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鹏飞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新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分析
凤鹏飞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高校中的核心资源就是师资队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能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最根本的在于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本文在分析安徽三联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针对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共性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与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更注重实践和应用,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这些都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应是一支能够培养从事生产、教学、服务、管理等各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优秀高校教师队伍.[1]安徽三联学院师资队伍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发展的典型个案.
安徽三联学院于1997年建校,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多年来,依托所属的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的人才、科技资源,促进学院初步形成了“科技引领、系所结合、构建特色专业群”的办学特色,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1997年学院成立初期,教师经历了适应专科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转型;二是200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本科教育对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的转型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退休教师、兼课教师、社会招聘教师(大学毕业生),这种状况在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上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安徽三联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中中年教师的比例有了较大地增加.
学历结构是反映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部分民办高等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教师不仅要从事教学,而且要逐步地开展科研工作,这就要求其学历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安徽三联学院历来重视教师学历水平发展,不仅从引进人才抓起,更重要是从教师的后期培训深造上下功夫.
多年来,安徽三联学院一直牢牢把握师资培养的规律,结合民办高等学校的实际和办学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职称人才,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持续推进“中青年教师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和“骨干教师引智工程”,从研究生到教授、副教授的大幅度引进,从科研积分政策的出台落实到去年教职工薪资的全面提高,从各种专项培训到省级优秀教师等等,学院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其独有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知识应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协调合作精神和应用创新能力.[2]几年来,安徽三联学院始终将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视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形成了基本对策.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求教师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培养一支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培训、技能拓展,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安徽三联学院从办学伊始就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进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阶段,学院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1)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挂职顶岗学习,参与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和课题研究等,熟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2)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技术先进的优势,对所有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3)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通过委派教师到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攻关,实行校企联合,这样既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也给教师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增加了他们对本专业内容的感性认识,对教学工作大有益处.4.鼓励专业教师接受国内外的培训,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学院从政策上、经费上和时间上给予支持,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使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学历、职称、技能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青年教师.尤其对新教师,应以教学、科研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和提高为主要培训内容,将青年教师作为培训提高的重点,增加投入,提高培养质量.[3]
安徽三联学院先后出台了“教师年度培训工程”、“中青年教师发展环境优化工程”、“骨干教师引智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院的发展增加后劲.去年“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教学团队,安徽三联学院成为首批53个省级教学团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开展科研工作,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所决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建设目标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以提高教师本科教育教学的适应性[4].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没有科研的教学,只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无法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没有教学的科研,那就脱离了高校教师的根本职责,无法完成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会偏离办学的终极目的.
安徽三联学院有安徽三联集团、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的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的强大后盾,有这般得天独厚的优势,秉承该特色,并将院所结合进一步扩展到全院所有教学部门和所有教师,通过科研、教学合作,进一步扩大结合的“面”和“度”,真正实现“人人参与科研”的氛围.学院为此还制定并出台了专门的科研激励政策,学院专职教师参与集团科研时,其教学基本工作量可降低,同时享受一定数额的科研津贴.这些都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锻炼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是能否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在学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5]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为重点,注重师资队伍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努力造就一支与教学、科研、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确保队伍健康有序发展和相对稳定的“双师型”的民办大学教师队伍.
〔1〕金心,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27-29.
〔2〕叶立青,吴晓燕.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1):16-17.
〔3〕徐绪卿.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J].中国高等教育,2006(8):11-13.
〔4〕张光.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稳定问题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7(6):23-24.
〔5〕朱玉.树人为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32-l33.
G648.7
A
1673-260X(2012)11-0230-02
本文系安徽省级质量工程——“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