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培训就业的江津特色

2012-08-15 00:53何建平
重庆行政 2012年6期
关键词:江津移民基地

□ 何建平

江津既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15个库区区县之一,又是唯一承担出县市内外迁移民安置的试点区。全区后靠安置移民2062人,同时接收安置云阳县、丰都县和忠县三峡库区移民8184人,是接收安置三峡工程外迁移民最多的区(县)。大量移民需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安稳致富。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建成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结束,江津区将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目标列为移民重点工作,采用“资源整合”的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江津特色”的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新路子。2012年,该基地先后荣获教育部“文明风采杯”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重庆市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一、整合资源建基地,为移民培训就业搭建平台

2008年,江津区审时度势,抓住重庆市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主题年的历史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移民局的要求,把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作为重点工程来谋划。基地建设以国家首批中职示范学校重庆工商学校为依托,从规划设计、选址定点、业主选择等方面精心研究,高规格、高质量推进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集“培训、就业、创业”于一体的特色培训之路。2010年,该区通过开展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1”主题年活动,把重庆市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纳入全区重点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基地建设。依托重庆工商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重点扩建实训设施设备及后勤服务设施,着力打造以机械、电子、建筑等专业技能培训为核心,集移民“培训-实习-就业”于一体的培训就业基地。2010年9月,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占地125亩,投资1.3亿元,新建了1.5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1.1万平方米的学员食堂和1.2万平方米的学员公寓,以及学员生活设施和后勤服务设施。基地一期工程的成功建设,每年可新增学历教育学生2000人、短期培训4000人次,新增移民就业岗位2000人。

政府主导,领导重视。在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相关区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基地建设领导工作。基地建设中,区四大班子领导多次现场指导,召开建设推进会,解决建设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开辟了一条便捷、通达的绿色通道,为项目推进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提供了坚强保障。

政策扶持,保障有力。为了顺利推进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协调的基础上,江津出台了九项政策予以扶持,主要有: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期间享受与工业园区同等的税费优惠政策;每年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江津区切块部分30%主要用于基地建设;每年的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基地建设;每年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的结算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基地建设;三峡可持续发展资金、移民培训就业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职教工业园区建设政策和移民对口支援支持政策用于基地建设;积极协助移民培训就业基地融资。

部门配合,协同建设。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出智、出资、出力,把基地建设当成大事、要事来办。区移民局和区教委加强了基地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工作,全程参与了基地建设,并在建设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扶持;区规划局及时完成了规划调整;白沙镇政府和区国土房管局解决了土地征用和相关手续的完善工作;区城乡建委完成了项目招标和质量监督工作;区财政局及时拨付了项目启动资金;区交委负责基地道路、桥梁建设;区林业局和市政园林局完成了基地绿化、美化工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聚力共建。

企业参与,共建共享。江津区利用重庆工商学校这一平台,整合全区各方面的培训资源,节约了资源,发挥了优势;而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管理由重庆工商学校统一实施,学校和工业园区各企业探索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机制。园区企业依托该基地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主动提供车间、设备等,加强与学校合作,实行研发、生产、实训“一条龙”,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实现了基地共建共享、互利双赢。如:松下微波炉公司投资80余万元,在基地建设了一条可供500名学生实习操作的微波炉生产线;富士康公司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SMT半自动生产线等等。到2012年,基地已引进了60多家企业,建设了84个专业实作室和12个校内生产实训研发基地,专业设备价值5600多万元。

二、创新培训模式,实现移民培训就业一体化

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瞄准重庆一流、国家示范的目标,根据当前移民培训就业形势和需求,在“园校互动、校企融合、提升技能、注重特色”上下工夫,实现了移民培训就业一体化,为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移民安稳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培训理念国际化。在移民培训过程中,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坚持“技能为先、实践第一”的教学模式,借鉴澳大利亚“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动中学”的教学理念,并广泛应用到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员的职业素质,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学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企业“能用、好用、重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成了“能力为本、理实一体”的培训理念。

培训模式集团化。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与重庆工商职教集团紧密融合,集团旗下拥有渝西、黔北、川南、滇东等西部地区中职学校30所,并与重庆、苏州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格力集团、华为科技集团等78家知名企业携手,共建了12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形成了校企互动的良性机制。在移民培训就业中,江津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积极探索移民培训就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集团化的培训模式,实现了各专业学员“订单式”培养的全覆盖。

培训就业一体化。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依托江津职教创业园区和西永微电子园、双福、珞璜、德感工业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员技能培训,江津快速发展的工业园区又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训条件,搭建起更为坚实的实训平台;基地数量充足的技工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解决了培训与就业相脱离的“痼疾”,真正实现培训就业的一体化,实现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教师和技师、学生和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收的全面融合,形成了“园校一体”的格局,实现了学校与园区的深度融合和无缝对接。基地投入运行2年多来,凭借庞大、稳定的信息就业网络,不仅支持了重庆、江津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8000余人,还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输送了3000余名优秀的技能人才。

培训人才品牌化。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践行“做精做强”的品牌发展战略,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着力培植建筑、机械、电子三大“品牌”。在教学中,坚持“技能为先,实践第一”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场景教学”、“场景模拟”等教学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让培训学员迅速成为企业的基层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目前,该基地已形成具有1个国家示范专业、2个国家示范实训基地、11个大类36个专业的规模。近年来,基地三峡库区学员在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连续4年蝉联重庆市技能大赛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第一名。

培训效益多元化。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开设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家政服务、车工、计算机等专业培训项目,进行了职业技能、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创业(SYB)等四大类培训,培训移民1136人,转移就业120人。举办了12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移民821人;开展了4期技能培训,培训移民230人;开展了2期创业培训班,培训移民85人;开展了2期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移民102人,移民培训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基地运行3年来,每年招收库区新生3000人以上,完成了库区新生代移民9000余人的学历教育培训,提高了服务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同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优势,与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建委等部门进行联合办学,对移民进行了多类别、多层次的培训,使培训工作不仅在“量”上有较大的突破,而且在“质”上也实现了飞跃。

江津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务院三峡办和重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市政府还在江津召开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现场会,称赞江津在移民培训和移民培训基地建设上独树一帜,形成了“江津特色”,与“巫山经验”、“万州模式”一起,并称为重庆移民职业教育的样板。2012年1月,江津移民工作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栏目推介。

猜你喜欢
江津移民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