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君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59)
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仓库的规划与布局、仓储商务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储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它注重加强学生的核心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物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除了要全面系统掌握仓储管理相关基础理论,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运作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的物流专业本科生实践机会并不多,这样,他们虽然从教科书上系统地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到了具体的企业、具体的工作情境下,由于仓储管理实践往往比教科书上的内容要具体,他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能使学生在学习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加对实践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的操作和设计运用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有关案例,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传统教学法一般是较正式地阐明基本概念和理论,讲授过程中辅之以提问和例子来启发思考和帮助理解,通过课上练习和课后习题作业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则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它通过对具体情境下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投入到案例讨论中,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它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对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活动过程的描述。
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具有优势,因此,结合仓储管理课程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案例都或多或少蕴藏着相关的理论。分析案例就是为了阐发事理,从具体的案例中推导出一般的原理,揭示案例蕴含的丰富思想及实践方法,探究某一仓储管理理论或实务的普遍意义,这是分析案例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选取一些经典的仓储管理案例,具有示范的功能。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的仓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经验与教训,能反映出仓储管理活动的规律,这些规律与方法,对其他仓储管理实务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仓储管理案例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研究仓储管理案例首先是采集大量的案例然后进行精选。优秀的案例,往往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其中。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的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仓储管理案例是提供仓储管理知识的,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学习研究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启发和暗示,使学生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
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仓储管理实践案例,师生双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能够揭示仓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总结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因此,合适案例的选取与课程上具体环节的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笔者五年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总结了在组织仓储管理案例教学时应遵循的几个步骤。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案例。仓储管理课程除了注意吸收和引进国内外仓储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外,还侧重对企业仓储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因此需要不断将仓储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引入到教学中来,以真实的背景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配合教材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选择最新、典型的仓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案例,确定并列出本节案例分析需要讨论的问题。选择的案例要有启发性、典型性、具有讨论与研究余地,能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确实提高仓储管理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笔者围绕着课堂上要讲的知识大量阅读案例,找到能够恰当地反映相关知识点的案例并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总结归纳出要相关的原理,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案例提出具有相应逻辑结构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一步地得出所学理论。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提出,渐次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相应的理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的。
教师选定案例后,将案例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打印出来,在讨论课前至少2周将材料发到学生手中。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是每5—6人为一组,人数太多或太少效果都不会很好,人数太多,有的组员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人数太少,则达不到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目的。组长由各小组自己推选,组长主要起组织协调作用。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案例,教师要参与到各小组,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各小组经过热烈地讨论,最后形成达成一致的结论。各小组还要自行确定讨论结果的总结发言人,并做好宣讲的准备工作。为增强宣讲的效果,教师可要求各小组必须制作精美的PPT来辅助宣讲。PPT的制作要求字号、颜色、背景搭配协调,内容言简意赅,避免满页全是文字,一定要进行要点的提炼。
教师应事先确定好宣讲的场所,如教室或会议室,宣讲场所要包括一些必需的设施,如电脑(装有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及其他所需物品。各小组按教师指定发言顺序依次派代表上台宣讲本小组讨论的结果,本组其他同学可以对宣讲内容进行补充。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注意宣讲不是给老师一个人讲,而是通过宣讲,阐明该组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引起其他同学进一步思考是否同意他们的看法和观点,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调动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案例思考中来,敢于否定和批判,大胆阐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同时还要做好方向的把握,即讨论一定要围绕案例,不要出现跑题及无谓的争论。若要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予以制止。
宣讲完毕,教师可以对各小组宣讲内容和宣讲效果进行指导、点评,但这并不等于公布案例讨论题的标准答案。因为组织的仓储管理实践活动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的管理情境下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就不同,所以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教师可以将案例所蕴含的理论知识点和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讲解出来,但教师指导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化,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点评,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对讨论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倡导和鼓励继续研究,引发学生课后的进一步思考。
在笔者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引入案例教学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在答辩式的讨论中,同学们开动脑筋,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强化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为今后从事仓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韩翔、浦徐进:案例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张继等:案例教学在公关课程中的应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1).
[3]真虹、张婕姝: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