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城融城:石柱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2012-08-15 00:53中共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课题组
重庆行政 2012年6期
关键词:三河石柱县城

□ 中共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课题组

县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不仅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推动县域发展的动力和载体,反映着一个县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此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石柱县委县政府在2012年党代会、人代会上提出以扩城融城作为石柱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即“加快县城两端下路、三河二镇融城步伐”,“将三河、下路纳入县城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推动融城步伐”。那么,县城南宾镇如何实现扩城?下路、三河二镇为何融城?怎样融城?本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石柱尽快建设渝东枢纽门户和扩展县域经济起积极的作用。

一、扩城融城:石柱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扩城融城”不是“盲目扩城”,也不是“人为造城”。下路、三河融入县城,不是人为的不切实际地把县城扩大,而是顺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 “未来五年我县的城镇化率要达到42%的目标”,在这个目标要求下,县城扩容势所必然。而下路、三河融入县城,正是实现县城扩容的必选路径。

(一)下路、三河两镇的现实困境需要两镇融入县城

下路、三河两镇与县城空间距离非常接近,交通便捷,联系紧密。但是两镇在资源配置、要素投入、项目分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县城存在很大的差别,形成了相互隔离的二元状态,这对两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不利。下路、三河两镇融入县城后,意味着两镇将与县城享有同等待遇,从而结束城乡分割的状态,对于加快两镇发展速度,提高两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县城的扩容提质需要两镇融入县城

由于石柱县城所处的特殊的“槽状”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平面布局只能呈狭长带状发展。由于下路、三河正好处于县城带状主脊上,且分布于县城两端,又有交通干线相连,于是县城扩容将下路、三河纳入其中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下路、三河融入县城实质上是县城扩容的现实需要,二者都服从于县城 “提质”的终极目标。

(三)县域经济发展目标需要两镇融入县城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此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县城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必须达到相应的规模。下路、三河融入县城后,会扩大城市规模,增大城市体量,增强城市实力,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当2016年县城达到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人的规模后,县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驱动器的动力效应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二、扩城融城中的困难和问题

下路、三河两镇融城虽然是政府作想群众所盼,但要真正实现扩城融城,还存在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方面条件都还不很成熟,有待各级党政进一步改进措施,创造扩城融城的必备条件。

(一)小集镇带大农村。三河镇辖13个村57个村民小组,全镇有8087户,总人口25927人,但场镇人口只有4500余人,城镇人口少。下路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4万余人。

(二)集镇建设秩序混乱。违法建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整个场镇管理也不到位。

(三)规划受限,房地产开发为零。下路三河集镇规划至今仍是2007年的场镇规划。目前对两镇的违法建设,只堵未疏,群众意见大,信访多。

(四)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至今未能引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着手开发既有的旅游资源。

(五)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对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不强。

(六)群众基本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扩城融城的路径选择

下路、三河融城战略发展必须应承县城“东扩南进”的战略要求,成为县城“一体两翼”,增强县城的人口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因此,作为下路、三河镇政府要主动融城,要敢于冲破固有的本本,不失时机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做好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划,拟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建立起促进融城的长效机制,积极主动推进扩城融城步伐。

(一)空间延伸:对两镇规划区内现有各村组采取集约型的组团空间模式,通过与南宾镇的双向对接,加强沿线各村庄内外之间的联系,推进城市发展空间融城。

(二)产业链延伸:梳理规划区内现有的村组功能布局,结合县城城区空间带形拓展趋势,充分利用公路绿化带、自然河流水系、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园区等作为生态廊道,引进外来企业,整合现有资源,进行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1.打造县城“菜园子”,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通过“三权”抵押、小额贷款贴息等政策,帮助农民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集约化生产。如培植农业生态有机蔬菜种植园、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林下养殖示范园等。发展特色蔬菜,形成观光农业。规模种植大棚蔬菜,建成各类蔬菜基地,占据县城蔬菜市场。这样,既丰富县城居民餐桌,又减少从外地运输蔬菜的成本,降低蔬菜价格,同时增加三河人民收入。此外,不愿种菜的农民还可以把“菜园地”租给县城内有爱好种菜的市民,促进多种经济发展。

2.打造旅游“新景点”,做精做特乡村旅游业。人们出门旅游,总想带回点什么东西,总得记住个什么东西。很多旅游景区就是利用伟人、著名历史人物、文墨骚客等优美故事吸引游客。而石柱县黄水旅游景区是纯生态旅游,历史人文景区尚未开发出来,除了消夏避暑,游客难免有点遗憾。所以,应该倾力打造万寿山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和三教寺历史人文旅游景点,将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和男女石柱的故事讲遍天下,打出知名品牌,以优美的故事加秀美的山川吸引游客。打造“龙河千年悬棺”旅游景点和藤子沟水库生态旅游景点,形成 “一山一河一巾帼一水库”的四个旅游景点,弥补黄水旅游的不足,为石柱旅游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让所有游客不到黄水消夏,遗憾;到了黄水不到县城,遗憾;到了县城不看男女石柱,遗憾;看了男女石柱不瞻仰秦良玉,更遗憾;看了秦良玉还想看看石柱的土家千年悬棺,还想看看石柱土家人自己建造的水库和万顷湖泊。

3.打造商贸“新集镇”,培育壮大新型工业。南宾工业园区的重心B、C、D区(金彰工业园区)均在下路镇境内,只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目标,提高招商引资门槛,引大商、招强商,使企业早日达产增效,使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加强农民工的创业就业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大胆离土离乡,进城进厂,集聚人气、孕育商机,造就一大批产业工人,让他们就近落户下路镇。同时,充分发挥火车站等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核心辐射圈,重点引进大型商业连锁集团,把下路建设成为一个新兴商贸集镇,大力实施商旅活县战略。并借此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利用“地票”及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地票”交易,促进“共同富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县国土局开展“地票”交易,破解城镇建设用地的“瓶颈”。二是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民实现“农转城”,提高户籍城镇化率。三是合理布局村民聚居点,通过高山移民、生态移民的相关政策,将农民新村建设与扩大集镇规模、完善集镇功能、发展集镇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居住条件,形成城镇规模。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抓好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完善“一环六射八联”骨干公路网络的大气候下,力争下路、三河各行政村实现通达通畅。在下路、三河场镇建设公交站点、客运站点,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实现“10分钟县城”。提供场镇用水、旅游用水、工业用水和人畜饮水保障。接通天然气管网。配齐配强市政基础设施,把场镇建设和管理纳入县城一体化建设和管理。修建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

四、县级部门及县城在扩城融城中的作用

(一)可以组建专门机构。成立“融城办”,或者成立“街道办事处”,由一位县领导牵头,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队伍,协调相关单位,多方联动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融城建设顺利进行。

(二)调整规划,重新修编。调整规划,包括土地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以及配套的旅游发展规划等等,要将下路、三河纳入县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执法,才能确保融城建设稳步推进。

(三)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一是用地指标要倾斜,要把下路、三河镇的用地指标与南宾镇一样规划和审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倾斜,对下路、三河的水、电、气、路的投资建设与管理维护,要与南宾镇一样。三是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要加大,纳入县级部门直管,人员变动和工作质量考核要与城区一样。

(四)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县国土局、规划局要充分运用各种政策,在规划编制上积极支持下路和三河;县规划局要积极联系协调,争取市规划局对石柱县城市扩容修编的支持,并严格执行总体规划;县交委、水务局要调整各种资源,大力倾斜下路、三河镇,使其基础设施尽力完善;县市政局、环保局、新城区管委会要通力协作,在设施设备的配备上与南宾镇一样,在管理执法上要配备专门人员和专门经费,或者纳入部门直管。

(五)县城南宾镇主动拉、全力帮。县城南宾镇的发展定位是“建渝东枢纽门户核心区,创城乡统筹发展示范镇”,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县城扩容”为契机尽快将南宾镇建成集工业、商贸、特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宜居城市。因此,南宾镇应从几个方面进行:

1.主动协调。在提高自身城镇化水平的同时,加强与下路、三河两镇的沟通协调,特别是在沿县城发展主轴线与下路、三河交界的区域要提高协同发展意识,交流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帮助下路、三河提高工作能力。

2.全力带动。依托已建成的交通格局,重点思考怎样加强自身对下路、三河两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尤其是商贸流通方面的辐射。物流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小超市、专卖店、便民连锁店和社区商业网络等的布点布局的考量,要考虑到对两镇方向的辐射和拉动。

3.共同开发。在旅游资源开发上要与下路、三河、六塘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打造县城特色观光休闲旅游带,打造县城精品景观点,加快县城风貌改造,彰显县城生态和民俗特色。形成“城在山中、河在城中、园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人景观,要利用好下路、三河、六塘的景点资源,提升县城旅游品质。

4.完善功能。加快自身的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切实起到龙头和核心的作用。加强县城路网建设,增强教育功能、宜居功能。供电、供水、医院、宾馆、公交、通信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配套设施要更加完善。要注意保持“三产”的合理比例结构,尤其是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增加服务业的占比,才符合城镇化的发展规律。要大力发展星级宾馆、特色小吃和农家乐等不同层次的餐饮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发展休闲娱乐产业。

5.推进“一体化”进程。按照目标要求,到2016年城区要达到16平方公里、16万人的规模。因此,要充分利用下路、三河的人力、土地和各种自然资源,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创业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各项工作。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城乡资源合理流动,生产要素科学配置,社会服务均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三河石柱县城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蘑菇石柱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三河闸淹没式堰流水位流量关系初探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探索
陈玉成与三河战役
太平军三河大捷的指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