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2-08-15 00:43:59王彦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1期
关键词:概论学院体育

王彦飞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彦飞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体育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学各专业本科和专科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是从宏观上、整体上让学生对体育学这一一级学科有一定认识,丰富体育理论知识,开阔体育视野与认知.

赤峰学院;体育教育;体育概论

1 前言

《体育概论》是体育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自70年代开始,就作为我国体育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设置.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和原国家体委关于在体育院校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学校体育学课程的通知,指出《体育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学各专业本科和专科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训练学》和《体育史》等.通过《体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体育方面的现象与事实能够给予正确的解答.《体育概论》课程能够充分反映时代特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教师素质.《体育概论》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更好的让所教学生掌握《体育概论》的基本知识,在《体育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坚持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的互动作用,坚持校内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校外体育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应用学校体育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结合当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收集整理了当前有关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方面的文件与成果,并搜集了国内相对权威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鲍冠文、熊晓正.《体育概论》编写委员会等一大批优秀学者所编写的优秀图书和教材,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所收集的专注与文献极大的丰富笔者的研究思路,为本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历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所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并注意结合当前国内外典型的体育现象与体育事实,要能反映本学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其他院校和赤峰学院本校老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与所教的《体育概论》课程相吻合.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为200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体育概论》教材,本书具有信息量大、基础性强、内容新、时效性强等特点,代表了当前我国《体育概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全书共十章,分别论述了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体育的目的,体育的手段等.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并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另安排2学时讨论,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在考核方面,《体育概论》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开卷成绩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学生卷面成绩按80%折合为理论考试成绩.

3.2 对《体育概论》教学条件的改革

3.2.1 教材选用与建设情况

教材的使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材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的《体育概论》.该教材具有简单实用,知识传输量大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版本落后,知识陈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体育概论》教材这一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扬长避短的教学,对于重点内容重点章节进行重点讲授,对于那些知识陈旧的信息量相对较小的章节,则在讲授过程中加大所教内容的信息量,注意向学生传授与灌输最新的《体育概论》学科知识,让学生加深《体育概论》课程的知识深度,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2.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为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文献资料,学院图书馆为学生购置了大量的体育运动理论研究的图书资料.学生除了能够通过书报查阅文字资料外,还可通过校园网免费登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数据资源,这些途径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的基本要求,丰富所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宽带网和局域网早已投入使用,并连通到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方便了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及近几年来体育学院又新建设了一批实验室,学院新图书馆有相关书籍3000余册,相关的中外文期刊40余种.

3.2.3 网络教学环境

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获取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学习资料,了解相关动态,这是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新需求,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本课程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

3.2.3.1 充分利用学院网络教学设施,教会学生使用期刊网、数据库等校内免费资源.

3.2.3.2 增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参与意识,共同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公开教师信箱,方便学生下载课件,不仅可以往上交作业,而且还可以进行网上讨论和答疑.

3.2.3.3 利用高学历、外语好的优势,把国外前沿的理论观点、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之中.

3.3 对《体育概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3.3.1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多年来,体育概论课程教学灵活运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法、课后讨论法、小组研讨法、影视观摩法等.在这些多种形式的教学中,教师是不仅是组织者、指导者、讲授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对话者和观摩者,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中心.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体育概论课程所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与这一课程的社会性、基础性、综合性分不开的.就社会性而言,它和其他的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体育概论涉及体育运动的社会属性、社会生活中的体育及其体育的社会关系,因此,教学方法如果脱离体育运动的理论土壤,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沦为空洞的教条,不仅无法使学生理解体育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更无法真正地理解体育理论的内涵;就基础性而言,体育概论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它的建立是基于大量的体育事实,这种具象之上的抽象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实践,而应该密切联系体育社会实践尤其是当今中国的体育现实,提高学生对中国体育的了解,对体育现象的感悟,对体育现象的理解;就综合性而言,体育概论涉及众多学科如社会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因此,该课程必然建立在多学科背景下,我们上述各种教学方法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下形成的.

3.3.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地应用到教育和教学领域.本课程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注意借现代教育技术的东风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做到教学改革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过努力,本课程基本实现了在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3.3.2.1 通过网络,可以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习题以及教学参考文献等资料放在网络上,以供学生参考;

3.3.2.2 可以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体育运动影视文本展给学生;

3.3.2.3 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学生作业上网递交,网上答疑,网上优秀作业展示;

通过网络,实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体育概论课程任课教师信息资源的共享;

我们将根据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善和资源的扩大,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计划在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国外体育理论信息的把握能力.

3.4 对《体育概论》评价方式的改革

3.4.1 多种教学方式,多元评价学生成绩,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辩论、观摩见习、观看录象,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学生成绩采用综合评价,其中20%的分值由学生平时讨论等构成,20%的分值由学生的态度、听课情况、实际能力并由学生相互评价完成.

3.4.2 注重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学生顺利进入教育实习从而为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打好基础,因此,课程主要围绕学生编写教案、指导教学、完成学校体育日常工作等展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概论是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课,属必修课程考试科目.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本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与提高,坚持在教学中大胆改革与创新,逐步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引进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设施,以保证本课程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课程教学效果的举证评价.

学院和体育系组织专家对本课程进行听课与课评,对每位被听课的教师都做出评议,课后即时或适时与被听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或与系室领导进行交流,指出被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意见.本课程组教师已有多次接受了听课与课评,总的评价为良好.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多次组织学生座谈,学生给予了《体育概论》课程以较高的评价,学生认为该门课程授课教师认真负责,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

4.2 建议

《体育概论》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老理论课程,也是部分院校招收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考试科目之一,对于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对当前社会体育现象与事实的理解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所学知识,更好的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在未来的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戒骄戒躁,继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1〕体育概论教材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高校教育出版社,2000.

〔2〕熊晓正.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3〕黄美好.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G807.4

A

1673-260X(2012)11-0168-02

猜你喜欢
概论学院体育
初等教育学院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40