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引发的思考

2012-08-15 00:50李聪亮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教育

李聪亮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

新课标背景下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引发的思考

李聪亮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

古代文学课程是弘扬中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窗口,是后人领略先贤们智慧结晶和深邃思想的门径。时代飞跃、学生需求、教学现状、教育改革等使得古代文学课程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增强古代文学课程的时代性;师生角色转型;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是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思考

著名学者钱穆说过:“当知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无存在。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一种文化争存。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知道作为民族生命渊源的文化,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教育传递的就是文化的力量,民族的信仰。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阔步前行时,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的高校必然面临着各类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伴随着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 增强丰盈鲜活的时代性是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灵魂。它深邃的思想与广博的情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文学中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优秀作品所体现出的高尚的情操、美好的人格、坚贞的品质以及民族特有的智慧、坚韧与顽强。对当代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品格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已然发生巨大变化,象征民族文化精魂的中国古代文学风采依旧,却又黯然失色。一则是因为古代文学在时间上与当代社会距离日益遥远,这种距离感使极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的大学生对古代文学学习的兴趣较之以往热情不再,“国学”成为冷门,更不用说很多学生的古代文学根底日益薄弱。在很大一部分学生观念中,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脱轨,学习古代文学远不如学习法律、经济等课程更能直接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于是,老庄、名著纷纷让路于所谓的时尚、实用。一则是古代文学课程因其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局限,使文学课堂较之其他课程略显陈旧,甚或乏味与枯燥。在具体教学中,很多古代文学教师重视文学史而忽略作品的赏析讲解,而且作品赏析过于重视社会性和政治性、阐释流于空泛,陈旧模式断送了古代文学的丰富性和生命力。各种因素使得古代文学课程发展举步维艰甚至逐渐陷入困境。

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它脱离了古代文学可能具有的时代性,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师在古代文学作品的讲授中,要重在发掘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可贵的、崇高的可供学生汲取的精神与力量。重在宣扬优秀作品所传递出的智慧、美感和可陶冶学生性灵的文采与神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文修养这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一个层递性的有机链环,不能有所偏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再到悦神悦志,逐渐感化培育学生对古代文学中人文精神之领会、把握,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2]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应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世界。使古代文学重新以鲜活的姿态和蓬勃的生机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 传统师生角色的转变是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导向功能。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尤其是教授古代文学的教师更加注重传统观念的沿袭。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的是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型。

一是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转换。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的过程。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论,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高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思想、情感的传播者、培养者与领路人,在课堂上应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古代文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中要通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向学生传递崇高、信仰、人格、情操等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在真正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尊严;教会学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循循善诱”,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二是学生在课堂中角色的转化。传统教学中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学习中的积极优秀的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的缺失。古代文学教学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最大成功。但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不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学生的地位受老师的操纵,带有强烈的被动性。传统教育模式的沿袭与传统知识的过度灌输忽视了学生发现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与老师平等对话,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教育的作用在于挖掘出学生身上的潜能,达到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高校教师应该扭转传统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古代文学这样一门最具感性化、个性化、独特性与生动性的课程,更应该以教师全新的观念为指引,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己体验、领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 创新教学方法是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核心

“赵括学古法而墨守前规,霍去病不屑学古法而心兵意匠,来护儿我用我法而后征验于古法,岳飞既学古法而出奇通变不为所囿;造艺、治学皆有此四种性行,不特兵家者流为然也。”[3]造艺治学四境界值得我们玩味。教本无定法,学也无定格。而教已成“定法”的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看来是势在必行。

1.运用现代化手段激活古代文学课堂。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中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发展的空间。互联网可以有效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达到各类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古代文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这是新世纪带给古代文学的一个机遇。虽然现代化技术手段给当今的教学带来各种便捷与新鲜,但如果在教学中过分依赖课件制作,过多、过乱的课件内容不仅会使教师本人难以驾驭,失去教学个性,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被扼杀。“总之,所有教学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我们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4]

2. 用课程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兴趣及方向。古代文学课教学改革时应建立一个以基础课和选修课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与专题讨论为提高的网状教学体系。为了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以及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偏好,在完成《中国古代文学》《历代文学作品选》的学习之后,还可开设富有特色的《中国诗歌史论》《中国小说史论》等专业限选课程,以及《陶渊明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等专业选修课程,来强化、补充《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线观看名师的授课、讲座等以拓宽眼界与知识面,领略大师风采。全面推广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

3. 开列国学经典阅读书目,通过课程作业和小论文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诚然,教育技术现代化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但海量资料不能替代阅读原典的心灵感悟。以机器为知识载体,感受不到教师的学养、才情和魅力。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不能哗众取宠,忘却根本。读书始终是学生的第一要务。让学生学会选书,学会读书,学会评书,甚至学会写书是我们的目标。开列国学经典阅读书目,让学生宝贵的时间不至于浪费在漫无目的的选择上,给他们指明方向。同时,通过课程作业可以督促学生课后练习,思考。以小论文的方式完成课程作业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积累经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要调整改革方向,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师生角色转型,不失时机地选择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人生教育、道德伦理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审美情操教育、多样文化态度教育等。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鼓励与肯定学生的进步,从而收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效果。

[1]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9.

[2]秦惠娟,刘金培.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09(1):31.

[3]钱钟书.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M].北京:三联书店.1999:355.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9.

Opinions on the Reform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Li Congliang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is the window to publicize Chinese culture.With the changed ages and the changed need of students,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face a great challenge.So,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heighten the epochal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to transfer roles of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o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etc.All of thes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when reforming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course reform;consideration

G642.0

A

(责任编辑:郑英玲)

1672-6758(2012)10-0022-2

李聪亮,硕士,讲师,天水师范学院。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课程教育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