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形成原因与对策建议

2012-08-15 00:47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

杨 帆

(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形成原因与对策建议

杨 帆

(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歧视和就业难等问题形成了女性就业困境,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动员社会、法律、高校等层面力量,建立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更希望女大学生挖掘自身优势,提升就业力,摆正心态,直面竞争。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对策

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女性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女大学生正是我国受到良好教育、富于活力与智慧的一个群体。但是,在就业问题中,女大学生经常感到“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难上难”。她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利用,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1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在两会上,多次有代表提出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议案,这一问题得到了党中央政府、地方各级部门和高校的关注,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就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由于整体就业形势和国内外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形成的困境现状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

1.1 与男生相比,相对就业率低

江苏省妇联曾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发放了调查问卷共1300份,统计结果显示男生签约率高出女生签约率的8%。2010年12月,笔者对安徽的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展开问卷调查,涉及女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就业动力,就业难题,就业保障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女生8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8份,有效率为95%,统计发现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5.8%,在初次就业率的统计中,比男生就业率低9%,在理工科专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可以窥见,女大学生生就业率远不及男生。

1.2 就业过程充满艰辛

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找不到工作,而是与男生比,其就业过程相对缓慢,遭受挫折和冷遇的次数多,付出的成本多。在对安徽省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女大学生曾因性别条件受到用人单位的排斥,其中遭拒绝10次以下占86%,11次以上占10%。

1.3 就业质量低,就业层次不高

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拟付工资水平低,造成女大学生不合理的低层次上岗。据麦可思-腾讯在2009年11月到2010年 2月关于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在同等工作条件下,女大学生的工资和福利低于男生,其中,签约民企的毕业生女性月薪比男性低370元,国企女性月薪低357元,签约于电信及电子服务企业的女大学生月薪比男性低420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不少女生被迫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来获取工作,丧失了发展机会。

1.4 就业准入条件高

女大学生就业虽面临困境,但在就业中仍需面临严苛的条件要求,一要学识和能力突出,其就业状况的改善强烈依赖高层次的学历资本;二要形象气质均佳,不存在丑女危机;三有承受就业隐形附加条件的能力,如“无男友,可出差”、“五年内不生育”等。

数以万计的女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给社会、高校和家庭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倡导“性别意识主流化”的今天,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也在引导我们反思政府政策、社会主流思潮与现实性别平等之间的差距,这也逐渐成为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不和谐因素。这种困境严重浪费了高校、社会和家庭的人才培养成本,滋生了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大学生不值钱,不如卖苦力”等情绪,使得家长对大学生群体的期望值逐步下降,给高校学风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同时,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对女生本身的伤害是明显的。当大学四年的辛苦学习不能换来相应的就业机会时,她们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步放弃自己的追求,甚至滋生不正确的认识,这对其在校学习积极性和走向社会发展事业的信心是一个极大的伤害,有的甚至产生对社会政策的不理解。

2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形成原因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从就业环境说,女大学生就业受国家整体就业形势影响

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长期辐射性影响依然存在,并在美国经济复苏较预期慢、欧元区面临主权信贷危机、新兴市场通胀上升及政策逐渐趋向紧缩等影响下,国际经济仍处于一个震荡波动的区间,这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教育部从有关省市和高校了解到的毕业生需求情况看,金融危机的长期辐射性影响已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不利因素。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在继续增加,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0万,2010年达631万,2011年毕业生超过660万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1]

2.2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缺位,男女就业机会的实际平等尚有差距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推动,中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女大学生才有了与男生平等就业的机会。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现实中女性权利的充分实现。政府保护了妇女权利,但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负担,使得本来出发点好的法律条文在经过用人单位的“合理”利用后,反而成为妇女就业权利实现的羁绊。同时,原则性强的法律规定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可操作性,缺乏对性别歧视含义和范围的准确界定,让一些用人单位有“空子”可钻。许多用人单位认为接受即将走向家庭生活年龄段的女大学生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常以结婚、生育、教育孩子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这说明社会为女性角色分工提供的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2.3 社会性别偏见和歧视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因素

在劳动力市场上,当相同的人(事)得到不平等的对待或不相同的人(事)得到相同的对待时,就存在了歧视。[2]在中国,受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社会约定俗成、政治制度、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等诸多因素影响,性别歧视行为在女大学生的现实求职中难以规避。全国人大代表谭琳指出:“妇女就业与再就业难,固然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密切相关,但传统的社会观念对许多人,特别是相关决策者和管理者仍有相当大的影响。”[3]性别歧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活及向上流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恋爱、婚姻、生育等问题,社会观念和家庭生活实际赋予了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也影响了女大学生就业和生育后的再就业。

2.4 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就业市场已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然而,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仍存在观念狭隘的情况,思想、心理和就业准备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结构的缺陷,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关注专业文化课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当他们直面竞争时,往往难寻满意工作,还有许多女生在校期间盲目考证,结果证书一堆却难觅良职。二是期望值过高,她们在寻找就业单位时,将目光锁定在“公务员、公办教师、银行、邮政、证券”等优势岗位,结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胜出几率少。三是缺乏从眼前做起、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待遇,但是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就业岗位定位不准,对未来往往带着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的理想色彩。四是缺乏奉献、服务意识。调查显示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多的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忽视责任担当,奉献精神缺乏,合作意识较差,往往难以被用人单位看重,成为顺利就业的绊脚石。

3 营造和谐女大学生就业氛围的对策和建议

当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境非朝夕之事,而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努力建立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

3.1 社会应给予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强势关怀

首先,各级政府应做好性别平等和性别意识方面的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性别舆论导向。加强“男女平等”国策教育,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使男女平等的就业权利从法律上的平等变为政府决策、社会管理过程中的真正平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摒弃女儿“娇养”的老路,不能事事为其做好规划,让其养成依赖心理,更多教会女儿自立,自强。高校要积极建设有利于女生发展的性别文化环境,塑造高校“两性和谐”的价值观,搭建文化科技舞台,培养女生的人文素养;开展榜样示范教育,帮助女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

其次,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监督体制,为女大学生提供制度保障。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针对女性需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保障机制,由国家、企业、个人合理分担生育费用,使生育保险社会化,可以建立支持女性的就业基金在合理范围内补偿用人单位的成本,解决后顾之忧。同时,用法律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就业领域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执法监察,可以在一些劳动力市场建立监督性别歧视的办公室作为监管机构。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性别平等的机制,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将妇女发展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立法中,提供促进妇女就业的法律保障。[4]目前,中国进入了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导,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社会转型期,政府既可利用经济转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机遇,又可利用社会转型期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为就业提供相对公开透明的法制环境。

3.2 高校建立与市场需求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女大学生就业的教育服务工作

针对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教育需建立与市场需求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将职业教育的观念灌输到高校教学中,提高女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之在竞争中更好地发挥女性潜力。针对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某些专业(如旅游管理、秘书学、护士学、语言学等)可以在专业设置和招生等方面,把握市场对女大学生的专业需求,调整男女招生比例,把就业市场需求和招生培养结合起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工作难的困扰,形成“学习改变就业命运,就业促进学风建设”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帮助女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生涯辅导理念,形成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机构专门化、人员职业化、内容多样化、过程全程化、方式个性化。[5]可以通过讲座、报告会、座谈会、模拟竞聘等就业方面的教育活动,帮助女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就业政策,鼓励先就业,后择业。

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在就业服务中纳入性别分类指导,注重对女大学生困惑心理、挫折心理和偏执心理的疏导,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给予女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高校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就业工作,强化人才培养功能和高校服务功能,帮助女大学生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有利于今后发展的工作岗位。

3.3 女大学生要关注自我努力,重塑新女性形象

在新形势下,女大学生更需要从自我提高出发,树立自信、向上、独立、坚强的新女性形象,提升就业力。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摆正心态,树立“独立自主,自找门路,自主创业”思想观念。随着高校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女大学生应解放思想,摆脱传统的“男强女弱”观念束缚,充分领会国家颁布的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树立理性的自立态度,增强角色竞争意识,敢于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向优秀干练的女学生干部、睿智进取的女创业楷模、勤奋钻研的女科研精英学习。当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时发现,求职时自立的女生在今后工作中发展际遇、工作能力、综合表现相对于依靠家长的女生要好。女大学生要想成功,就必须转换思路,摆正心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其次,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生涯规划目标是大学四年乃至一生前行的动力。女大学生可在老师的帮助下,采用“SWOT”分析理论,归纳优缺点,认清面临的机遇和危机,采取全方面、多渠道的剖析,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进行自我认知,并根据自我的能力、潜能、家庭和社会环境等特点对择业目标进行评估和核查,确立理性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职业,并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教育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反馈,不盲目进取,不胆小退缩,根据目标合理安排大学生活,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提高素养。这样在就业时也不会深陷坚冰。

再次,完善自我,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从心理学上说,素质指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上的先天的特点。[6]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扩展,延伸为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是人们生理的、心理的与人格发育健全程度、知识结构程度、为人处世通达程度等方面特点的综合。[7]在招聘时,用人单位最看重身体健康、思想觉悟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有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会管理善交际、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大学生。这要求女大学生在四年学习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需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女大学生应改变完全囿于书本知识的学习理念,广泛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专业理论,汲取前沿信息,真正具备以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来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增强主动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实践和社团工作,在实践中培养组织、人际交往、表达、文字等综合能力;利用社会和学校经常组织的各项技能竞赛作为锻炼的跳板,敢于创新,增强竞争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合作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女生要树立维权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当对2009年、2010年、2011年毕业生进行调查时欣喜发现,在面对工资收入、晋升机遇、岗位选取等职业利益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学生数每年以7.2%的速度上升,而且取得的成果也是明显的。这也告诉女大学生在对法律规定理解的基础上,应依据相应的政策法规选择和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合理的权益,树立自信而独立的人格。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女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找工作难,就业难”这样一个过程。诚然,这是一个国家在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教育普及化而带来的困惑性的社会问题。所以,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境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更需女大学生不断地按社会要求去塑造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地区和岗位,以实力证明自我价值。

[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0-11/29/content_1755472.htm.

[2](美)安塞尔·M·夏普,查尔斯·A·雷吉斯特,保罗·W·格兰姆斯.社会问题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50.

[3]谭花蓉.从经济学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4).

[4]Hilary Charlesworth,Are Women Peaceful?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Women in Peace-Building,Feminist Legal Studies,[J],2008,Volume 16,Number 3,PP.347-361.

[5]Spencer G.Niles,Using Super′s Career Development Assessment and Counselling(C-DAC)Model to Link Theory to Practice,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and Vocational Guidance,[J],2001,Volume 1,Numbers 1-2,PP.131-139.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096.

[7]唐晓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73.

AN 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REAS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DIFFICULT EMPLOYMENT POSITION UNDER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YANG Fan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uorism Culture,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Nowadays,under in the gradually austere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s students’ employment circumstances,the discrimination and the troublesome problem in employment that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ncounters became disharmonious phenomenon in structuring harmonious society,obtained society′s universal attention.Solv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difficult employment position need to mobilize stratification plane strengths and so on society,law,university,establish safeguard employment of long-effect mechanism.We also hope that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unearth their superiority,promote employment strength,square point of view,face competiti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Difficult employment position;Reason;Countermeasure

G646

A

1672-2868(2012)01-0125-05

2011-09-29

巢湖学院2010年度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WY-201005)

杨帆(1985-),女,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研究方向:女性学,史学研究。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