,不用看病好好过)”的俗语。神话里有“金苹果”之说。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宝物金苹果最早出现在宙斯和赫拉的婚礼。大地女神该亚从西海岸带回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给宙斯作为结婚礼物,树上结满了金苹果。宙斯派夜神的四个女儿看守栽种金苹果的圣园。以前学生课前会在老师讲桌上摆放一个苹果以示尊敬,老师对送苹果的学生也会另眼看待。苹果如此之好,以至于后来又增加了“瞳孔”的含义。所以把他们的“apple”译成“明珠”或“宝贝”是有道理的。
中国历来把狗和奴性十足、媚上欺下联系在一起,创造了“狗奴才”“走狗”“狗东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咬吕洞滨”等诸多含有贬意的表达方式。关于狗的一系列成语能清楚地表达出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如狗苟蝇营、丧家之犬、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血喷头、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胆包天……贾探春骂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贾迎春的丫鬟莲花讽刺柳家的“晴雯姐姐要吃芦蒿……你狗颠似的亲捧了去。今儿反倒拿我作筏子,说我给众人听。”薛姨妈骂薛蟠“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谁知你三不知的把陪房丫头也摸索上了……”。贾琏有点生活作风问题,被贾母责备:“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
而西方人却十分喜爱狗,在他们眼中,狗是忠诚可靠的象征,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家庭的一员。它们一生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狗出生,要举行命名仪式,有医院、服装店、狗旅馆、狗食超市、美容院、狗的婚介所,还有狗的公墓。很多单身男子提到自己的狗用“她”,反之,单身女子称自己的爱犬为“他”。西方的孩子们从小最喜欢听的故事叫“义犬救主”。西方用狗指代人时常含亲昵之意,有谚语为证: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都有得意时)。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在英文里,凡是和“狗”连在一起的表达方式,大都是褒义的。比如,“Top-dog”(胜利者)”;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立功者受奖);He worked like a dog(他工作很卖力);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凡事讲求实际);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老年人做事有经验)。
狗老了,不能看家护院供人消遣了,中国绝对“物尽其用”,吃了它。中国人自古爱吃狗肉,到处有狗肉馆,有爱吃狗肉的名人,如郑板桥、刘邦、康熙……这在西方绝对是骇人听闻的。
不论古今中外,当有亲朋好友故去,活着的人不忍心用“死”这样直白的字眼,而选择使用委婉语。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把原来显得粗鲁、不吉利或令人不快的表达方式转成委婉含蓄的说法,使得语言温和悦耳,或者把话说得拐弯抹角,使得语言典雅一些,易于听者接受。
英国是委婉语的故乡,英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很多,如:fall asleep,to pass away,to go west ,to go to sleep,to be at rest,to depart,to cease to think,to breathe one’s last,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to run one’s course,to join the majority……
中文里指代死亡用逝世、去世、仙逝、驾鹤西游等词语。《红楼梦》里关于死亡的说法也形形色色,有些说法甚至颇有诗意。秦可卿死后,丫头回王熙凤“东府荣大奶奶没了”。众人劝痛失儿媳的贾珍:“人已辞世哭也无益”。贾宝玉中了魔法,赵姨娘幸灾乐祸地说:“哥儿已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鸳鸯拒绝贾赦时发誓“服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她的死叫“殉主”。王熙凤哭惨死的尤二姐:“狠心的妹妹!你怎么丢下我去了,辜负了我的心!”贾迎春的死有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自尽的尤三姐是“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小丫头回宝玉:“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小太监传谕出来:“贾娘娘薨逝。”
林黛玉父母双亡,无亲无友,自幼寄居在舅舅家。《简·爱》的女主角也是如此。表面看来,林黛玉的锦衣玉食和简·爱的悲惨遭遇似乎毫无相提并论的必要。简·爱寄人篱下,受尽富有的里德舅妈的虐待,最终被扫地出门,饥不果腹地呆在寄宿学校,沦为平民。林黛玉深受贾母疼爱,甚至饮食起居比诸位小姐还受优待。
但在这样势力的贾府,自尊自爱的黛玉还是过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因为她也觉出“我又不是他们这里的正经主子……我是一无所有……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没有人敢像欺负简·爱那样明目张胆侮辱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还活着。连黛玉的丫鬟紫鹃都说:“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此外,黛玉个人魅力和品貌才华也令她比平凡的简·爱稍受尊敬。连里德家的佣人都说简小姐的地位还不如一个仆人,如果自尊自爱的她是个“漂亮又活泼的孩子,虽然同样要靠人养活”,里德太太对她会更容忍些。
但是即使有保护伞,舅妈王夫人看到宝玉的丫鬟晴雯眉眼长得有些像黛玉就把她赶出贾府致死;王熙凤查抄大观园时告诉下人不许查抄亲戚的住所,他们没有去宝钗的蘅芜苑,却进了黛玉的潇湘馆;贾探春细数家人亲戚的生日却单单忘了黛玉的生辰;黛玉进贾府那天一个舅舅也不肯见她……。归根结底,因为黛玉无依无靠无钱无势,纵然才高貌美,也会被人小看。不论贾府还是里德府,“上下都是一双富贵眼”,不讲亲情,只谈钱,黛玉和简·爱的遭遇基本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二人的自理能力不同最后导致二人结局不同。林黛玉由于时代局限性不能离开豪门自谋生路,最终以小姐身份死于贾府;资本主义社会的简·爱由于获得自由和一技之长,能自力更生地清贫度日。
曾有人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笔下的唐璜相提并论,因为两者的一生均与很多女人有瓜葛。宝玉和唐璜的确都被女人包围,都爱慕女人,但二者对女性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谈“性”,一个讲“情”。
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他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村姑和小姐,但他终于被鬼魂拉进了地狱;他本质上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点。
贾宝玉把女人当人,理解女性,同情女性,保护女性。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宝玉对女性的态度:“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益日甚矣……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在贾政及世俗的眼光看来,贾宝玉就是中国的唐璜。其实他看似多情实则尊敬异性,不以占有女性为目的,对爱情也忠贞不渝,最终出家为僧。这和唐璜是有本质区别的。几千年来被否认的女性价值,仅仅在宝玉眼中反映出来,他忧虑深远,为女性扼腕叹息。
“红学”既是语言的研究也是文化的研究,《红楼梦》里有句话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不妨改成“世事对比皆学问,勤于思考即文章”。学语言更得这样,不仅要有语言知识还要懂文化背景,多比较,多动脑,功到自然成。
[1]曹雪芹.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
[2]胡山林.文学欣赏导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3]谢大任.汉英对等成语小字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4]朱维之.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5]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1997.
[6]拜伦.唐 z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王国维,等.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8]唐德根.西方文化与礼仪[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9]郭建庆.中国文化概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校对:王岩云
Enjoyi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and View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Xin Renchun
Many articles have made comment on"a dream of red mansions",but most of them focus on character analysis,languag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search,this paper compar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novel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in order to promote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ilver spoon;gem;apple;pearl;taunt
I0-05
A
1673-1573(2012)03-0028-03
2012-07-03
辛任春(1979-),女,山西洪洞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