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芳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课外阅读与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谢景芳*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高等院校分科及专业教学的局限、人才培养的工具化倾向、应试知识技能性教育方法的导向以及社会功利化的风气,造成大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弱化。强调和引导学生课余阅读是关键性的补救手段。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是提高其知识结构综合性以及对快速发展变化时代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包括: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意义的认识,将其纳入大学教学过程,加以认真规划、指导、督促和成效考核。
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大学生基本素质、能力较弱是目前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社会人才需求中对高校广泛诟病的主要原因。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和培养过程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缺失和阅读量的严重不足,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具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越发感到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自身阅读兴趣和管理,直至形成阅读能力和习惯,是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的步骤。阅读甚至可成为其受用终生的一种能力。这种阅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是新形势下,有意识巩固加宽专业培养,改善专业分科过细,适应所谓知识爆炸、时代飞速变化及日益复杂的唯一途径。而这一能力和素养,在大学现今课堂教学过程和节奏中却难以实现。
一
读书本来是人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是不由分说之理。但是,对于“读书”的理解和具体实践却不能简单从字面出发。今天的读书,当然不是秦汉时代先生诵读、学生学舌;也不是明清时期应付所谓制艺技巧,八股文章闭目摇头诵经一般。其实,也已经不再是百余年来学习西方教育方法的简单科目传授所及范围,更不是1952年以来学习苏联进行所谓院系调整的“专业性学院制”教育所理解的。“读书”存在着随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改进与加强问题。
任何教育实施都是对受教育者成人和成才的双重目的期待。然而,人们也不难发现各种不同教育实施手段与目的,有时竟然也会发生名不副实,甚至事与愿违的情况。即使是当前十分强调教育效果的时代也难以避免。
近代以来,学院制教学的学科分类教育,适应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的需要,分门别类,专业已经分化到了空前水平,人才培养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量“专家”出现,“隔行如隔山”成为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人们追求“健全的人与健全的社会”理想似乎并没有因为教育的这种发展而成为现实。“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割裂、教条、固执,“盲人摸象”的认识比比皆是,人们并没有看到教育发展带来社会全面发展与和谐,相反,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乃至人的精神与自我的各种危机比比皆是。注重社会物质能力的开发与建设,已经使人类陷入全面的价值困境与前途忧虑。人们正在用这种知识学习的专门、单一、片面化,对付日益复杂深刻加剧的各种矛盾,也许这才是人类最可怕的真正危机。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教育成为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但也直接陷入了急功近利的工具化模式之中。上述问题甚至表现得更为严重。落后造成的急迫感,片面强调实用技术学科;教育基础条件落后,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与教育观念、技术的陈旧;课程体系的不科学与被动灌输型教学方法;强调概念型、知识性内容传授和层层应试性质的考核等,都成为教育效果不良和人才偏重学历的直接前提。这种人才培养的缺陷在改革开放初期或可以适应以“引进、消化、吸收”为目标的整个社会初期发展的需要,而在最近十年的“调整、转型、创新”要求中却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或者脱节,社会感觉人才匮乏,而受教育者手持各种文凭却就业艰难。中国未来发展所暴露出来的各种更加深刻的问题和矛盾,确实很难依靠这种简单化、教条化、程序化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来担当。认真感受教育的现存问题,对未来的担心和忧虑也就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正是由于工具化、功利化、专业分科过细、应试文凭导向和教育“大跃进”的作用,大学生应付考试、混文凭,懒散不爱上课,学习没有主动性,甚至根本不读书,就成为大学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代青年中不少人在茫然浪费自己的青春,这无疑会给社会发展进步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要很快全面扭转现存教育理念并在短期内有重大改观,难以期待。但是,抓住教育实施过程中重要环节进行探索,尤其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无疑是改善现状、提高人才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
认清时代变化特点,清醒地面对现实,正确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景与要求,以及青年一代所需肩负的压力和历史使命,是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前提。而积极主动才是课外阅读能够得以实现的保证。
教育是人类的本质。人类不仅是依靠知识的积累和传递推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历史的演进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从神权、政治军事权、资本权先后占有支配地位,已经逐渐过渡到知识权力占据支配地位的时代。没有经历高等级高质量教育的人,已经不可能在社会发展中进入主流视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任何领域,几乎都以知识水平决定了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真正成为了新时代和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权力,就是金钱,就是一切。不学不通,不学无成。学习已经成为个人建设和民族命运的保障和前提,而阅读能力与习惯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激烈竞争中软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就中国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走势来说,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更为特殊重要的理由。第一,中国正在加速发展。中国30余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适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受到空前的挑战。任何知识体系都在快速增长和更新,所学知识甚至无法跟上形势的发展要求,几乎所有人都有理解障碍的问题。
第二,中国的变化也日益复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接触了无数新事物。人类整体面临环境的巨大挑战,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各种观念文化纷至沓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内区域差异,政策的调整速度,任何人都承受着知识结构变化的巨大挑战。
第三,当代社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竞争,而所有的竞争都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是竞争中争取主动的唯一选择。或者说所有的竞争都已经集中在“软实力”的竞争方面——认识能力、反应速度、观念方法、创新水平等——不进则退,停滞就是死亡。
第四,产业结构(三产巨大发展空间)的变化,已经使所有生产与服务部门都站在竞争的前沿。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学习过程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会时时感受知识结构的局限和知识陈旧落伍的威胁。
课堂专业学习仅仅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即使是良好的课程学习也不能说是最佳学习方式,因为这种学习不能克服单一的专业工具式训练的局限。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专业学习的补充和丰富,也是时代的挑战。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毫无疑问是大学阶段正规课程之外最重要的学习环节,这是培养具有知识的前沿性、丰富性、综合性、适应性的文化人必不可少的方法。只有大量系统地“读书学习”,才是挽救我们正在丧失感知、理解、接受、反思、分辨、选择、决策等重要能力的途径,甚至是人才成长中争取主动、决定命运的唯一方法。
三
大学生缺少积极主动阅读的学习习惯、没有阅读技巧和能力,与应试教育模式的约束有关,也与整个社会读书氛围淡漠有关,甚至与高等院校缺少读书气氛、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师阅读量狭小而无能力引导有关。
其实,已经有无数专家发出中国当下社会阅读不尽如人意的警示。商品大潮和市场经济冲击下,“抢抓赚钱机遇”吸引了国人全部注意。不读书造成的书店危机和倒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也使得学生从小就缺少家庭读书氛围的影响,等进入小学、中学,铺天盖地的作业和答题训练让学生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旁骛”课外书,完整阅读一本像样的书成为一种奢侈的想象。这种情况不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弄得荡然无存,甚至对书有逆反的心理。考入大学之后的突然松弛和压力释放,不少学生不仅不明白大学生活与学习的节奏与方法,甚至感到在人生进入“激烈社会竞争”的前夜,就应该有一个缓冲和休息的阶段。“对付课程”和“电游上网”成为不少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于逐渐淡化了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相当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不买任何与学习相关的阅读品,甚至都很少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在近几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面试时,有广泛阅读习惯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甚至有一半考生记不起自己在大学四年期间阅读过什么教材以外的图书。这样的学生往往也很难较好地完成读研的学习任务。
现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之倾向已非一日,因为科研决定学校等级地位和被重视程度,几乎所有指标都集中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能够将本科教学维持在正常的教学计划规定已经不易,因此,在正常的教学程序里,学校对于学生的阅读一般都没有任何有效的安排和鼓励。甚至对于教师规定的专业阅读参考书目使用与否,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要求和检查。同样,在重科研的指挥棒下,教师在逐渐加重的科研任务影响下,几乎很少涉及专业研究外的阅读,甚至专业研究的阅读面都在日益缩小,更谈不到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整体阅读氛围日益萎缩,直接导致专业培养目标的缩水,导致学生知识面的日益狭小、知识碎片化,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很差、认识能力不足、辨析方式简单,更谈不到系统理论知识的建设。
培养大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青少年时代能力培养缺失的重要补救,也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最重要途径和环节,更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建设和未来能力、潜质伸展的最有价值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相当多的人——在大学生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认为在当前信息获取手段多元化的情况下,知识积累可以通过上网和网上阅读解决;认为网上阅读便捷、省钱、知识更新速度快,有着图书不能替代的优点。其实,这种论调如果不是不读书的托辞,就一定是对纸质图书阅读认知有误区。当代社会从表面上看资讯丰富而且方便,事实上都会给人带来相当严重的误解。“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1]6甚至因为媒体的制作与人们方便的接受,许多人会很随意地将媒体的理解当成自己的理解,以为这既方便又快捷;很少有人能很敏感地知道自己正在被左右和被误导。这种情况的确是非常普遍而且严重——人们的自我因此而丧失已经是一个存在的事实。还有更为严重的问题:人们正在丧失一些重要的能力:感知、理解、接受、反思、分辨……人们正在日益严重地被引导、被左右、被支配,可表面上看,人们似乎感觉自己正是越来越主动。正是这种极端的被动,使人们的能力普遍下降。事实上,求知是一种主动行为,而缺乏主动也就丧失了长进的效果。阅读行为之所以是不可替代的,主要是因为:“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就更高明一些。”[1]8
我们往往在很随意地翻阅报纸、杂志的时候,没有多少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东西只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只有阅读“更高杆”的著作才能增加我们的理解能力。本来,任何阅读都有一定的消遣性,而那种快餐式的报纸、杂志、网络阅读就更因其明显的消遣性而消耗了我们的时间,也消减了我们获取真知的价值。目前,大众化的阅读与人才建设阅读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缺少阅读的系统性、体系性和各类知识的相关性。只有追求那种有目的、有建设性高水平的系统知识,才是一种主动而有效的阅读。
四
既然阅读不是一种无规则、随意的文化摄取,就应该被纳入大学(甚至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加以认真规划、指导、督促和成效考核,使其成为学生兴趣、习惯养成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教学环节。
要使阅读成为一种有效性的人才成长培育方法,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意义与价值的宣讲与教育。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将阅读变成学生积极主动、高度重视的自觉行为。而且,这种激发激励活动,一旦成为学生富有激情的读书实践,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
阅读不仅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而且也是一种“孤独”“寂寞”“安静”的汲取与思考过程。没有对自己的强制性的管理和毅力约束,就很难出现那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韧劲,就只是热血一时,一曝十寒的冲动。阅读不仅要用心,而且要用功;不仅要心中有志向,而且要行之有计划。要强调时间的利用率,要强调日积月累,要能够克服学习中懒散习惯,集中精力在读书中获取成就感、成功感。
对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引导,重点在阅读活动初期。以兴趣与收获为重要着眼点,确定少而精的阅读品。要让学生品尝到好书的魅力:语言、情感、故事、道理都要兼顾。采取由少渐多(书目),由浅入深(书籍类型),由专到广(知识面)、由短到长(篇幅)、由薄到厚(部头)渐进过程。为学生提供分门别类的精品、经典图书目录,最好能够对每一本著作的特点和优点进行评点。应该有最好的版本介绍和图书书影照片,有条件也可以搞小型的精品图书展览,给学生一个直观印象和对好书的亲近机会。对学生进行借书、购书指导,根据学生的阅读反响,积累并修订精彩读品目录。此外,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特点,注意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配合,注意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相关联,立足根本,逐渐扩展阅读层面。还要注意学生不同的年级特点、兴趣爱好等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阅读更具有个性特征,更切合学生本人的实际。
一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指导方法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M·J·艾德勒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将本书推荐给学生仔细阅读、认真领会。在此将其主要观点稍加概括:阅读是有层次的,每高一个层次都包含有较低层次的内容。第一步,基础阅读(初级、基本、初步)。从识字、词汇理解开始的读书起步性训练。这一步在小学阶段应该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步,检视阅读。也可称为略读、预读,就是在短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注意书的目录、前言、后记、主题词。也可以就章节内容和自己感兴趣部分,进行简单阅读,以感觉其内容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是否是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作者的水平和内容所涉及到的方面。这一步不仅可以加快了解图书讯息,也可以高效率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更重要的,这是自己挑选深入学习好书的关键步骤。第三步,分析阅读。全盘、完整、优质的阅读。即所谓精读。这是一次与著者提问、对话和理解、批判的过程。阅读过程会提出许多问题,同意与不同意,理解与不理解,启示的接受,批判的反对,阅读过程就是一种专注心智活动。——培根曾经说:“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那种“少数的书”。第四步,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可以称为研究性阅读或比较性阅读——“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有提过的主题分析。”——是所有阅读活动最有收获的,也是一个专题研究者必须采取的阅读方式。
阅读指导一定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阅读方法成为学生阅读效率提高的重要而理智的选择。
阅读的过程既是为了加强自我约束手段,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写读书笔记,力争成为“日记”,根据每天阅读的内容,可多可少。这既可连续持久地提示自己不可空缺和荒废,也可以强化思考和写作能力,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训练过程。在此基础上,展开读书经验交流、体会介绍、书籍互借、观点辩论和论文展读,既可以检查阅读活动的成果,也可以促进读书持续深入和影响的扩大。
五
一个显而易见、从古到今的事实是,只有那种主动学习,孜孜不倦的读书者才能将前人的智慧汇聚成自己的才华。本来没有捷径,也不可能快速,无论社会上功利主义短期行为如何演绎,在人才成长的道路上,成功垂青的总是那些甘于寂寞、勤奋苦修的人。踏踏实实,冰冻三尺;但做好事,方有前程。在攀登人类智慧顶峰的道路上,每一本好书都是一个重要的阶梯,日积月累,舍此无由。人类或许正经历着未来前程的巨大考验,只有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览群书的人,不仅仅局限于一孔之见浅尝辄止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和感知能力,对复杂变化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根据现实状况进行分析、选择和决策的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惠子]
O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of College Students'Quality and Ability Training
XIE Jing-fang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Drawbacks of subject-divided higher education and major teaching,tool-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exam-oriented knowledge and skill education,and utilitarian social atmosphere lead to the weakening of college students’basic quality and ability.Emphasizing and instructing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remedying.Reading not only can stimulate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fast-changing age.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include:improving students’awarenes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incorporating reading into university teaching schedule,and planning,instructing,supervising and assessing carefully.
college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reading;ability
book=2012,ebook=181
G641
A
1008-388X(2012)03-0061-04
2012-08-27
谢景芳(1955-),男,吉林洮南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