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大丰市社区学院为例

2012-08-15 00:52:47卢彩燕刘金荣肖洪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大丰市大丰学院

卢彩燕,刘金荣,肖洪博

(江苏省大丰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大丰224100)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大丰学院(前身为盐城广播电视大学大丰分校),创办于1980年,是一所集成人教育、全日制高职、中职教育和各类职业资格、技能培训、社区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2006年经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批准成为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大丰学院。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2010年2月,大丰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大丰学院为主干,创建大丰市社区学院。经过两年时间的运作,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有益贡献。

目前,大丰市社区学院建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95个工程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鉴定点,建成了江苏省创业教育培训基地、中小企事业经纪人培训基地、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大丰市退伍军人培训基地、会计人员培训基地,常年面向城市、农村社区举办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和鉴定15 000人次以上。办学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成为推进大丰市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1 大丰市社区学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1.1 强化教育功能,提升农民学历水平

大丰市社区学院本着服务农村、服务农业和服务农民的宗旨,承担起对农民的扫盲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教育职能。学院努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功能,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努力打造职业教育的办学亮点,构建起继续教育的服务平台。学院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求除开展全日制中专、大专学历教育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业余学历教育,比如成人大、中专学历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及农村干部研究生培训等,充分满足了农民的求学需要。业余学历教育以电大、普通高中、职高为依托,开设相应的成人学历教育班,以固定办班和送教下乡相结合,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农民的学历为天职,把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学校的教育职能充分体现出来,点燃了服务于“三农”的燎原之火。

1.2 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农村技术人才

大丰市社区学院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稳步发展各类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以大丰社区学院为主体,整合全市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更加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培训和社区服务工作。

1.2.1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相结合

大丰市社区学院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以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针对各类从业人群的特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形式及时推广实用技术,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创业致富;利用基地传授实用技术,依托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组织农民到基地上观摩学习,并邀请基地负责人现场施教,传授立体种养技术;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发展一村一品。目前,大半市已涌现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经纪人以及农业专业合作化实用型人才。

1.2.2 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

大丰市社区学院根据本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农民的特点,分类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各得其所,增强就业能力。对于中年农民,主要开展易学且见效快的缝纫、纺织、电焊、建筑等技能培训;对于年青农民主要开展市场抢手、收入较高、有竞争力的数控技术、电子电工、化检员、电脑操作工、会计等的技能培训;另外,为解决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还组织了家政服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不是技术,而是职业道德、生活常识及礼仪等,使她们能够胜任家政岗位需求。在培训内容上重视实际适用;在培训形式上做到集中教学与车间实习、现场实践相结合;在培训时间上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培训方法上灵活机动,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1.2.3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争创和谐新农村

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大丰市社区学院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类法制教育活动,主要内容有《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等等。道德教育主要以公民基本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以专题讲座、宣传窗、黑板报、电视广播等为主。利用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有线电视和网络开展远程培训,从而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社区犯罪率明显下降。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大丰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学院文娱队,与市老年大学、乡镇成人校一道,组织开展多种各样的社区文化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既提高了农民业余生活的质量,又增强了凝聚力,为营造和谐农村起着重要作用。

1.2.4 发挥远程教育系统优势,加快建设学习型新农村

大丰市社区学院强化了社区教育实体和网络的建设,组织、发动教师和相关专家及其他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编写各种适合我市农村发展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学院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提升社区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涵,拓宽社区教育的实施途径。同时,学院还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型组织,创建目标、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为培育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积极营造“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浓厚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农民知晓“终身学习”是适者生存、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养成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大丰市社区学院成立两年来,运行情况良好,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学院教师绝大多数已经自觉转型成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学院已初步展示出作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的良好功能,在积极开展社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中,正显示出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魅力。成为大丰市民终身教育指导与办学机构、市民公共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学管理中枢;成为新农村发展的风向标,新思想的策源地,新农民成长的平台,切实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为实现“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2 进一步发挥社区学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功能的思考

2.1 大力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注重实效

社区学院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应利用各种培训平台,积极开展提高农民各种实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在培训中要注重一个“实”字,让农民见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通过技术培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具体应做到:(1)结合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工作。(2)宣传典型,抓好多种经营服务工作。(3)因地制宜,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2 整合境内各种培训资源,整体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县级社区培训学院的主要工作是面向农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农村人口全面发展问题。基层电大教育方式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远程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能给每个社区成员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全面化、大众化的服务平台。社区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应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不断创新培训体制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做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从而增强劳动者的新知识新技能,建立并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培训办学和管理机制,以增强社区学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2.3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统筹使用经费。30%城市教育费附加、人均0.5元的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原属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培训及相关建设项目经费,统一归口社区学院。未在社区学院安排实施培训的一律不支付培训经费,确保培训经费的捆绑使用。二是积极争取资金。合理利用政策,科学编制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用于发展地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专项资金。三是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引导和督促企业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足额预算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作为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职工培训,并与职教中心对接。四是拓宽筹资渠道。社区学院根据培训对象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针对培训项目和规模,制定培训基地建设方案,并分步实施。各相关部门、行业系统确保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基地的师资培训和培训设施的添置与更新,以保证职业培训质量。

2.4 加强社区教育培训资源建设

基于县级电大建立的社区学院应依托现有平台,加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不断开发和整合适合社区教育的优质资源,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逐步形成特色。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生活质量和道德修养;面向社区全体成员,满足他们不同的教育需求;开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等内容,因材施教。社区教育和电大教育的形式都是多样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在区域范围内,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全体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2.5 在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寻求平衡点

目前,电大与社区学院在办学性质与管理体制上还有较大差异。电大教育是垂直管理,而社区教育实行地域性行政管理;电大教育追求经济效益与社区教育追求社会效益有冲突:电大的办公、教学设施维护、职工福利等需靠收取学费来维持,而社区教育是公益事业;电大要保证教育质量,维护自身品牌,实行严格的课程管理,而社区教育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在管理上就显得比较开放、松散;电大教师不论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为了自身业务发展需要,都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有较高的要求,而社区教育是社区居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实践、解决,以利于不断提升社区学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功能。

[1]霍丽,常云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以陕北吴起为例的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2]吴海光.论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农村社区学院的使命[J].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2009(6).

[3]张建荣,陈金权.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教育[J].新农村,2010(11).

[4]刘素杰,贾勤美,安秀明.构建农村社区教育体系 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2008(2).

[5]唐华生.叶怀凡.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大丰市大丰学院
大丰麦秆画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44
初等教育学院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2:02
美术家谷大丰眼中的锦屏
凉山文学(2018年1期)2018-01-16 03:36:52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征程
学院掠影
“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干好这项工作”——记大丰市大中镇关工委主任卞文乐
中国火炬(2015年4期)2015-07-31 17:39:29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OUTPUT MAXIMIZATION CONTROL FOR VSCF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USING EXTREMUM CONTROL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