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等西方国家联合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事件的历史考察

2012-08-15 00:47:16
长治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莫斯科阿富汗

吴 媛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美国等西方国家联合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事件的历史考察

吴 媛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1980年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22届奥运会与以往的奥运会不同,它是在主办国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下召开的。美国以此为借口,将这场体育赛事当作反对苏联扩张,谋求国家利益的战略工具,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拥有和平和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奥运会进行了抵制,给奥运史上记下了黯然神伤的一笔。

美国等西方国家;联合抵制;22届莫斯科奥运会

一、奥运会史上的政治抵制

奥运会上的抵制由来已久,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频繁和明显。[1]历史上首次抵制奥运的事件出现在1928年。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奥运会召开期间,英国女运动员集体抵制,理由是原本计划中10个女子竞技项目被缩减为五个,这次抵制奥运的行动源于体育竞技方面的原因。而首次由于政治原因而抵制奥运的事件发生于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西班牙、荷兰和瑞士由于抗议苏联出兵匈牙利而拒绝参加奥运会。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捷克斯洛伐克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薇拉·察斯拉夫斯卡在颁奖仪式上高调转身,背对正在升起的苏联国旗,以此抗议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市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的抵制,是奥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体抵制行动。与往届抵制不同,本次抵制行动具有强烈的冷战色彩,是在苏联的扩张形势下进行的,成为世界历史上国际政治影响体育赛事的典型事件。

二、抵制行动出现的背景

二战时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取得了对法西斯国家的胜利。但是战后同盟国内部的矛盾逐渐加剧,尤其是美苏之间互为敌手。究其分道扬镳的原因,主要在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于是战时的盟国变成了敌国。之后在冷战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都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2]

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中期,美苏之间的实力对比,美国占有明显优势。美国采取攻势,对苏联进行总体性的遏制。苏联由于实力处于劣势,基本上采取防御战略。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军事、经济实力增强,而美国由于陷于侵越战争泥潭和经济、财政危机,霸主地位由盛而衰,美苏的战略态势发生根本变化,美国由攻势转入守势,而苏联则由守势转为攻势,企图取代美国称霸世界。进入70年代,由于尼克松政府实行收缩战略,带来了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而苏联趁美国战略收缩之际,实施扩张战略,增加军费开支,扩充军事实力,向第三世界展开了猛烈的扩张攻势,置美国于措手不及的被动地位。[3]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举办临近时,苏联趁美国受困于伊朗人质危机之际,不用代理人,直接出兵南部邻国阿富汗,达到了苏联这一时期的扩张顶峰。1979年12月27日晚7时,五千名苏军空降到喀布尔,入侵并未遭到有力的抵抗,几天之内苏军就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战略要地。苏联认为它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同美国在别的国家进行干预并无二致,美国不会采取行动或者回应。但是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利益使得苏联的设想被打破。美国在阿富汗的利益在于“让阿富汗在东西方之间继续其传统的平衡作用,相信尽管阿富汗同苏联关系密切,但这种平衡作用仍将继续。”[4]而苏军大举入侵严重威胁了美国在中东的切身利益,总统卡特扬言为了美国的安全要使用一切手段包括军事力量来反击这种侵略。美国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包括毒制式导弹在内的新式武器,还决定向中东波斯湾地区部署常驻舰队并派遣海军陆战队前往阿拉伯海。美国还增加军费,加速研究中子弹,发展巡航导弹等,并召回了驻苏大使,呼吁全世界联合抵制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种种措施,都是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强烈抗议。

三、抵制事件的过程

(一)抵制开始

苏联在一战后是不屑于参加奥运会的,他们认为奥林匹克是资本主义的“玩物”罢了。但是二战后冷战初期,苏联逐渐改变了态度,竭力争取奥运会的主办权。在1962年的一次投票选举中大部分选票都赞成由莫斯科来主办第22届夏季奥运会,当时正是东西方缓和的高潮时期,“以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友谊为宗旨的奥林匹克顺应这一国际关系的新形势做出这一决定是极为自然的”。[5]

1975年3月,莫斯科就成立了奥运会筹委会开始对各项工作进行积极的准备,兴建和改建了许多体育设施,使莫斯科体育场馆有了很大发展,于此同时还整修了城市建筑,改善了交通运输网。1974年10月27日,国际奥委会在维也纳举行第75届会议,对第22届夏季奥运会会址进行最后的裁决,在与美国洛杉矶的竞争当中,莫斯科获得了胜利。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能让莫斯科承办此次奥运会,是社会主义的胜利,要使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为“和平与友谊的崇高理想提供新的动力”。[6]

但是苏联没有如愿。在承办代表友谊与和平的奥运会时,又同时违背了和平友谊的原则,苏联于1979年12月25、26两日向阿富汗空运10万军队,27日全面出兵,“他们坚持说自己是受邀来保护阿富汗免受中国和美国军队的侵扰的”。[7]这样赤裸裸的军事入侵事件,受到了来自全世界范围的抗议,尤其是西方国家,要求苏联立即撤军。12月29日,美国总统卡特警告勃列日涅夫,如果不停止军事干涉,美国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并且会全力阻止其他国家的参与。同时卡特也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施压,要奥委会推迟或取消莫斯科奥运会。“美国政府给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发布信息,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反抗苏联在阿富汗的行为,要求他们支持奥运会从莫斯科移走”。[8]美国总统卡特甚至威胁运动员说,如果他们到莫斯科参赛,就要没收他们的护照。面对如此巨大的抵制压力,基拉宁和国际奥委会仍坚持奥运会已经授予了莫斯科,而不是苏联政府,所以仍在莫斯科举行第22届夏季奥运会。1980年春天,基拉宁勋爵为了争取所有的国家都能参加这届奥运会,分别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以及美国总统卡特在莫斯科和华盛顿举行会谈。然而一切努力最后都以失败告终。[9]

(二)抵制的形式与规模

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浪潮和形式都是空前的。奥运会开幕前,英、法、日、西德、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积极响应美国拒绝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中国、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也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拒绝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的具体表现有:第一,美、英、日、西德、澳大利亚的许多人取消了参观莫斯科奥运会的订票;第二,美国、比利时、西德、澳大利亚等国的邮政机构停止了印刷或发行莫斯科奥运会的纪念邮票;第三,美英和加拿大的广播公司还取消了转播莫斯科奥运会的合同;第四,美国还宣布所有的商业机构将停止向苏联出口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品;第五,1980年7月19日美国政府于莫斯科奥运会开幕前夕的16日、17日,在费城举行国际田径赛,邀请所有参加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运动员参加,对莫斯科奥运会的影响重大。莫斯科奥运会很不幸地成了奥运史上一次投资最大,收益最小的奥运会,是一次“残缺”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承认的147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公开或拒绝参加的有2∕5,参赛的仅有81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数字甚至低于20年前罗马奥运会的参赛水平,运动员仅为5872人。”[10]

奥运会开幕以后会场内的抵制也十分明显。首先,在开幕式与闭幕式上,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英国、爱尔兰、意大利、瑞士、安道尔和西班牙等国运动员在开幕式和闭幕式入场式上,打出的不是本国国旗,而是奥林匹克的五环旗。奥林匹克五环旗的交接也是惨淡收场。8月3日的闭幕式上,按照惯例,会场上要升起下届奥运会主办国旗,但是由于美国的抵制行动,反对莫斯科赛场上升美国国旗,结果一反惯例没有升起下届奥运会主办国国旗,只是升起了洛杉矶市市旗。再者,比赛过程中抵制的阴影也随处可见,比如:第一,在自行车4000米个人追逐赛中,获得前三名的瑞士、法国、丹麦的运动员,他们恰是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的国家的运动员,由于三国奥委会决定在此次奥运会上任何仪式都不得使用本国国旗和演奏本国国歌。结果颁奖时只能代之以五环旗和会歌,这都是奥运历史上空前的;第二,有的比赛项目甚至不能反映世界实际水平。尽管本届奥运会打破了一些世界纪录,但是由于实力雄厚的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缺席”,比赛水平大打折扣,人们评论说:莫斯科奥运会金牌贬值达50%。由此可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规模上莫斯科奥运会受到的抵制都是绝无仅有的,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四、抵制事件的实质和影响

1980年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与此前发生的其他抵制事件是不同的,它是在冷战态势下,由于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各个大国把奥运当成了一个新的角逐战场。奥运会成为了牺牲品,抵制则成了强有力的反攻武器。与被抵制国家的关系的恶化,客观上影响了抵制国家本身的发展,因此对哪一方来说都是弊大于利。

虽然苏军入侵阿富汗是极其恶劣的事件,但是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应该利用抵制奥运会这样的方式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入侵他国与抵制奥运会都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的。

奥运会本是世界交流的体育的一个盛会,文化与文明在这里交汇,也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展示的舞台。但是抵制的出现使得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没有了平台,交流也遭到了阻碍。

各个大国牺牲了体育精神,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也给奥运发展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莫斯科奥运会之后的下一届奥运会由美国洛杉矶承办。而莫斯科奥运圣火一熄灭,苏联就开始要求制裁美国,其中包括将1984年的奥运会从洛杉矶转到其他地方。但新上任的萨马兰奇主席也抵制住了压力,仍然坚持国际奥委会的决定。他回忆到:“报纸上不断地重复‘抵制’这个词,与此同时,国际政治局势因为里根在欧洲部署中运程导弹而顿时紧张起来。舆论界吵得沸沸扬扬。军备竞赛升级对谁都没有好处,尤其与我的恢复奥运大团结的观念相抵触。1983年7月斯巴达运动会开幕式前,就连苏联部长格拉莫夫在莫斯科的乌克兰饭店接见我时也表示,抵制一词不存在于苏联,他们不想体育和政治混为一谈。这番话听起来是好兆头,不过我一点也不相信。”[11]1984年5月8日苏联国家奥委会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作为对西方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回应,相应的前后有民主德国、越南、蒙古、老挝、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南也门和古巴等等1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虽然洛杉矶奥运会受到抵制情况较莫斯科奥运会来说是轻的,但也给其造成了坏的影响。甚至也给1988年汉城奥运会投下了阴影:朝鲜以及古巴等国家也仿效抵制,拒绝参加汉城奥运会。

因抵制而失去比赛的机会,对运动员来说也许是终生的遗憾。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参加奥运会与其他高水平选手同场竞技是自己运动生涯的头等大事,为了参加奥运会,至少要准备4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一个运动员出现成绩高峰的时间和次数都是有限的。如果错失了一次,也许在整个运动生涯中都再也没有机会站在奥运会这个代表世界运动之巅的舞台上。“抵制事件——对某一目标采取的联合行动——其政治目的是要使被抵制的目标遭到破坏。但是,奥运会抵制事件恰恰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那些政府领导人似乎在对被攻击的目标说,为了惩罚这个目标,他们愿意剥夺无辜运动员的参赛机会来惩罚自己。”[12]美国就惩罚了自己,许多美国运动员都对美国总统卡特发起的这项抵制表示了不满,甚至有些人勇敢地提出了法律诉讼,但是运动员的意见却动摇不了政府的决心,抵制势在必行。

[1]陈晓琴,薛奇.奥运会规避抵制的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09,(2):15.

[2][4]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中[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1003-1010.

[3]刘颖.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第三次战略调整[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9,7(3):16-17.

[5][6]齐传贤.穿越奥运的时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254-255.

[7][8](美)阿尔弗雷德·塞恩.权利、政治和奥运会[M].贡娟、宋健、孟爽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56-157.

[9][11](西)萨马兰奇.奥林匹克回忆[M].孟宪臣、汤永贵校.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17.

[10]第29届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办公室.历届奥运会安全事件回顾[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55-157.

[12](加拿大)理查德·W·庞德.奥林匹克内幕:奥运会幕后的政治、丑闻和荣誉[M].屠国元、马新强、汪碧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0):99.

Historical Survey of the United States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Boycotting on the 1980Moscow Olympic Games

Wu Yu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Shanxi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062)

The 22nd Olympic Games which was held in Moscow in 1980 wa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Olympic Games,itwas hel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oviet's invasion of Afghanistan.The United Stateswhomade this sporting as an excuse to oppose to Soviet's expansion,and to seek strategic interests,wa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to boycott on the Olympic games which is fulled with the spirit of peace and progress.Itwas a note of sadly story in the Olympic history.

United States and otherWestern countries;boycotting;the 1980Moscow Olympic Games

K712

A

1673-2014(2012)04-0086-04

2012—05—10

吴 媛(1986— ),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国史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莫斯科阿富汗
美国正在窃取阿富汗的钱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环球时报(2022-05-18)2022-05-18 15:21:05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车“游”
环球时报(2019-04-22)2019-04-22 06:16:58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第三只眼看莫斯科
头脑奥林匹克
“变现”奥林匹克
阿自杀袭击频发
环球时报(2012-04-06)2012-04-06 14: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