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晓南矿 辽宁 铁岭 112700)
煤矿属资源采掘业,基于煤层赋存的差异性、生产的复杂性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开展对标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意义。煤矿企业对标管理是以煤炭行业同类井型的最优矿井和本企业历史最优指标为标杆,通过吸纳先进单位的指标信息和管理标准,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从而促进企业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煤矿企业推行对标管理的意义在于拓宽视野,向外对比,向内挖潜,把精细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借鉴优秀企业单位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经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管理方式的整合,从而缩小与标杆之间的差距,实现管理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行对标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宜的标杆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标杆的选择应以具有可比性为前提,不能脱离企业自身的现状,否则是不切合实际的。为此,在选择标杆前必须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以确定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主要是收集本企业近年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采集全国同类矿井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对比,从而认清自己所处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自然情况、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发展水平等。首先,了解矿井基本情况:主采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地质构造类型、水文地质类型、主采煤层煤种、瓦斯等级、自燃发火特征、开采深度、核定生产能力、矿井投产年限等。其次,企业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资源配置情况:职工人数、人员结构、原煤人员,掘进、采煤、运输、提升、洗选加工方式和能力等。再次,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情况:产量、成本、工效、采掘运机械化程度、利润水平等。最后,通过行业交流、查阅资料、考察调研,了解煤炭行业的现实发展状况。
在摸清企业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定位,找准自身的行业坐标,为选择行业优秀企业中与本企业规模相当的企业作为对标管理的标杆做好准备。
经过现状调查分析制定企业对标管理工作计划。计划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组织安排、资源配备、时间进度、工作要求等。对标计划要与本矿的经营方针保持一致,并符合上级组织的全局发展战略。应针对企业的不同管理层面所关注的关键问题综合考虑,使制定的计划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成功率。
通过现状分析预测企业提高发展水平的能力和条件,围绕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收集数据信息,确定企业追赶和超越的目标是对标管理的核心工作。选择行业公认的先进矿井进行调查,筛选出标杆矿作为信息交换和对标合作的伙伴。
内部对标:煤矿内部不同的班组之间、区队之间、部门之间存在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之间的异同之处,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实施企业内部对标管理。企业的每个组织单元都有区别其他单位的先进性,标杆除了是业界的最好水平外,还可以将企业自身的最好水平作为内部标杆,通过内部单位之间的对标,不断超越自我,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炼升华。
外部对标:一是与竞争对手的对标。因为与竞争对手有着相同的产品和市场,对方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方案的信息,指标获取的难度较大。可以通过内部渠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等方式,收集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指标和标准。向行业先进企业学习,剖析经营管理过程,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对标赶超。二是与同处于煤炭行业但不在同一市场的煤矿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分析业绩数据,在理解对标对象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衡量自己与标杆矿业绩的差距。三是与不相关的企业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这种方式适用于就管理的某个过程进行专项对标。
纵向对标是从本企业的历史指标数据中,筛选出最优值进行对比,结合生产工艺过程、消耗定额等综合评价,找出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纵向对标的关键在于细化指标内容,要从最基础的作业环节入手分析对标数据,因为环节越细化则客观性的影响因素越少,越容易找出差异的原因。
横向对标是在企业外部合理选定标杆单位,选择关键指标制定对标计划进行对比。以指标差距为载体,采用模型分析、比率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找准“症结”所在,制定整改措施改善管理。
通过走访调研收集标杆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生产流程图表、管理手册等信息进行分析。找准改进和提升的内容及目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提升方案,完善各岗位工作流程。对标是创新管理的内在驱动力,在对标工作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对标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
所谓对标管理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标,二是标准。确定对标指标是基础,改进和完善管理标准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提升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在建立对标指标体系时,应针对煤矿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将安全、效益和成本作为重点和关键加以控制。开展对标管理活动,要强化责任落实,应将对标指标层层分解,向各管理部门、区队、班组、岗位落实责任,搞好不同层次的对标,抓好对标过程和环节,跟踪对标信息反馈。
煤矿对标管理的指标体系包括:安全对标:百万吨死亡率、千人重伤率、千人轻伤率、非伤亡列级事故率;生产对标:原煤产量(其中机采产量)、掘进总进尺(其中综掘进尺)、入洗原料煤量、商品煤量;质量对标:原煤灰分、商品煤灰分、商品煤发热量、产品质量投诉率(顾客满意度);成本对标:原煤单位成本、商品煤单位成本、可控成本费用、原煤生产电耗、原煤生产水耗;效率和效能对标:原煤生产效率、矿井水排放达标率、煤矸石排放达标率、瓦斯抽放利用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经济效益对标: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润率;职工收入对标:员工平均工资、员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选择标杆企业各类指标的最优值作为对标指标,也可以采用本企业指标的历史最佳值或者上级组织下达的控制目标作为对标指标值。通常情况下,对每个考核项目下的每项对标指标确定四项目标值,即:本企业年度目标值(M)、本企业历史最优值(R)、标杆企业最优值(C)、行业重点企业平均值(L)。
将所有关键指标项目按照对标计划进行组合排列,形成综合对标指标体系,作为制定对标实施方案的依据。对标实施方案应包括:对标工作的目的、范围、依据、过程控制和绩效考评方法等。标杆的选择和年度目标的确定要本着可比性、可衡量、可实现的一般原则。应由员工或团队参与目标的设定,使员工认同目标,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目标。对标标杆的选择应当瞄准同行业、同类型一流矿井的优秀管理模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指标。
通过对标活动对企业管理进行科学诊断,将确立的对标内容与标杆单位完成情况及自身历史水平,进行纵横比较、差异分析,然后将指标划分为优势指标、居中指标、薄弱指标,逐一分析影响指标值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对排名靠前的优势指标通过分析总结,提炼成最佳方案加以推广和巩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更新,最终上升为企业管理标准,确保领先地位;对排名居中的指标具体分析,发掘存在的潜力确保指标稳中有升;对排名落后的弱项指标重点分析,开展攻关活动,从指标差异找到管理差距。对涉及企业安全管理、经济效益等关键指标,制定绩效指标考核细则,加强过程控制,通过预测及时发现关键指标的发展趋势,采取针对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通过各类指标数据分析,在剔除不可比因素后,重点分析因管理偏差、流程滞后等主观因素,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及时制定弱项指标提升管理办法,定期对指标产生差异的原因、影响因素和程度、变化趋势等深入剖析,制订纠偏计划及时修正,确保指标水平逐步提高。
首先,按照确定的企业对标管理指标体系,采取统一领导、专业归口、综合考评的方式,设置专业考评工作小组,即:安全指标考评组、财务指标考评组、节能减排指标考评组、质量指标考评组、效率和效益指标考评组,依据专业分工进行对标指标考评。
其次,制定对标活动考评标准。确定本企业年度目标值(M)、本企业历史最优值(R)为对标指标考核标准;以标杆企业最优值、行业最优值作为对标活动考核加分项目,确定各项指标的基本分,考量实际完成情况,采用百分制进行打分。
成长类指标:
控制降低类指标:
式中:A为本项指标的实际完成值;T为本项指标的基本分。
单项指标达到标杆企业最优值的加1.5分,每超1%加0.1分;单项指标达到行业最优值的加1.5分,每超1%加0.1分;单项指标最高得分不超过基本分的1.2倍。
再次,对标活动考核程序。对标考核采取现场检查、数据核实、专业考评组日常考评等方式进行,年度进行综合考评。
第一,对标管理并非完全模仿,标杆企业的做法需要在企业自身文化积淀的约束下进行适当的调整。表现最佳的企业本身也会继续发展,优秀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也在不断地改进。企业应随时监测实施的有效性,所以对标管理是一个只要开始就没有结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二,对标的基础是各类相关指标的设计值、平均值、历史最优值等数据信息,为确保对标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按照业务性质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类统计,由各部门根据管理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筛选和归集,并随时补充完善,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和指标统计数据库,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对标管理的需要。
第三,寻找指标差距分析差异原因并非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改进革新方案,应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从而缩小与标杆单位的差距。对标管理的关键在于借鉴、引进标杆单位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和改进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措施,从井下生产设计开始,到煤炭升井后的洗选加工加强过程控制。
第四,及时对对标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估,将实践中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达不到预定目标则及时分析调整,重新确定标杆、修订对标计划和指标体系进入下一个循环。通过方案调整、绩效考评、制度完善等,建立起对标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管理不断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