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玉,张斐斐,于 涛
(1.烟台职业学院 艺术系,山东 烟台 264670;2.山东建筑大学 热能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臧 玉1,张斐斐1,于 涛2
(1.烟台职业学院 艺术系,山东 烟台 264670;2.山东建筑大学 热能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阵地.分层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以及课后实践等有关问题是实施分层教学中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教学目标,科学分层,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阵地.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高中毕业生或技工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学校招生规模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严重下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所谓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按照各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模式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国内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共有两种:一种是“同层同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被分为A层或C层的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一层次的类别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另一个是“异层同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仍然在同一个班级,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内容分为不同水平.无论哪种分层方式,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将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思想,注重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的“层次”的特点,按照个性化的原则,对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反映,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和学习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深入了解.以摄影选修课为例,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对于相机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学生具备摄影的基本知识、对电脑的熟悉程度等.将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由此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条件,知识水平,专业知识的爱好等.如有的学生有两至五年的互联网经验,对摄影及电脑比较熟悉,而从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或偏远的农村地区,那里从来没有碰过电脑.根据这些摸底调查,可以讲学生分为好、中、差(或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具有一定的摄影及计算机知识,业务水平较高,学有余力且具有潜力的学生.
B层学生:具有摄影及计算机的操作经验,但仍需系统学习的学生.
C层学生:没接触过摄像机及电脑的学生.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或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控制教学方向.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知识的深度,确定的重点和难点;也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准确的和适当的运用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师备课时,分层设计教案.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一课设定基础目标,中等目标和发展目标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目的.基础目标强调耐心的指导,鼓励和增强信心;中等目标解决一般理解的教学方法,力求学生综合掌握使用;发展目标强调了坚实的基础,寻求深刻细化.教案要具有实用性、完整性,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完整有重点,能够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要求.
2.3.1 在课堂上,主要是对中层为主,培训优等生,辅助困难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目的应是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使各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内容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引进新知识的线索,及时对每节课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或解释,强调各级的水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带动贫困生,或者课后单独辅导的方法,来缩小各层次之间的差距.
2.3.2 课堂互动难度分层,照顾全面
课堂互动要全面,难度有高有低.教师在互动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思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特别考虑到基础差的学生的参与.相同类型的题目可分为三个层次:难、中、易,具体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再提问,并请几个学生示范出正确的答案,学生把握不好的问题教师再作解释,直到学生完全掌握课堂练习的内容.
2.3.3 课堂实践分层体现
课堂实践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复接触的过程.课堂实践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一种激励效果的同时行为,起到了巩固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深化知识的作用.通过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课堂练习,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练习的设计,分三个不同层次,基本的要求相一致,三个层次的习题技能,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A组为第一级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的扩展性题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锻炼,促进学生灵活的全面掌握知识.
B组第二级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的实践,练习一些稍微具有变化的题目,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主题,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C组第三级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些类似课堂例子的基本题,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情况的了解,促进知识内化.
2.3.4 课后布置的任务分层完成
课后布置的作业进行分层练习,按照由浅至深,提高能力的原则,依照学生的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布局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工作量和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在两到三个问题,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择题,必做题是所有层次的学生都需要完成的,选择题只要求A层的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完成选择题的练习.在批改作业时,针对A组的学生,单独给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或与他们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他们钻研问题的兴趣.如果只有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相对于优等生太简单,优等生就会觉得吃不饱,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而贫困学生又会觉得很吃力,出现抄袭的现象.
2.3.5 实施分层实践环节
针对学生实践能力有差别的情况下,增加学生的分层实践活动.教师对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采取布置思考题,拓展思考题的方法,对实践能力差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或一帮一的形式.推荐优等生帮助困难生,教师可以指定一些能力高的学生辅导差的学生,由此也可以巩固优等生自己的知识,加深理解困难点,还可以锻炼其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分层次教学更加侧重于启发式、创新性教学,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旨在打造多元化人才,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王立艳,杨金.关于高职分层教学实践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9(10).
〔2〕张维津.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1).
〔3〕马海南.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4〕范锡霞.试论高职院校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5(8).
G648.2
A
1673-260X(2012)11-0264-02
基金来源: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 (2012-189),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1ZCJG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