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时代的新媒体阅读教学

2012-08-15 00:52:47李公文林雪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阅读教学信息

李公文,林雪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400067)

以多媒体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传播、博客、微博、IPTV 技术、手机传播、BBS、威客等新媒体传播形态层出不穷,“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存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面貌。”[1]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的《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市民阅读现状调查报告(2010-2011)》显示: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方式强烈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阅读方式。在人们获取信息的几大主要途径中,依靠网络、手机获得信息的途径占较大的比重。以手机短信、百科、问答、微博、社交网站等为代表的“微传播”渐渐兴起,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微观点发展大势所趋,各种信息更简洁地传播和更方便地获取,传播的内容也更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1 微传播时代的信息碎片化与浅阅读的新趋势

微传播的内容具有短小、简洁、即时、浏览方便等特点,信息以裂变的速度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微传播实现了传播方式由一元向多元的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但海量信息让人不得不将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极限,人们有限的阅读被快节奏和移动化的生活方式细致分割,不可避免地导致信息碎片化。“新媒体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是碎片化的媒体。”[2]碎片化的信息严重占用了我们的时间,更为严重的是,它干扰了我们的思维。面对信息的海量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深度阅读减少,浏览式的浅阅读增加。“在信息的低经济成本获得和高精力成本利用的消费模式下,浅阅读成为必然的趋势,并逐渐成为大众阅读的主流。”[3]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

“浅阅读”使阅读停留于表层,缺乏深度的思考、感悟、咀嚼和品味,呈现出表层化、碎片化、泛语文化、随意化、娱乐化、感性化、功利化、时尚化等倾向。对不具备成熟阅读经验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潜意识里趋向选择轻松、浅显的“浅阅读”,随着拇指的快速翻动、鼠标的频繁点击、频道的不断变换把一个个阅读对象变成了“过眼云烟”,“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4]

总之,微传播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让人们很难深入阅读和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从而使阅读浅层化、思维碎片化,甚至有人担心“当微博的碎片化文本、娱乐化信息以‘侵略’的姿态占据人们的生活时,大众会陷入到无意义信息的语境中,甚至被微博客‘娱乐至死’”[5]。

2 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现状与新媒体教学的引导

有效的阅读应该是专注、高效地破解文本和理解意义的结合。由于信息的庞杂和零乱,我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很难深入阅读和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就不利于阅读主体思考和作出较为复杂的判断,容易令青少年患上惰性思维症从而导致写作能力的下降。比如,在新媒体比较发达的美国,阅读减少在年青人中尤其明显,不仅如此,他们的阅读深度也在减弱。2007年发表的《读还是不读》报告发出警告:美国人阅读能力的下降不仅仅是有关文学艺术发展的文化问题,而且已成为严重的全国性问题。“按目前趋势发展下去,民众如果继续丧失阅读习惯,美国将遭遇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倒退。”[6]

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发展与未来。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低龄儿童甚至低幼儿童接触更多的是数字化新媒体阅读。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17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达到82.7%,比2009年提高了3.7%,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显著高于成年人的52.3%[7]。数据显示,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对此,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避免且不可逆转的[8]。

既然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阅读就必须加强引导。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Ipad、电子书等移动应用,始终是一种工具,一种技术,不会生成内容。因此,如何利用好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终端。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服务,就成了我们阅读教学应该思考的重点。我们如果利用好了新媒体,就会让教学内容释放无穷的能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拓宽新的教学渠道,增强教学传播效果。

3 新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随着数字媒体、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在教学中应用新媒体使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也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因此,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把新媒体阅读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媒体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新媒体阅读中的认知、选择、评价、质疑、鉴别、创新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有效获得媒体信息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鉴别媒体阅读对象的能力,并让他们具备健康的批判思维能力,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1 QQ的教学应用——实现碎片化信息的整合

QQ作为一种聊天工具,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文字、语音和视频的交流,非常直观形象。QQ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个别化指导、经验交流与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可以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从而使学生不至于像在教室中那样面对教师感到拘束和紧张,也因而敢于提出问题和看法,思维可能更活跃、思路也更清晰。“QQ群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为学习难点、难题的答疑解惑提供了有利条件。 ”[9]

师生可以在QQ中开设阅读群,实现多人同时进行阅读交流,可以有效地达到常规教学措施难以实现的效果。“QQ空间以其及时性、时代性、便捷性、半娱乐性等符合学生个性的优势,理所当然应被语文教学所利用,并将其打造成又一个课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10]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QQ文件传输和群共享功能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共享,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个别化辅导,通过群聊功能进行集体讨论答疑,建立班级QQ群进行班级管理,甚至可以建立匿名心理咨询热线QQ,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

3.2 微博与语文阅读教学

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微博呈现出便捷性、全民性、信息发布迅速及时、内容短小精炼、互动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微博引入教学实践领域,利用微博及时互动的特点,师生在互动和交流中一起去完成阅读的学习任务,另外,微博教学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因而,将微博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平台,不仅有利于交流,而且成本低廉、实时性强。

比如在阅读教学课前的微博互动、课堂的微博讨论和课后的微博分享中,学生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阅读者的思想,与他们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不但能够分享到他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够分享到他们的经验、思想和体验,这些体验、经验的获得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

3.3 手机辅助教学

手机阅读融合了传统和数字出版,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几乎大部分实施全媒体战略的传媒集团,都十分重视手机阅读功能的开发,将多媒体、超文本链接、互动特性引入到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中,并寄希望由此开发出具有速度感、层次感、有深度分析力的新型新闻产品。手机阅读因信息海量、互动、便携等特征正在引领移动阅读方向,使其阅读优势更加凸显。

在课间,我们可以积极倡导手机阅读,让学生通过手机阅读,有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手机辅助教学的尝试,比如日本盛行的“手机教学”已变成师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教学手段。在和歌山大学,教授们会将一些知识要点发给学生,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阅读到相关课程的知识要点 “压缩版”,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温习,一些大学教授表示,手机成为教学“帮手”后,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英国考文垂大学日前开发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教学,学生们非常高兴能够收到最新信息以保持联系,他们可以通过音频文件重新听课。新技术创造出教学新途径,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知识面。

3.4 网络阅读与“深阅读”相结合

青少年网络阅读已成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新媒体强大的阅读功能,可开展网络主题性阅读,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阅读网络文本,网络阅读呈现出立体化的特点,给学生形象的感受,从而形成全面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总之,正是新媒体阅读的发展和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明确而清晰的提示:如何充分运用新传播方式,适应新媒介的自身规律,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要通过对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建立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平台,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扩张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和优化传播效果。我们要主动跟进社会新媒体化趋势,努力研究新媒体的新特点,开展新媒体教学改革工作;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新媒体教学素养,能正确引领学生的网络生活;着力丰富教学的模式和内容,把新媒体融入课堂学科教学。

[1]郑健.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伦理困境及其对策[J].今传媒,2011(4).

[2]袁楚.新媒体的碎片化本质[J].互联网天地,2010(08).

[3]邓香莲.解析新媒体环境对阅读的影响[J].编辑之友,2011(5).

[4]苗炜.网络信息进入碎片化时代:微博等成纽带[J].三联生活周刊,2010(34).

[5]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5).

[6]管克江.美国人阅读能力下降 电子书推动“大阅读”[N].人民日报,2010-08-10.

[7]屈明颖,刘志永.青少年阅读率显著高于成人——17周岁以下阅读调查十大结论[N].中国教育报,2011-06-02.

[8]李雪昆.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引导青少年阅读良性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3-02.

[9]张建礼.QQ群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0).

[10]章建光.浅谈QQ空间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1(4).

猜你喜欢
青少年阅读教学信息
青少年发明家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